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大清国这台庞大而沉重的机器,在中华大地已经吭吭吃吃运行了264年。这一年冬,在延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三等小县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儿:慈禧来了。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老婆,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 自1861年垂帘听政到1908年撒手归西,实际执掌满清权柄长达47年。这么一个超级猛人、牛人会和延津又有什么联系?答案是肯定的,不但有,而且还在延津睡了一夜。
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带着光绪皇帝仓皇逃离,用延津话来说,就是让“打蹿了”。一遛狼烟一口气跑到陕西西安才停住脚步,史称“庚子西狩”。1901年(辛丑年)9月7日,李鸿章等人硬着头皮与列强谈判,谈判原则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委曲求全之中,在《辛丑条约》上签字,同意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八国联军这才答应撤兵。心神甫定的慈禧太后想家了,于是决定回北京去。八月二十四日,慈禧一行收拾停当,正式从西安起驾,由此踏上了两千多里、为期93天的回銮之旅,史称“辛丑回銮”,也叫“两宫回銮”。
慈禧的这次长途旅行实在谈不上什么光荣,但老太太可不管什么光荣不光荣,对外尚且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对自己更是要下手狠些,再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俺那拉氏憋屈一年多了,现在可该伸展伸展了。她把这种不光彩的“哀归”搞得像凯旋一般,沿途大事铺张,显其威风,要求所经之地六十里一大站,三十里一小站,认真做好接待工作。
为了迎接慈禧,河南知府文悌下令途经之地建造了数十座行宫,还对经豫道路进行了大整修。开封是河南省城,且是七朝古都,可看的景致肯定不少,且各种小吃琳琅满目,老太太自从十月初二下午抵达开封,大有乐不思蜀之势,一口气在这里停留了一月有余,眼看天气渐冷,黄河也快要结冰,这才决定渡河北上回京了。
《延津县志》载: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1901)十一月,因辛丑和约已成,慈禧同光绪皇帝取道汴梁回京。初五,过黄河,驻辛店集。初六,上午抵封丘,用茶后来延津,进东门宿行宫。次日,出北门,过汲北上。皇帝过境,供应浩繁,官民不堪其苦.......
“浩繁”到什么程度,《延津县志》语焉不详,也没有查到相关资料。但从《汲县县志》记载,可窥一斑而见全豹:各式仪仗和随从多达数万人,仅随行的车辆就多达2000多辆,算上间距按平均每辆车10米长。首尾相望就达四里地长。慈禧、光绪虽只在汲县一日一夜,其一行的吃、喝、用诸项费用,就耗银17万两。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也就是说,慈禧太后一行在卫辉住了一晚上花费3000多万元人民币。通过民国元老张钫写的《清两宫回銮之一斑》一文也可感受到供应浩繁之情景。张钫是新安县铁门镇人,目睹了当时的情形,他回忆:铁门镇是两宫回銮的一个宿站,仅修建行宫就花了六万两银子。而当时的豫陕官路,平时缺少维护,路面坑洼难行,因为两宫回銮,这才赶修道路,驱使人民填低平高,洒水压路,一直忙了数月。更费事的是把原宽3.6丈扩宽为8.4丈,占了不少耕地,有庄稼也得铲除,这一损失真是无法计算。还有办理皇差、车马供应、银两摊派等,为数均巨。
如果还嫌不过瘾,再摘录一段河北磁州的资料记载(原文内容较多,择其要而述之。不感兴趣者可以忽略):各站行宫内木器、铺垫、陈设、字画、灯彩,一切已派马丞庆麟承办;御膳房以及王公大臣扈(护)驾人等各公馆酒席点心,已派王令华清承办。惟行宫内外,必须多备水缸;御用之水,并须用细白布过净,用黄布封固备用。公馆须备大小五十六处。须速备妥修理,糊裱粉饰妥当。应用桌椅、几、板凳、木床,或借或赁,实在不敷,只得新做,以免临时短缺。
每站应设米面、麸料、柴草、煤炭厂各一处,或数处,因扈(护)驾人众以万数计,车马甚多,其时天气亦冷,米面麸料柴草煤火,必须先为购存,宁多毋缺。差竣有余,仍可量减价值,变卖归公。各厂均须派员司家人差夫妥为经理,预定支发规条,以免临时忙乱,致启事端;尤宜严防抢取。并于磁州首站,先于差未到境之时,派员赴上站,按照传单支发米面麸料柴草数目,填给印票,到站凭票赴厂领取,由厂盖用领讫戳记,以凭稽考。又令铺家多备蒸面饼,以备随差人等,不给米面饮食者,自行买食。
设平粜局一处,专备扈驾官兵购买,其价照时值核减二成,出示晓谕;所减之价,由差局津贴。如非扈驾之人,不得假冒购买。八抬四抬各轿,共十余乘,均由汴省制备,轿夫二百数十名,牵夫一百数十名,亦已商妥接扈豫省原夫,联站抬送,以资熟手。并已派弁十二员前往带领。惟须将停放轿,并轿纤夫住宿处所,妥为预备。御用行李,统名黄卷,随行不离,以及衣饰等箱,皆不宜以车骡运载,豫省仿南式编成小轿式样,已向豫省如数借给,联站应用;其抬夫仍由各站预备,数约二百名,并派能事家丁督率,随时约束。车马厂约有车二千余辆,马千余匹,必须择地,宽为搭盖,以免露处,所有槽道,以及马号,一切应用之物,亦须逐一备齐,不可短缺;并预备芝麻小米,以备支发。
御骡马圈,应另预备押马大臣两位,应备公馆两处,与骡马圈相近,前已专札饬遵,应行照办。每宿站约计应备干草二十万斤,麸五百石,尖站(打尖的小站,仅仅是喝杯茶歇歇脚)减半;劈柴每宿站应备二十万斤,尖站减半。木炭每宿站应备十二万斤,尖站三四万斤,茶尖一万斤;务须该印委先期照数购备,有盈无绌,以免临时掣肘。此数专备御前及王公大臣扈驾人等之用;至兵勇所需,应另多备,不在此数。
各宿站,应预备乳牛十数只,以供乳食之用;应如何格外喂养,方能有乳可取,前已专札饬遵,应即照办。尖站不用。
经过地方,每一站呈进散图一份,将境内古迹名胜之区,绘图贴说,并由地方官各归各境,考核明确,缮折汇交迎迓大臣,以备顾问。凡巡幸所经,事务殷繁,工匠人等,宜择要备用,凡大小木匠,泥、瓦、铜、铁匠,洋铁匠,油漆、刻字匠,刷印,缝工,染工,扎彩工,皆须选择能干者,由首站磁州酌备数名委员,督率随差至正定,不许擅离,以备随时应用。
每站需用家人差夫,由印委就地商募。委员各自带有家人,亦可随同当差,与差夫一律酌给工食,每名月给银六两。局中用差夫六名,米面各厂,每厂用差夫四名。至办差公馆,约备五六十处,门口各贴某公馆字样。每公馆看事物繁简,派听差家人一二名,差夫二三四名不等;公馆门内,粘贴听差人夫姓名,以便查考。必须用本地人。凡差夫一律穿号坎,并带腰牌,其号坎腰牌,由总局发给;若无号坎腰牌者,不得出入,以防闲杂人等,混迹偷盗。再每站由地方官派巡勇多名,头戴大帽,身穿号褂,周围巡查弹压。如有百姓近前围看,拥挤喧哗者,由巡勇善为禁止,不得借端滋事。
延津知县周秉昌接到慈禧、光绪一行返京路过延津的通知后(想来至少要在当年春节后开始动工),就马不停蹄忙活开了。紧急征召木泥二作数百人,就在县衙后边(今东街原县武装部办公楼处)新盖了一栋仿皇宫式的“行宫”。如果按照新安行宫造价,该房子费用应不低于6万两银子(折合今人民币约900万元),房为五间,砖木结构,东西长16.5米,南北宽9.27米,面积153平方米,坐北向南,前出厦,木条亮窗,房高3.5米,方椽、巴砖,顶覆蓝瓦,屋脊砖有图案花纹,两螭东西遥对,雄姿勃然。俗称“慈禧行宫”。这个行宫跟颐和园慈禧的住处相似。盖这么一座豪华的大房子,就为了安置慈禧在这儿住一夜。当时延津是一个又穷又小的三等小县,县城方圆不到1.5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一万,县城住不下,只好安排在周边村镇号房子。为了迎接这么一支庞大无比的“回銮”队伍,吃喝拉撒,人吃马喂,想想当时的延津知县也是拼了。
实际上,慈禧原打算当晚住在开封。但封丘县令是个好人,人老实,封丘历年受黄河水患,是个穷县,如果大派民工重差,敛厚财招待、馈送,需要狠手征调,量当下疾苦百姓难以承受,觉得怎么也办不起那么风光盛大的差事。于是在慈禧驾临的前一晚,县令拍拍手上吊死了。等两宫驾到,县令夫人带孝跪于太后、皇帝面前谢罪,并供述缘由。慈禧觉得不吉利,于是改变在封丘县下榻的打算,直接来了延津。
当天,光绪、慈禧分乘八抬大轿抵达延津驻跸。
延津知县周秉昌尽管忙活的上厕所都是一溜小跑,但延津又小又穷,抖搂抖搂家底,也没有什么好招待老佛爷的,不过,十一月正是菠菜大量上市之际,当晚晚膳,延津知县“有啥玩啥”,专门献上了当地特产延津菠菜。菠菜系延津名优特产,曾与封丘芹菜合称为封芹延菠,在北宋时,就是宫廷御用菜品。当官员把用延津菠菜做的菜品献给慈禧后,她边食边说:“好吃,好吃。”并称赞延津菠菜为上等佳品,钦定为贡品,每年要为她进贡。
十一月初七日早膳后,慈禧一行由延津县城北门出发,中午在塔铺小行宫打尖休息,进午餐之后,下午即进入汲县境内。
33年后的1934年,民国政府河南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张敬忠在《延津政治视察报告》中记载:今第一小学乃当日行宫旧址,所用帐幔衾枕等遗物,仍存署内仓库中,皆系红黄锻料所制,亦有绣花者大半损毁不堪......想来那时的人品质还不是很坏的,官府衙门的官员们既没有利用职权拿走掖走据为已有,梁上君子们也不曾光顾(也可能是出于敬畏,不敢招惹这些“宝物”)。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该行宫拆除,原址位于今县城东街路北原县武装部办公楼处。
据长老口口相传:慈禧的銮驾启程北进途中,老佛爷闻听延津人善,便开恩允许撩起轿帘让沿途百姓跪瞻,凡头顶托盘敬献果品者,赏银牌一枚以作留念。另据坊间传说,老佛爷离开延津县城后,路过董家岭(今胙城乡董固村)玉皇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让八抬大轿停下,亲自下轿进庙面对玉皇像烧香叩头,祈祷玉皇保佑一路顺风进北京。结果果真如愿以偿,一路顺风到达北京。
慈禧太后走了,只把大把大把的感慨和惊叹留给了延津。慈禧走后10年零3个月,在孙中山的隆隆炮声中,大清国轰然倒塌,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