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王子”的远征:旭烈兀是如何摧毁阿拉伯帝国的?

梦里大唐 2025-02-03 10:18:31

1251年,在以拔都家族为代表的众宗王、大臣与将军们的共同拥戴下,蒙哥成为了新一任的蒙古大汗。至此,蒙古帝国的最高统治权由窝阔台家族转移到拖雷家族。

拉施特《史集》中的青年蒙哥形象

基于巩固统治的目的,他不仅对反对自己的察合台与窝阔台家族进行了残酷清算,还对各个部门进行了强有力的部署。

待局势日趋稳定后,遂向东西两个方向派出了大规模的远征军。按照他的规划,帝国将分为四大模块。其中:

从中亚至基辅罗斯的广阔土地交予术赤家族的金帐汗国;

从内蒙古草原至传统的中原之地交予次弟忽必烈经略统治;

阿姆河以西的西亚全境交予三弟旭烈兀经略统治;

“守灶之人”幼弟阿里不哥于拖雷故地留守,自己居于蒙古本土掌控全局。

1253年,带着长兄蒙哥“从阿姆河两岸到埃及尽头的土地,都要遵循成吉思汗的习惯和法令”的嘱托,被穆斯林历学者志费尼(1226—1283)誉为“世界王子”的旭烈兀,离开了生养他的蒙古草原,开启了征服西亚的征程。

西征的旭烈兀

1)彻底摧毁“异端”阿萨辛派

为了这场西征,蒙哥不仅将一直驻防于小亚细亚地区的拜住、塔亦儿等将领以及其麾下军队划归旭烈兀统率,还从中原抽调炮手、火焰放射手、弩手合计千余人,同时要求诸王 “每十人签调其二”,统一交给其节制。为了保证远征之需,蒙哥命令阿姆河行省提供军需。

1)什么是“阿萨辛派”?

值得一提的是,蒙哥特别要求旭烈兀,务必要彻底铲除阿萨辛派。

所谓“阿萨辛派”,是欧洲学界的普遍称呼,在当时是一个势力遍及伊朗与叙利亚等地的什叶派暗杀组织,阿拉伯世界称之为“Mulahid”,直译为“舍正路者”,有“假道学”与“异端”之意,中文史料将之转译为“木剌夷”。

在当时,上至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塞尔柱与花剌子模的苏丹,下至伊斯兰世界的普通官员与百姓,都长期生活在被其支配的阴影当中。

实际上,即便是法兰西国王路易九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等欧洲君主也一度主动向其缴纳保护费以免受攻击。

毫不夸张地说,“谁都不敢轻易招惹他们,因为一旦招惹上了他们,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因为恐惧,一些上层人士不得不整天躲在戒备森严的密室当中,惶惶不可终日。

阿萨辛派大本营阿拉木特城堡遗址

资料显示,早在成吉思汗西征期间(1217—1223),拖雷就在进攻呼罗珊的回师途中,“经木剌夷国,大掠之”。不久,阿萨辛派首领加拉尔丁·哈桑主动遣使缴纳赔款以示“友好”。

次年,他又派遣了一支由儿子阿剌爱丁带队的使团远赴哈拉和林,再示交好之意。

遗憾的是,双方的和平并未延续太长时间。不久,阿萨辛派不仅打起了蒙古商队的主意,还一度攻克了塔密干城,严重威胁到蒙古军队在伊朗地区的活动。

另据柏朗嘉宾《出使蒙古记》当中的记载,阿萨辛派甚至派遣了一支由四百人(或四十人)组成的刺杀小队赶赴哈拉和林,妄图刺杀蒙哥。当然,这场夸张且令人不可思议的暗杀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其结果就是,蒙哥向旭烈兀下达了“无少长悉行诛戮,他处亦如之,尽毁其堡”的残酷指令。

蒙古骑兵

2)进攻阿萨辛派

得益于举国上下的全方位支持,旭烈兀的军队一路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时间,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哈里发、苏丹、王公贵族和宗教领袖们各个被吓得魂不附体,寝食难安。

在军队规模,官兵的单兵作战能力、作战经验乃至武器装备的先进性等层面,阿萨辛派根本无法与蒙古军队相抗衡。实际上,就连他们一直引以为豪的天险和城堡,也无法抵挡住回回炮投来的如雨点一般的炮弹和石块。

实际上,当旭烈兀的主力部队在全面进攻阿萨辛派之前,由大将怯的不花率领的1,2万人先锋部队,已经“先至苦亦斯单堡”并攻下数堡,大举“围攻了吉儿都怯达两年之久”。虽然屡攻不克,但在很大程度上为旭烈兀调遣炮手攻城留下了充裕的准备时间。

蒙古军队的攻城车

按照蒙古军队的习惯法,在大军正式攻城之前,通常会先向守城军民们下达劝降令,要求其主动投降。

不过话说回来,当时只有约40余个堡垒的守将们选择主动归顺,剩下的300多个堡垒不仅坚持负隅顽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蒙古军队一定的杀伤。

对于负隅顽抗的吉儿都怯、麦门底司等守备森严的坚固城堡,蒙古军队先后采用了围城、多路并进、四下攻掠、派遣炮手架炮轰击城门等多种战术手段。其直接结果就是,一个又一个固若金汤的城堡被相继攻克。

往日不可一世的宗教首领们猛然意识到,“在巨大的战争机器面前,恐怖主义的暗杀套路根本不值一提;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正规军,不惧生死的菲达伊(刺客)毫无还手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萨辛派内部发生了严重内讧。1255年,第七任首领阿剌爱丁居然被亲生儿子鲁克纳丁·忽儿沙用斧头给砍死了。在夺得最高权力之后,他不仅象征性地拆除了多个堡垒,并在致旭烈兀的信中宣称“自己将永远会对其俯首帖耳”,意图换取一年的缓冲期。

蒙古军队围攻阿拉木特城堡

3)阿萨辛派的彻底毁灭

对于志在必得的旭烈兀而言,一年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因此,蒙古军队丝毫没有停手的意思。很快,鲁克纳丁所在的麦门底司堡被蒙古军队牢牢困住,“甚至连一只鸟儿都飞不出去”。

无计可施的鲁克纳丁,不得不硬着头皮派遣自己时年只有七八岁的儿子携三百余名市民代表主动觐见旭烈兀,商讨投降事宜。

据伊斯兰史料的记载,旭烈兀不仅给予了谈判代表们足够尊重,甚至还“象征性与这个小孩子玩乐了一阵”。可即便如此,蒙古军队依然没有任何退兵的意思。

最终,山穷水尽的鲁克纳丁只得带着城内的贵族与随从们,主动走出了数百年的城堡,来到旭烈兀的宝座前宣布归顺。

旭烈兀“要求他派遣人员偕蒙古军谕下40余堡,并去叙利亚说降阿萨辛派其他诸堡”。很快,他的所有要求都得到了对方的满足。

细密画中的蒙古官兵

另据伊斯兰史料中的记载,旭烈兀似乎没有刻意为难鲁克纳丁。他不仅颁给了鲁克尼丁一个象征地位的诏敕与令牌,甚至还特别赐予了他一个蒙古女孩,并准备将其送至哈拉和林“为蒙哥合罕效劳”。

只不过,受宠若惊的鲁克纳丁不可能料到,这是一趟通向死亡的旅途。原因很简单,在蒙哥得知旭烈兀意欲将其遣送到自己帐下后,特意在回信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为什么把他带来,白白的使驿站的马劳累呢?”

在将鲁克纳丁就地诛杀的同时,他的妻妾子女、宗亲以及城内的所有人众,都被蒙古人尽数杀死。

至此,这个活跃了近二百年的极端宗教恐怖组织,被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争机器给碾成了碎末。

对于阿萨辛派的毁灭,志费尼(1226—1283)没有给予一丁点的同情。他在《世界征服者史》中如是写道:

山间的(阿萨辛派)城堡被尽数摧毁,没有留下一块彼此相依的基石。这里没有留下他(鲁克纳丁)和他的家族的形迹,他和他的族人们,都变成了人们嘴上的笑谈、世上的一个传说。

阿拉木特城堡遗址

2)灭亡“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

在彻底摧毁了阿萨辛派之后,旭烈兀继续按照蒙哥之命,将下一个攻取目标锁定在了阿拔斯王朝的身上。

1257年3月,他从驻地(伊朗)加兹温移师哈马丹,准备集中全力攻打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

1)疲惫不堪的阿拔斯王朝

理论上,作为“先知继承者”的哈里发穆斯台耳绥木(1242—1258)尽管在名义上依然伊斯兰世界的统治者。但现实情况是,进入11世纪以后,中央政权已经相继沦为布韦希王朝、塞尔柱王朝与花剌子模等地方政权的傀儡。

换言之,这个曾被称为“黑衣大食”的庞大帝国,已缩水成了一个以巴格达城为中心,除了控制其周围地区之外毫无世俗权力的小王国而已。

阿拉伯帝国的分裂

实际上,在旭烈兀攻打巴格达前夕,当地还爆发了巨大的水患。对此,拉施特在《史集》中如是写道

(伊斯兰历)654年(1256)底,发生了一场大水灾,报达城被水淹没,该城建筑物的低层没入水中看不到了。

洪水在五十天内一直上涨着,其后才开始慢慢下落,伊拉克诸县有一半被毁坏一空,迄今在民间还口头流传着木思塔昔木(穆斯台耳绥木)的洪水这件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居民苦于阿拔思王朝的统治,他们开始厌恶它,认为王朝的威势已到了末日。他们中间意见分歧了,狂热心[强烈起来]。对此,哈里发非常惊慌”。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格达的社会秩序也日趋混乱,“城里的败类、恶棍、二流子、流浪汉,横行霸道,每天杀人”。

中文版《史集》封面

除此之外,居于巴格达城内的上层内斗也愈演愈烈。其中,“书记官木札希答丁—爱伯拉拢了流浪汉、二流子,在短期内力量大增。当他的实力巩固后,见哈里发木思塔昔木优柔寡断、不明事理、老实可欺,便同几个大臣商议,要把他废黜掉,另立一个阿拔斯家族的人。”

至于首席维齐尔(宰相)本·阿勒合迷,因为信仰什叶派且一直主张与蒙古人议和,因此“不再受到其他王室大臣们的信任,因为他们认为阿勒合迷与蒙古人串通在一起”。

比如异密艾卜·别克儿就认为,“阿勒合迷是埃米尔们中最早与旭烈兀非法通信的人。”

一言概之,逊尼派和什叶派大臣贵族的纷争,严重影响到了本就资质平庸的哈里发穆斯台耳绥木的决断。

实际上,正是因为他的优柔寡断,致使这座被称为“和平之城”的城市遭遇到了灭顶之灾。

巴格达城(公元767-912年间 -- 内城的原型设计为前穆斯林时期的城市设计)

2)旭烈兀的怒涛

可即便如此,旭烈兀依然非常谨慎。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内,侦察敌情与整顿军备、巩固包围圈、与对方展开谈判以及对哈里发阵营的怀柔和分化瓦解等工作齐头并进,旨在最大限度地避免本方军队流血。

9月10日,旭烈兀派出了第一批使者前往巴格达招降哈里发,并在诏书中骄傲地宣称:

对于全世界和人类,从成吉思汗时代以迄于今,由于蒙古军队发生了些什么,由于长生天神的力量,花剌子模沙家族、塞尔柱家族、迭亦列木篾力、阿答毕等家族,这些家族的威武伟大的君主,他们全都辱没身份到何等地步,报达(巴格达)没有对这些家族中任何一个关上大门,那里有他们的京城。

但我们拥有强大的力量,他们怎能躲开我们,我们过去曾劝告过你,现在再对你说:不要和我们敌对,不要以拳击箭,不要用泥巴去涂抹太阳,这只能是自讨苦吃。

如果你服从我们的命令,那就不要和我们敌对,国土、军队、臣民仍将留下给你,如果你不听我们的劝告,想反抗我们,和我们敌对,那就部署军队,指定战场吧。

细密画中的蒙古军队

但不出所料,对于旭烈兀发出的警告,哈里发穆斯台耳绥木予以拒绝。但是,他也同样拿不出什么退敌之策。

值得一提的是,维齐尔本·阿勒合迷尽管已经看出武力抵抗已经毫无胜算,但难以让这位自认为天下所有“穆斯林之长”而盲目自信的哈里发认同这一点。不得已,他只能暗自削减哈里发的卫兵人数。对此,杉山正明将之视为“旭烈兀怀柔策略的结果”。

不久,旭烈兀正式向他下达了战书:

长生天选择了成吉思汗和他的家族,并将东方到西方的全部土地赐给了我们。凡是俯首听命地从内心和言词与我们一条心的人,他的领地、财产、妻子、儿女和生命就能保全,蓄意反对[我们]的人,不能享有一切。

细密画中的旭烈兀与妻子。

3)巴格达的陷落

需要指出的是,在旭烈兀的主力部队正式攻打巴格达之前,这座城市的周边已经承受了蒙古人的多轮侵袭。当然,这更像是一种试探进攻或是抢掠行动,因为蒙古军队从未对这座城市本身进行攻击。但不可否认的是,巴格达的防御体系已经支离破碎。

1257年11月,旭烈兀发兵巴格达。学者约翰·马森·斯密斯认为,除了伊斯兰世界归顺的首领随军作战外,蒙古高级将领有15人,右翼为6个万户、左翼3个万户、中军4个万户,大军合计13万人。

在彻底肃清了巴格达周边的防御阵地之后,旭烈兀麾下的三路大军于1258年1月将素有“和平之城”美誉的巴格达团团包围。至此,一场决定伊斯兰世界政治走向的大战拉开序幕。

旭烈兀军队围攻巴格达(原图收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1月29日,蒙古军队正式向巴格达发起了总攻。其中,旭烈兀亲率中军攻打阿札木城楼,怯的不花率军攻打合勒瓦思城门,忽里等术赤家族的宗王们率兵攻打巴咱儿·莎勒坛城门,拜住等率军攻打西面的阿都忒城门。

面对如狼似虎的蒙古军队,哈里发穆斯台耳绥木大惊失色。他马上遣使宰相出城求和,但被旭烈兀严词拒绝。在强攻了六个昼夜之后,阿札木和巴咱儿·莎勒坛城楼相继被摧毁,东城和西城的所有城头都被蒙古人占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惨烈的攻城战当中,被称为“回回炮”的投石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西方学者认为,这种投石机的弩投射力可达250磅(113.4千克),最大攻击范围为167码(152米)。除此之外,蒙古军还配备了射程长达2500步的火箭以及石油燃烧瓶。

2月5日,龟缩在内城中穆斯台耳绥木企图乘船但并未成功。不得已,特派次子阿不法思勒·奥都剌合蛮携巨款求降,但被旭烈兀予以拒绝。10日,穆斯台绥木亲不得不亲率诸子大臣开城投降。13日,蒙古大军开进巴格达。

旭烈兀军队围攻巴格达

4)“黑衣大食”的彻底倒掉

资料显示,在当时的阿拔斯王朝,光是登记在册的后妃就有70余人,为哈里发服务的仆役更是超过了1000人。

相传,进入巴格达的旭烈兀被城内奢华的宫殿与堆积如山的财富给震撼到了。于是,他问穆斯台耳绥木:“为什么聚敛这么多财富,却不用它来建立一支像样的军队,以保卫你和你的领地呢?”

对于旭烈兀的诘问,穆斯台耳绥木一时语塞。见对方迟迟不作声,旭烈兀冷笑说,“既然你这么喜欢金钱,那你就和你的财富度过余生吧”。最终,“他被置于他未曾花费在守城上的金银财宝之中活活饿死”。

不过话说回来,根据大多数穆斯林学者的记载,这位末代哈里发“被牛皮毡子毡裹着,纵马踏死。”

15世纪的欧洲绘画,旭烈兀下令将哈里发囚禁在装满金银珠宝房间

与此同时,这座城市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比如波斯历史与地理学家卡兹维尼(约1281—1339)根据可疾维尼的《选史》推断,死于蒙古人之手的巴格达居民合计达到了80万人;旭烈兀在1262年致法王路易九世的信函中指出,死于屠城的巴格达居民为20万人。

不过话说回来,杉山正明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不仅将之视为“蒙古惯用的恐怖宣传战术”,还将城内发生的大规模抢劫与杀戮事件的罪魁祸首归咎于城内的地痞流氓和聂思脱里派基督教徒。但不管怎么说,巴格达的沦陷终究是一个历史的悲剧。

3)扫荡叙利亚

13世纪中期的叙利亚境内主要是两股政治力量,一是萨拉丁缔造的掌控着大部分地区的阿尤布王朝;二是十字军在叙利亚沿海的狭长地带建立的多个十字军国家,北部为波赫蒙德六世的安条克公国(兼领黎波里伯国),南部为耶路撒冷王国。

巅峰时期的阿尤布王朝

1)血洗阿勒颇

巴格达的陷落,让整个伊斯兰世界陷入恐慌。8月,摩苏尔、法尔斯以及小亚细亚的罗姆苏丹国的统治者们在纷纷“祝贺旭烈兀成功占领巴格达”的同时,主动要求归附。

另外,安条克公国的波赫蒙德六世以及他的老丈人、小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一世(1215—1270)二人也主动向旭烈兀表示“臣服”。

1259年底,旭烈兀兵分三路,开启了征讨阿尤布王朝的军事行动。次年1月18日,蒙古军队向重镇阿勒颇发动了总攻击。经过一星期的鏖战,大军于24日攻破了外城。又经过四十个昼夜的血战,蒙古军攻克内堡。

在彻底占领阿勒颇后,旭烈兀对当地居民展开了残忍报复。根据《史集》中的记载,旭烈兀“下令将他们一下子连同妇女、孩子都杀光,只有一个亚美尼亚金匠得以幸免”。不久,他委任贵族法黑剌丁·撒乞为行政长官、秃格勒—巴黑失为军事长官管理阿勒颇。

阿勒颇古城遗址

2)兵不血刃占据大马士革

旭烈兀的军队在稍作歇息后,快速南下。慑于蒙古军威,沿途大小城市纷纷主动请降。

很快,他的大军抵至都城大马士革。讽刺的是,在得知阿勒颇陷落的消息后,身为最高统治者的纳昔尔居然提前外逃到了埃及。因此,此时的大马士革实际上就是个“无主之城”。

面对气势汹汹的蒙古军队,城内的最高异密(大臣)宰奴丁苏黎曼主动召集城中的大小官员和宗教长老们开会,商讨对策。最终大家一致决议,主动向旭烈兀投降,旨在保证城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不过话说回来,城内驻军决意与蒙古人一战到底。3月,蒙古军队一举击败了城中守军,成功占领了大马士革。

据史料记载,旭烈兀对宰奴丁苏黎曼的审时度势表达了高度赞赏,不仅“赐予锦袍”以示奖励,还敕封他为大断事官。

大马士革古城

4)尾声:远征的结束

截止1260年夏,旭烈兀的军队一度抵达加沙境内。8月,在得知蒙哥卒于钓鱼城下之后,他委任先锋怯的不花镇守叙利亚,主持叙利亚和埃及战务,自己亲率主力返回波斯。

9月,怯的不花的军队与以“穆斯林守护者”自居的埃及马木留克军队在位于今巴勒斯坦那布卢斯附近的艾因·贾鲁平原展开决战。,蒙古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怯的不花阵亡,叙利亚诸城全部丢失。

不过话说回来,战役的失利似乎并未给旭烈兀的西征军造成什么决定性的打击。相反,因为叙利亚与埃及的合并以及怯的不花的阵亡,更激起了他进攻叙利亚的复仇欲望。

11月,他趁马木留克王朝内乱之际,再度派遣约六千人大军出征叙利亚,一度攻克了阿勒颇和哈马两城。不过,在12月爆发的第一次霍姆斯之战中,蒙古军再遭重创,旭烈兀不得不停下了继续进攻的脚步。

伊尔汗国疆域

进入1262年以后,鉴于与“兄弟之国”金帐汗国日趋不睦,旭烈兀不得不将重心转移到了高加索地区。至此,叙利亚和埃及局势暂时趋于稳定。

两年后,“世祖遣使者册封旭烈兀为伊尔汗,益兵三万戍之”。至此,一个疆域东起阿姆河,西至地中海,北起高加索,南抵阿拉伯海、波斯湾与北非部分地区的庞大国家——伊尔汗国,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

但需要指出的是,伊尔汗国在建国伊始,一直面临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和外交领域的危机,国家局势并不稳固。实际上,直到合赞汗即位后,这种不利局面才得到了有效缓解。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