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杨上将背后隐秘纠葛,杨得志对另两位的命运,到底带来什么影响

梦想的前程 2024-12-18 14:44:08

三杨上将,三杨开泰。杨得志、杨勇、杨成武是开国将领中声名最高、武功最盛的组合之一,与之齐名的三陈,与三杨相比稍显不均衡。陈赓大将一骑绝尘,陈再道上将略逊一些。三杨则是不然,都是我军主力纵队司令和兵团司令,最高成就都在总参,真乃并驾齐驱、不相上下、各擅胜场。

不过细细究之,三杨彼此还是有些区别的,尤其是老杨哥杨得志对另外二位的命运,有一些不易为人察觉的影响。盖棺定论并非一时一刻之事,后人所以能置喙者,乃在于盖棺之论有时并未到底。

一、纵横一生皆得志

杨得志上将人如其名,一生遍历红军团长、八路军团长、解放军纵队司令员、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大军区司令员,从土地革命开始,一生征战,直到南方边疆战事,上将之中打满全场第一人。

老杨哥革命生涯,有几个任职具有关键意义。

第一个是1934年1月出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团长。连续几个一,这个份量大家都能掂量得出来,杨得志从此奠定在我军的革命地位。

第二个是1937年8月出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团长。从序列上看仍是连续三个第一。此时,杨成武是115师独立团长,杨勇是686团副团长。三杨同在红一军团改编成的343旅序列内。

第三个是1938年8月出任344旅代旅长。八路军早期的旅长含金量极高,与后来大扩军时的旅长不可同日而语,杨得志在众多团长中第一个脱颖而出,足见其能。

可以说,后来杨得志在冀鲁豫军区立足,担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源头都是344旅代旅长。

第四个是1945年10月,出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此任的看点在哪里呢?刘邓麾下第一批组建四个纵队,一、二、三、四纵,稍晚又组建六、七纵。杨得志的身份、渊源,当一纵司令着实有点超出认知。若论地域、渊源和感情,三纵是老太行部队,129师师部驻扎最久、刘邓直接指挥,战斗力也是顶尖,序列当第一没有问题。

四纵是陈赓386旅发展起来的太岳军区主力部队,在1941年时就升级为主力纵队。若按实力,陈赓部队当第一也没问题。

杨得志冀鲁豫部队是115师序列发展出来的,1940年才进入129师暨晋冀鲁豫边区序列。杨得志作为外来户,竟能力压二陈拔得头筹,个中原因,大概既有刘邓首长突出关照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杨得志杨勇均在)老大哥部队的地位,更有杨得志本身的能力,若无十分本事,岂能让红四部队安处次位?

第五个是1947年5月出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这一任职发生在晋察冀部队作战屡屡失利之后,在朱老总亲自指导下调整军区和野战军机构,杨得志再以外来户身份担当重任,可中央对其能力之认可、对晋察冀军事指挥体系意见之大,非利刃宝刀无以碎解沉疴积弊。又可见一事,杨得志自抗战以来,与之配合搭档有几位高级别干部,如344旅搭档政委黄克诚、晋察冀野战军政委罗瑞卿,近朱者赤,老杨哥的能力亦可从这两位大将级人物身上映照一二。

第六是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杨得志率十九兵团入朝参战,1952年7月出任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主管作战。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面对现代化程度空前、实力稳居世界第一的美军,不管是师、团一线战斗指挥,还是志愿军层面战略部署,对指挥员要求都非常高。入朝的兵团级指挥员人数众多,如邓华、韩先楚、宋时轮、王近山等,杨得志能居此位实在不容易,靠的是在作战指挥方面杰出的能力。

此后出任大军区司令员、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二十多年间远离种种漩涡始终不倒,80年代更是走上总参谋长之高位,令无数开国将帅浩叹不如。

二、命运浮沉白袍将

杨成武上将人送美名白袍小将,乃是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时得来。

杨成武将军的高光时刻即在晋察冀,1937年底聂荣臻率115师一部3000余人开辟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人少力微,建制部队只杨成武独立团。在日寇后方发展起面积广大、实力雄厚的模范根据地,聂帅领导有方,部下将士用命,杨成武无疑是聂帅手下头号功臣。杨成武任司令员的第一分区,及其指挥的主力部队,战亦能战,守亦能守,始终是晋察冀的大腿。

杨成武将军强在何处呢?

第一,执行命令非常坚决,领会意图非常准确。这一点和善于抓根据地建设的聂帅非常契合。

第二,善于做人的工作,善于消除内部矛盾。这是一分区凝聚力十分强大的根源所在。当然,潜台词是对那些不能很好团结共事的人,杨成武将军都有办法打掉阻力,要么换思想,要么换人。毕竟人家早年一直当政委,这方面不外行。

第三,能力比较全面,既能干政委的活儿,又能干司令的活儿,作战指挥不在话下,能力也是一流。

抗战胜利后,杨成武能力板块中相对较弱的一面,在作战极有特点、极有头脑的傅作义面前暴露出来,集中体现在适应敌人、适应新战情、适应复杂情况方面,既无老杨哥的深刻洞察力,也无临机应变算无遗策的指挥功力。大同、集宁、绥远诸战,均无关键性扭转性的战役表现。

主题所云杨得志对另外二位杨上将的影响,就在这时开始体现。

杨得志1945年末率晋冀鲁豫一纵北上准备支援东北,后因路阻,被聂老总留在晋察冀,一纵部队返回晋冀鲁豫,杨得志留下来担任晋察冀二纵司令员。不怕不识人,就怕人比人。老杨哥留在这里,顿时把一众晋察冀旧将比了下去,尤其是杨成武黯然失色。从晋察冀野战军领导班子即可看出端倪。

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副政委杨成武,参谋长耿飚。为什么不设一个专门负责作战指挥的副司令员呢?为什么资格足够的杨成武,只当了个副政委呢?

1948年徐向前指挥的晋冀鲁豫部队纳入华北序列,徐帅的加入使华北军事格局再度发生变化和挤压,华北一兵团部队的实力并不比本地老部队强多少,但因徐帅的因素位居第一,杨得志率华北主力退居第二兵团。聂帅护犊心切,一番拆分,给白袍将军留出第三兵团,总算把老晋察冀的脸面保住。

杨成武指挥三兵团在张家口作战,因为没堵住三十五军被毛主席狠狠批评一番,若不是后来张家口战役全歼孙兰峰兵团五万余人,这个车翻得何时能挽回真不好说。

张家口战役虽说规模比新保安战役大,但其性质类似于追亡逐北,复杂程度和紧张程度都远不如后者,故后世军史评论者历来都不把此战作为平津战役的关键之战。

抗美援朝率二十兵团上阵,该打赢的仗没输,难度远远比不上机动作战的五次战役以及上甘岭防御作战,发挥中规中矩,不过杨成武将军还是创造了一个日歼敌最多记录,力求突破,展示了当年白袍小将的雄风。

杨上将在建国后做人仍极圆通,不过似乎比起老杨哥敢于在关键且别人能接受的时刻仗义执言有所逊色,在代总长之任上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最后落了难,没能实现最后一步跨越实属可惜。

复出后虽仍任副总长,却出人意料地到福州军区兼任司令员。1980年动议总长人选,聂帅有心起用当年铁杆好部下杨成武,后来几经比较,竟是杨得志出任总长。虽属折冲平衡之果,不过也属意料之中。

三、忠勇兼备何所憾

杨勇上将相比杨得志、杨成武二位,稍显谦冲、平淡一些,在大众眼中也略显面目模糊。

杨勇早年与杨得志、杨成武一样,都是红一方面军的主力将领,担任过红四师十团政委。

八路军成军时,杨勇任115师343旅686团副团长(实际做政委工作),和杨得志是兄弟团。八路军115师挺进山东,杨勇主要功劳是开辟鲁西军区。

如果鲁西部队没有划入晋冀鲁豫,若干年后在解放战争时期,杨勇将会是和鲁中、滨海、渤海、胶东、鲁南等军区并峙的二级军区,极有可能随主力挺进东北。

在将星云集的东北野战军,杨勇能否挤进前几名的纵队首长呢?至少,李天佑、刘震、韩先楚这几位,杨勇不一定比得过人家。

鲁西和冀鲁豫军区合并,划入晋冀鲁豫刘邓首长麾下,杨勇所率部队升级为七纵,在晋冀鲁豫吊了个车尾。可见刘邓突出双红一部队,也不是全部抬到序列前几名,同是老115师的,杨得志是一纵,杨勇是七纵,可见懂行的人分得出高下。

杨得志一纵挺进东北,后部队返回而主官未回,刘邓便将一、七两纵合编为一纵,杨勇改任一纵司令员,至于七纵的番号嘛,不好意思从此不再恢复。作为鲁西军区的子弟兵们,难受心里有点不好受。

杨勇将军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理解不配合的,千里挺进大别山,一直跟在刘帅左右,大小数十战未曾缺阵,并不辜负刘邓首长给的这个序列第一的地位,以及老杨哥给他留下的这个身位,没让太行太岳的四方面军宿将们占了去。

不过,毕竟多年政工干部,杨勇和杨得志比还是差点意思。

各大野战军的序列第一的部队都是强横之极,战斗力数一数二。中野一纵顶多排名前三,在三纵、六纵面前,哪里敢自信地称第一呢。

1949年2月中野改组为二野,成立三、四、五兵团,构成第五兵团的部队主要是当年冀鲁豫和鲁西部队,加进去一部分刚开辟的豫皖苏军区部队。当年杨得志在时,外来户当序列第一的部队,此时一纵不仅丢掉序列第一,兵团也没争到第一。这就叫,葛公在日,不觉其异,自公去后,不见其比。

1950年底挑部队上朝鲜,老二野部队派代表队,去的是十二军、十五军、六十军,老六纵、九纵和八纵,八纵到晋察冀转了一圈又回的娘家,一个老太行部队,两个老太岳部队。老一、七纵部队又是一番落寞。

直到1953年4月,杨勇才轮到上朝鲜,指挥二十兵团部队,打了收尾之战。当然,杨勇的能力绝对可以胜任,打得也不错。

朝鲜归来,杨勇出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是老华北军区的继承者,高级将领基本都出自老晋察冀,杨勇到这里担任军事主官,必是出于中央的考虑。考虑他身上的什么特质呢?忠诚。北京军区肩负着北京地区的卫戍之责,军政主官必须是忠诚可靠、人品上佳之人。

杨勇忠而且直,虽与101旧日有极深渊源,但与罗帅一样唯公义而不循私谊,特殊时期因此步入人生厄运,与杨成武命运差相仿佛,这一点,二位杨上将都不如老杨哥福泽深厚。

1980年诸老帅议总长之人选,政委最初力挺杨勇,盖因当年挺进大别山,别的倒还次要,唯独忠厚耿直的人品给政委留下深刻印象,政委所居之职,最好交给最可靠的后生晚辈。怎奈奇峰突起,诸老帅意见不一,再加上总长之职实在太重要,和副总长虽只一字之差,肩负之任却有天壤之别,军事方面必须优中选优,再三抉择,二杨让于老杨哥。

既生瑜,何生亮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