这已经是第三次踏上去云台山的旅程了,第一次是枫叶正红的秋季,第二次是冰雪皑皑的初冬,而这一次是初夏的五月。此时的云台山绿树荫荫,想必那峡谷的瀑布也已丰盈了吧。
今日多云,太阳没有那么强烈,出行的心情也跟着舒坦了许多。远处的山迷雾蒸腾,道路两旁早已绿荫森森了。山风夹杂着水汽扑面而来,凉意丝丝。
茱萸峰,是云台山的主峰,又名“小北顶”,有道教圣地之称。唐代大诗人王维曾在茱萸峰留下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绝句。
前两次游玩了附近的凤凰岭和玻璃栈道,那几百级的台阶让人望而生畏,筋疲力尽之后攀登茱萸峰的勇气尽消,索性直接下山了。这次来云台山第一站便是茱萸峰,此时的山中应该是最美的时刻。
车子停好之后,短暂休整,便前往最近的观光车乘坐点。景区刚刚开放几天,游客不多。去年大水的原因,上山的路尚在修缮,只能乘坐索道上山,然后再自行攀登。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乘坐索道只需要十分钟。五月的山绿意盎然,山下零星点缀些石榴树,星星点点的红花儿映在山间格外别致。
正前方弧形的索道蜿蜒上升,远山慢慢退却身后,山顶越发地清晰起来。
山势渐高,左边是下山的索道,一家几口对面而坐,小孩子手指着远处兴奋异常。
回头看,离出发地已经这么远了,远处山头渐渐清晰,山间的小路若隐若现。
大山之中星罗棋布的各色建筑分散其间,切实感受到世外桃源的独特韵味。
子房湖渐渐出现在左侧,湖水澄静,山势环绕间碧玉般温润。
十分钟后,来到了山顶。凭栏相望,连绵起伏,远山迷蒙。五月的山一改秋日的瑟瑟,满眼的俊秀清亮。
山顶右侧是凤凰岭和玻璃栈道的景点,左侧则是通往茱萸峰的山路。十几级木阶后,就进入了通往茱萸峰的山路。山路狭窄,两旁密林分布,空气清新,鸟叫声不绝于耳。
半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了一处中部的休息站。古式的长廊,建筑考究,万绿丛中很是艳丽。
长廊下三三两两的人群在此休息,补充食物和水。此处已经有些高度了,远处的山看得更清晰了。
山中下起了小雨,空气清凉了许多。雨后的绿叶越发的清新,远山也越发地迷蒙了。
小雨不算很大,但还是得撑伞前行。抬头间,远处高耸的山头应该就是此行的目的地——茱萸峰。
要到达目的地得下了这座山,通过一段长长的石阶路,去往另一座山的山顶。下了一段小坡之后,山路渐渐陡峭起来。
不多时,药王洞就出现在眼前,相传这里是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炼丹的地方。洞口有一株千年红豆杉,是难得一见的名木。
短暂地游赏继续前行,接下来是连绵不断地上行台阶。
又几十分钟后,到了第二个类似休息站的地方。想必这就是云台天梯了。这里的石阶异常的陡峭,一边是石栏,一边是粗重的铁链。粗略估计,这台阶的角度有六七十度的样子。
听下山的人讲,此处往上就快到山顶了。
几十级的台阶小心翼翼地一级一级攀爬,手中的铁链抓得牢牢的,生怕一不小心跌落下去。十分钟后,来到了一个高处的平台,远远望去,似乎看得见我们来时的那个山头。
山上的风更大了些,呜呜地风声夹着小雨飞向远方。一转眼就看到了一座寺庙。
这是一座关帝庙,三间房屋供奉着不同的神灵,香烟缭绕,大山之中尽显灵气。
远处的盘山路渐渐清晰,些许人家散落其间。
关帝庙前的围栏上尽是祈福的布条,红黄相间,山风吹过,婆娑起舞。
通过最后一道山路——会仙桥,便是茱萸峰的最高处了。
两山相迎,一道长长的峡谷横贯其间,悠扬而去。
不想此处竟然有难得一见的红墙,这一抹红给大山带来了一股活泼的鲜亮。
中国红,总是适时地出现在恰当的地方,给人难得的惊喜。
回头看,来时的路已不再清晰,那小小的亭子大概就是我们来时的地方。
终于到了山顶,真武大帝庙就在眼前。传说真武帝在此苦志修行成仙,此处便成了闻名遐尔的道教圣地。
来时的小亭早已在大山之间化成了一个小点,孤傲地矗立在远处的山头。
左右两边有一座钟楼和鼓楼,正中央是正殿——真武殿,是真武大帝修行的地方。
山顶之上,云雾之间,这里就是云台山最高的地方。
真武殿右侧有“云台之巅”的石碑,很多游人在些拍照留念。
从真武殿的右侧下台阶就来到了正殿的后方,山风呼啸,群峰似海。
左侧不远处是正在修建的索道,这是直接通往山顶的索道。
云台主峰——茱萸峰,海拔1297.6米。
站在山顶俯视周遭,远处的关帝庙绿树掩映下烟气缭绕。
登高处,千里太行,一览众山小。
不如红石峡有意思
忽悠吧,茱萸峰和王维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山头长了很多茱萸树
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