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全损课本”流出,自以为是清北料子,老师:自我感动而已

我是小羽呀 2024-11-08 11:07:54

近期网络上掀起了一股讨论热潮,聚焦于一位女生的“涂鸦式课本”意外走红。这里的“涂鸦式”或可戏称为“全损状态”,指的是课本上被密密麻麻、五彩斑斓的笔记覆盖,以至于原文内容几乎难以辨认。

这位学生秉持着一个观念:笔记记得越详尽繁复,就代表学习越努力;书页填充得越满,似乎就越能增加考入顶尖学府如清华北大的机会。

这种“笔记崇拜”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问题在于,不少学生将学习过程异化为了一种展示。观察现今孩子们的笔记,不难发现,他们使用五颜六色的记号笔大肆涂画,仿佛在进行一场艺术创作而非学习记录。一位家长曾向我抱怨:“我家孩子光是在购买彩色笔上就花费了好几百元,这哪里是在学习,分明是在玩弄文具嘛!”

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在课堂上忙个不停,不停地抄笔记,不敢有丝毫的偷懒或放松,就是对学习的一种认真负责。然而,他们未曾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恰恰反映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懒惰——懒得思考、懒得归纳总结。正如健身领域的误区,仅仅因为在健身房待的时间长,并不意味着能练出理想的体型。

即便课本被涂画得再丰富多彩,如果没有真正掌握和理解核心知识点,那么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毫无成效。真正的学霸,他们的笔记往往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易于理解。这种颠倒主次的学习观念,使得记笔记这一原本旨在促进理解和记忆的工具,变成了形式主义的打卡任务。

一些学生沉迷于抄写,却忽视了知识在脑海中的真正内化。正如一位资深教师所言:“与其将时间浪费在将课本装点得五彩斑斓上,不如沉下心来,深入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我亲眼见证过真正懂得学习的孩子,他们不会将课堂上宝贵的45分钟全部用于抄笔记。这些学生拥有独特的笔记技巧。

课前,他们会预先浏览课程内容,标出难以理解的部分,以便在课堂上给予特别关注。在课堂上,他们不会盲目逐字记录,而是集中精力听讲,把握讲授内容的逻辑结构和核心要点。例如,在数学课上,他们会着重记录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典型题目的解法;而在文科课程中,他们则侧重于构建知识框架和摘录关键信息。

他们的笔记布局条理清晰,虽然也会运用不同颜色笔进行区分,比如用红色标记重点,蓝色标注次要信息,但他们还会特意留出空白区域,便于课后补充额外的拓展内容或老师补充的细节。

课后,他们会及时复习笔记,根据个人理解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将课堂所学的内容深化,使笔记成为复习时的重要工具。

笔记的关键在于实用而非冗长。正如饮食,适量即可,过量反而影响消化。有学生曾告诉我:“我的笔记从不超过老师授课内容的三分之一,但每个字都是我深思熟虑的结果。”工具的选择也应以实用为限。如今,孩子们准备记笔记时,往往携带一堆专业文具,仿佛要参加书法展览一般。其实,一支笔、一个本子,足以记录下所有需要的信息。时间的利用同样要讲求效率,有些学生为了记笔记熬夜至深夜,这无疑是本末倒置。与其熬夜抄录,不如保证充足的睡眠,第二天课堂上才能精神饱满。

学习方法也应因人而异,盲目模仿他人,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如果说利用思维导图记忆比单纯抄写更有效,何必盲目跟风,把课本写得满满当当呢?优质的笔记应当是辅助学习的得力助手,而非沉重的负担。记笔记的初衷是为了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非为了展示给他人看。

0 阅读:3

我是小羽呀

简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