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腊月二十二,我当时正在和婆婆收拾家里的卫生准备过年,中间婆婆接了个电话,肯定是听到了什么好事,反正她还没说话就眉开眼笑了。
但婆婆挂了电话看了我一眼,脸上的笑意迅速开始凝固,随即就是一副心事沉沉的样子。
我察觉到了婆婆心情的变化,于是便装作没事一般,笑着说:妈,刚才听你打电话时那么开心,怎么突然就不高兴了呢?
婆婆又看了我几眼,最后叹了口气说:刚才是小军打来的电话,他说还是回来过年,估计年26能到。
我稍微错愕了一下说:月初不是说今年回不来吗?要不然我也不会准备26回娘家去过年啊。
婆婆低沉地说:他说月初的时候家里老人病了,所以就没准备回来过年。前几天老人家好了,他媳妇的姐姐把老人接去过年,所以还是决定回来。
我稍微沉吟了一下,然后安慰婆婆说:小军已经四年没回来了,你的小孙子都能满地跑,你这个奶奶还没见过,既然能回来,那就是好事,您干嘛还不高兴呢?
婆婆意味深长地看了看我,叹了口气,却没有说什么。
我明白她担心什么,想了想最终做出了决定:既然小军一家要回来过年,那我等一下就打电话给我妈,我们年26不回贵州,等过了元宵再去。
婆婆不敢置信、却又欣喜万分地拉住我的手说:小梅,你是说真的?
我肯定地点点头,当即掏出电话打给了贵州的娘家,把家里的事简单说了一下。
父母很赞同我的决定:你婆婆含辛茹苦拉扯大两个儿子,虽然你们叔嫂间曾有过一些不愉快,但他要回来过年,你们就得留在家里招待,要不然,老人家会不开心的。
我和父亲通电话的时候,婆婆就在旁边,我们说的话她当然听到了。等我挂掉电话时,刚刚还忧心忡忡的婆婆,马上就兴高采烈起来。
看到七十多岁的婆婆像个孩子一般,我不由得想起了很多事……
丈夫有两兄弟,他十五岁那年,公公就去世了,婆婆一手拉扯他们兄弟俩长大,说是呕心沥血一点也不为过。
丈夫高中毕业后就去广东打工,我和他就是在那里认识的。当时我们都在东莞的一家电子厂。
当时厂里一千多人,但不到半个月,我就注意到了丈夫的“特别”。
那年代去广东打工的年轻人,文化水平都不高,少数几个高中生之外,大部分人就是初中水平,甚至还不乏一些小学水平的年轻男女。
那样的氛围之下,工作与生活的氛围是很浮躁的,很多人都是广东赚钱广东用,即使自己的工资不高,吃好穿好还要玩得嗨。
但丈夫就是个例外,固定在食堂吃免费的员工餐,也从来没见他吃过夜宵。身上每天都穿着厂服,既是放假外出也是一样。
我和他在一个班,工位也就隔着两三个。
那时候的我比较开朗,总是没心没肺地问他,为什么上夜班不吃夜宵,难道肚子不饿吗,也问他为什么放假上街还穿着厂服。
虽然打心眼里并不是为了嘲笑他,可在别人听来,绝对是有让他出糗的成分。
但他从来不生气,甚至还非常认真地回答我的疑问,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寒酸。他说自己是穷人,家里还有母亲和弟弟,自己能省一分钱他们就轻松一点。
正是因为他的诚实,我就那么被他吸引住,最后走到了一起。
我们一起拍拖四年,后来都发现离不开彼此,于是,我就跟着他回湖南见家人。
客观地说,我贵州老家也是穷地方,但我第一次来到丈夫家里还是大开了眼界:两间破破烂烂的房子,有一面的土墙还撑着几根木头,看样子是为了防止墙垛倒塌掉。
至于家里的家具用品更是非常简陋,连被窝都没有一张完好的。
也幸好我们是自由恋爱,更幸好丈夫一开始就没有瞒着我,而是一直给我“打预防针”说家里穷,我才没有被吓跑。
虽然是穷人家,但婆婆对我这个外来媳妇确实是掏心窝的疼爱,只是受限于手中拮据,但还是忙里忙外弄了一桌子菜款待我。
当时还在上初中的小叔子所有点调皮,见了我不到十分钟,就那么自然又大声地叫着嫂子。
我对家里的穷有心理准备,自然不会嫌弃,再加上婆婆的热情小叔子的懂事,我们的婚事就算成了。
虽然我娘家也是穷人,但父母看到我的婆家这幅囧样,也曾有过犹豫,到最后还是同意让我自己做主。
我婚后就怀孕了,丈夫继续外出打工,我挺着大肚子留在家里,婆婆对我的照顾却从无疏漏,除了家里穷,买不起什么贵重补品外,恨不得自己连饭都不吃省给我吃。
人心都是肉长的,我和婆婆之间,也就相处得普通亲生的母女,这是我这场婚姻里最大的收获。
孩子出生的那年,我们夫妻咬紧牙关,娘家也帮衬了一点,总算建起了三间像样点的房子。小叔子甚至雀跃起来: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有自己的房间。
孩子出生后,我不希望他成为留守儿童,丈夫也就没有再外出打工,留在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虽然是安稳日子,可家里的开支总得挣钱吧。
我们夫妻都只是初中生,没有什么高文化水平,但在广东生活了六七年,总算打开了点眼界,于是就决定做点小生意,在镇上租了个门面开了家小饭馆。
因为没有什么本钱,我们的小饭馆就是夫妻店,全靠着诚信经营,竟然也慢慢站稳了脚跟打开了局面。
小叔子初中毕业后考上了高中,高考时又考上了外省的大学,虽然只是普通大学,但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总算有了种云开雾散的盼头。
婆婆年纪渐大,又只有一个人,小叔子这些年的所有开销,当然是我们夫妻一手负责。
那些年里,小叔子对我们夫妻也确实不错,虽然是哥嫂,却颇有点父母般的尊重。
我们的小饭馆生意红火,赚的钱多了起来,小叔子又上了大学,这样的发展趋势,对谁来说都是好盼头。
但转折点就出现在小叔子大学毕业那一年,作为穷人家的孩子,我们夫妻和婆婆都一致建议他毕业后就找工作,但他自己却想读研究生。
对我们这样的家庭而言,能送他读完大学就已经很勉强了,再读几年的研究生,那负担确实有点重。
再加上我们自己的孩子也长大,正是需要花钱的时候,对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来说,我想,谁都不会以克扣自己孩子为代价去满足小叔子吧。
于是我说了几句:小弟,你想读研是好事,到你也这么大了,家里的情况你也清楚,你读完我们只能精神上支持,其他的就得你自己想办法了。
小叔子当时没有说话,但读研的事就不了了之,更让我们吃惊的是,大学一毕业,他竟然留在了外省,理由并不是因为工作好找的事,而是他选择了入赘。
小叔子的女朋友是大学所在地本省人,家里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再怎么说,也不应该让他“嫁”过去吧。
但感情的事,即使我们家人也阻止不了,就一如当年我的父母未能阻止我一般。
小叔子在女友所在的城市找了份工作,结婚的事也很快提上日程。女方父母提了一个要求:在市里买婚房。
小叔子刚参加工作,手里当然没有多少钱,而我们一时间也拿不出二十多万现金。
房子买不成,婚事自然就无从谈起,拖了一两年,那个女孩竟然琵琶别抱另嫁他人。
那件事给了小叔子沉重的一击,离开了那个伤心地去了另外一个省,但心里却把所有的罪过都归咎在我们夫妻身上,认为我们没有尽力帮他筹钱,才耽搁了他的婚事。
天地良心,如果手头宽裕,就算我们再怎么不想他入赘他乡,也不会吝啬房子的首付。
于是,那年过年时,我们夫妻就和小叔子做了一回长谈,希望能消除他心里的块垒。
可不提起那事还好,刚刚起个话头,小叔子就按捺不住非常激动,说什么自己是苦命人,父亲去世得早,哪里能指望嫂子帮忙之类的话。
那番话当然让我很失望,也让我忍无可忍反驳了几句:
我和你哥结婚时你还在上初中,能够送你上完大学,虽然是你自己刻苦用功的结果,但我这个嫂子没有功劳总有苦劳,从来没有说过不供你上学的话。如今你翅膀硬了就翻脸不认人?
叔嫂的关系原本就不大好处理,相骂无好口,都说了些难听的话,小叔子愤而出走,这一走就是两三年没回家过年。
应该是上一次恋情让他有了阴影,小叔子在新的城市混得风生水起,但五六年了一直没有找对象的消息,直到疫情开始,婆婆才告诉我,小军终于要结婚了。
以当时的防控形势,大多数人都不会出省,但我还是鼓动丈夫去参加了小叔子的婚礼,还带了五万块现金当贺礼。
不知道丈夫和小叔子说了些什么,反正他回来的时候,捎来了小叔子写的一封信。
他在信里向我道了歉,说自己当年年少轻狂嘴没遮拦,说了些伤害嫂子的话,希望我大人不记小人过。
说真的,看到他的信,我真是百感交集。
我自认为自己确实是个要强有主见的女人,要不然当年也不会自作主张远嫁来了湖南。
曾几何时,我不说把小叔子当自己的孩子看待,至少也倒当成自己的亲弟弟相待。
后来他的反目确实让我很伤心,但如今他能诚心道歉,我有种长辈那种不能和晚辈计较的想法。
于是我打了电话给小叔子,让他不要多想,过去的就过去了,一切都得向前看。我这个嫂子看着你长大,还能和你计较不成?
我和小叔子之间的心结似乎解开了,他也在电话里多次说要回来团聚。但连续三年,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们夫妻都未能成行。
到了前年,可以自由活动了,他妻子怀孕生产,产后身体又不好,这一拖又是一年。直到去年下半年,就早早决定要回来过年了。
这些年来,我们夫妻一直都是湖南贵州轮着过年,两边都是父母,不能厚此薄彼。在婆家过年的话,一般初二就去贵州,在娘家过年的话,都是年前二十六七才回去。
去年十二月初,小叔子的岳母生病住院,当时就估计又回不来,刚好我们今年轮到要去娘家了,于是就决定原计划不变去贵州过年。
现在,小叔子突然说又能回来了,我怎么能带着老公孩子跑去娘家呢?即使小叔子不能说什么,婆婆总会心里难受吧。
于是,我赶紧做出了不回娘家的决定,还帮着婆婆忙前忙后收拾房子,毕竟还有第一次见的弟妹和小侄子要来。
小年那天下午,小叔子一家三口自驾回到了老家,我们一家人欢聚一堂。
大年夜,一大家子八口人满满一桌,,七十多岁的婆婆看着三个孙子,又看看我们兄弟妯娌,笑得嘴都合不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