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的积案攻坚行动,终于来到了原型为甘肃白银案的良城连环凶杀案。
但和之前积案当地的办案人员对秦川他们十分欢迎的态度不同是,良城当地的办案人员,上到领导下到基层人员,都十分排斥秦川他们的到来。
虽然专案组的到来并不被欢迎,但秦川并没有因为被当地人员排斥就放弃这个案子。
反而,从宋绪那里得知了他师父老范的经历之后,秦川下定决心一定要破了这个案子。
细节就是,秦川在说服领导答应自己搞这个积案攻坚的行动时,提到说哪怕这次的积案攻坚行动侦破不了这些案子,也希望能把案子做一些拓展,留给下一代年轻人。
这其实也说明,哪怕秦川那么坚持要搞积案攻坚行动,但到底在这次攻坚行动中能破几个积案,秦川其实也是没有把握的。
包括秦川在指导前两个案子的时候,也从来没有明确地跟当地办案人员承诺说案子一定会破,而只是按照计划和工作原则,给当地办案人员提供一些侦破思路。
然而,当在养老院听完老范的故事后,秦川第一次当着所有人的面打了包票,说这个案子一定会破。
秦川敢这么承诺,代表他是有信心侦破这个案子的。
按理说,秦川经验丰富,曾经破过很多大案子,对新旧侦察手段都非常了解,运用的也很熟练。
有了秦川的亲自坐镇,良城案被侦破是迟早的事情。
直到看到良城案凶手停止作案的原因,才懂亲自坐镇良城案的秦川,一开始就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01 凶手停止犯案的原因在良城案子上,秦川犯的第一个错误,是没有分析凶手停止作案的原因。
原型白银案里,凶手突然停止犯案,是因为孩子考了第一名,觉得孩子会有出息,不想耽误孩子前程。
因为孩子考试成绩而停止作案这个理由太小众了,秦川不一定能想到。
但秦川如果正常分析的话,就会分析凶手突然收手,肯定是他自身或者家庭发生了一些变故。
比如凶手受伤了或者去世了,家庭变故比如家人去世了等等。
因为秦川也说了,凶手是一个反侦查意识很强的人,而且凶手是个很普通的人,就属于那种丢在人堆里都发现不了的普通人。
要知道,这种没有任何特点的普通人,其实是很难找出来的。尤其是老一套的摸排走访手段,根本没有用。
但从案件本身来说,凶手犯案的间隔有时是几年,有时有时连续作案,其实从犯案的时间上,是很难找到规律的。
这也说明一点,这个凶手很狡猾,甚至要比张克寒还狡猾。
张克寒虽然狡猾而且很谨慎,但他的作案是有规律的。
所以,当秦川他们下功夫之后,通过对张克寒的分析和摸排,秦川他们一下子就得出了张克寒作案时间上的规律,差不多每半年左右要出来一次。
而这个凶手没有任何规律可循的作案时间,其实很难让秦川他们找到规律。
留给秦川他们唯一可以着手的点,就是凶手最后一次作案后为什么会突然就停手了,后面也再没有犯案了。
前面说了,凶手狡猾且很会隐藏自己,而且还有点自负,完全没有把老范他们这些良城的办案人员放在眼里,不然他不会在三天内连续犯案两起。
按理说,刚犯了一起案子,这个时候所有办案人员神经必然都是紧绷的,一定是在全城各种做调查和摸排,群众肯定也是格外紧张。
这个时候再犯案,要比平时冒险的多。
但凶手好像完全不在乎,也一点都不怕,直接就连着再犯了一个案子。
在这种心理加持下,凶手突然停止作案,必然不会是因为主观上害怕自己暴露被抓,而是发生了某些跟自身有关的外在客观原因,导致凶手不得不停止作案。
这一点看起来不重要,但其实也可以在关键时刻提供很大的帮助。
在能够大致圈定犯罪嫌疑人范围,且已经有凶手DNA的前提下,秦川他们完全可以用老式的摸排手段进行一次深入的调查。
调查的主要方向,就是在秦川他们已经圈定的范围内,谁家在凶手犯下最后一个案子的那几年里,经历过一些比较大的变故。比如身体生了病,比如家人去世,比如自己或者家人取得了一些成绩等等。
根据之前的案子,凶手杀害的人里面除了一个8岁的女孩外,其她的基本都是20岁左右的成年女性。
虽然是女性,但也是有一些反抗的力量的,尤其是在面对侵害的时候。所以这对于凶手来说,体力要求还是高的。
但如果凶手突然生了病,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力量大不如从前,他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控制住那些年轻女孩,那他就很有可能会停止作案。
因为前面说了,这个凶手很狡猾且自负,所以他必然不会因为外部的追查而停止犯案,只会因为自身的原因而选择收手。
在根据这些线索找到一些可疑人员之后,再去采集这些可疑人员的DNA进行比对,这样既能节省检测成本,也能加快工作效率。
即便这样的摸排和检测,最后没有结果,但至少也能帮专案组否定掉一些选项,减少排查的工作量。
因为秦川已经把嫌疑人的范围划了一个圈了,现在就跟在池塘里捉鱼一样,一条条捉了往外丢,最后留在池塘里没有被丢出去的那个肯定就是有问题的。
用秦川自己的话说,否定掉所有不可能的选项,那最后留下的,肯定就是最有可能的选项了。
02 忽视凶手的心理问题秦川犯的第二个错误,是忽视了凶手的作案心理。
良城案的性质恶劣,除了受害者众多且都是女孩子以外,还在于凶手的作案手段实在是太残忍了,杀了受害者最后还要毁了尸体。
这么残忍的作案手段,其实已经很明确了,凶手多半对于女性是有仇视情绪的。
所以他专门挑选年轻女性作为对象,在作案之后,还要再毁了尸体发泄自己的情绪。
对于凶手来说,他作案如果单纯只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欲望,那他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损害尸体的。
很简单,因为他做得越多,在现场留下的线索就会越多,线索越多,就越容易暴露自己。
所以,如果不是有非做不可的理由,凶手肯定不会冒着被发现的风险去损害尸体的。
凶手可以把自己外形打扮的跟普通人一样,让自己隐藏在群众中不被发现。
但他作案时候的手段和行为,其实是很难隐藏住的,多多少少都会投射出来一点他的性格特点,以及家庭关系的。
比如之前在张克寒这个案子上,确认了张克寒的身份后,再走访了解张克寒的人,就有人提出了说张克寒这个人很冷血很冷漠很无情,这个性格和他妈妈是一样的。
这其实就可以归结成,张克寒性格上的冷漠,跟原生家庭是有关系的。
虽然张克寒最后走上那条路,不是妈妈给他指的,但毫无疑问妈妈那种冷漠无情的性格特点,对张克寒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以至于张克寒在犯案的时候,那么冷漠淡定,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
因为张克寒作案的所有目的,其实都是为了搞钱,他没有必要枪枪爆头。
正常情况下,如果有懂犯罪心理学的专家,根据受害者的具体年龄、外在长相以及凶手的作案手法,是可以大致分析出凶手作案时的心理,然后再进一步倒推出凶手的性格特点和家庭环境等等。
比如是否夫妻关系有问题,是否长期生活在一个很压抑的环境里,是否长期受到女性的压制等等。
在这个基础上再做排查,其实会帮秦川他们把范围缩小很多。
因为凶手对外可以伪装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行为,但他对内很难伪装自己,比如家庭关系上,或者日常与人相处上。
毕竟,那个对他造成心理压力的人肯定是强到让他不敢反抗的,所以对方也必然不会配合他去演戏做伪装之类的。
因此,在秦川已经圈定了凶手可能居住的大致范围的前提下,如果有了对凶手性格特征的大致分析,就完全可以通过发动居委会大妈们提供一些线索。
再根据线索锁定一些重点排查对象,结合这些排查对象的年龄,以及一些已知的线索,调查起来其实相对就要容易的多了。
目前的几个案子看来,秦川他们好像都不太重视凶手的心理分析,每次对凶手的分析也都是浅尝辄止地一笔带过了。
包括秦川的专案组里面有很多的专家,但大多都是针对物证方面的专家,好像唯独缺少一个懂心理学犯罪的专家。
03 写在最后秦川忽视的这两点,第一个可以帮助专案组做筛选,否定掉一批不可能的人;第二个可以帮秦川在第一个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缩小调查范围。
不过虽然秦川一上来就犯了两个错误,但秦川也用自己的办案方法一步一步推着案件前进。
秦川的方法,是两代侦查手段相结合,先圈定范围,然后在这个圈圈里面用笨办法一个个地排查。
笨办法无非就是多耗费一点时间,但最后还是一举锁定了嫌疑人,抓到了这个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