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个后宫里妻妾成群是事实。那么,皇帝怎样让这么多的娇妻美妾来侍寝呢?
一般有如下七种独门绝活:
1 、“羊车望幸”法
晋代有个皇帝,叫司马炎,史载后宫宫女众多,有粉黛近万。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临幸哪个妃子,成为一个让他十分头疼的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不,司马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办法:他老人家坐着羊车,让羊在宫苑里随意行走,羊车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宠幸嫔妃。
从理论上说,这个办法具有随机性,因此相对比较公平。羊儿可不知道哪位妃子颜值更高啊。但是很快,一位聪明的妃子就想出了应对之策。她把竹枝插在门上,把盐水洒在地上。羊儿喜欢盐水的味道,停下吃食,于是羊车就停在她的宫门口……
后来,这个故事发展成为一个成语,叫“羊车望幸”。意思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或者宠爱。
2、“掷骰侍寝”法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一句:诗句“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形容唐玄宗李隆基的后宫美女之多。
李隆基也是一位风流皇帝。唐朝曾制定嫔妃陪侍御寝的顺序制度,按照月圆月缺来确定。
李隆基做皇帝后,却将这个制度抛弃了。他另外发明了一个更有趣更刺激的侍寝方法:“掷骰赌寝”法:用掷骰子来确定当晚待寝的嫔妃。
由于“掷骰赌寝”法选用的是一种特制的骰子。所以,当时宫中的妃子都将这种骰子称作“媒人”。
除了掷骰子来确定当晚待寝的嫔妃,唐玄宗还发明“蝶幸”法。他让嫔妃们在头上插满鲜花,然后将亲自捉来的蝴蝶放飞,这个蝴蝶停在谁的头上,谁就能得到侍寝皇帝的待遇。
另外,还有诸如使嫔妃竞相扑捉流萤,以先得萤虫者受幸的“流萤得幸”法;
有向嫔妃发射香囊,以中者得幸的“香囊中幸”法等……只不过,自杨贵妃入宫后,“集三千宠爱在一身”,这些方法都派不上用场了,后宫女子只得在七夕向牛郎织女诉幽情了。
3 、“风流箭中”法
唐敬宗李湛 15 岁当皇帝, 18 岁就死了。短短的 3 年,他尽享齐人之福,着实过了一把皇帝的瘾。
李湛也面临着“今晚哪里过夜”艰难选择。为此,他发明了一种“风流箭”,用来决定夜里临幸哪个后妃。他用竹皮做弓,用纸做箭,纸质的箭头上蘸有龙麝香末,然后让妃妾们聚在一起,敬宗搭箭射去,中箭者毫无痛楚,箭头触处,身上倒是香气四溢。这位被射中的妃子就成为当晚皇帝宠幸的对象
为此,后宫中流传开这样一句歇后语:“风流箭中的—人人愿。”
4 、“托梦自荐”法
前面是皇帝发明的方法,“托梦自荐”法却是一位聪明的后宫妃子发明的——她就是宋真宗妃子李宸妃。
李宸妃原本是侍候章献太后的一个小宫女。有一次,宋真宗偶尔经过时想要洗手,李宸妃赶紧抓住这个机会,巴结地端起盥洗器具前去服待。
皇上见她肤色润美,就与她聊了起来。她趁机对宋真宗说,昨晚忽然梦见了一个羽衣之士,光着脚从天而降,对我说:给你生个儿子。而此时的真宗正为没有儿子而犯愁,听了李宸妃的话之后,挺高兴地说,我来成全你吧!李宸妃因此而得幸,果然于隔年就生下了皇子。
5 、“姐妹引荐”法
有时嫔妃之间也会相互引荐。
宋徽宗年间,宫中有两位宫女,韦氏和乔氏。她们都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寂寞之下搞起了同性恋约定:“先贵无相忘”。后来,身形优美、娇小玲珑的乔氏被宋徽宗发现,成为他的贵妃。
乔氏没有忘记与韦氏的约定,向宋徽宗推荐。可韦氏由于高大丰壮、肤色发黄而实在难以勾起赵佶的性趣。未遂。直到一年的中秋节,喝得酩酊大醉的徽宗,来到了乔贵妃住处意欲再次临幸乔美人,乔贵妃趁机让韦氏蒙混上床,品尝了一生中第一次而且也是她与徽宗唯一的一次男女之欢。
后来,韦氏生下了赵构。在后来的靖康之难中,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被俘虏到北方去,唯一赵构一人幸免。赵构就是后来南宋皇帝宋高宗。就是这鱼目混珠的一晚,改变了历史,延续了宋王朝 152 年的血脉。
6 、“以词述怨”法
元顺帝时期,宫中有一位宫女程一宁。她在寂寞惆怅之余,常在夜深人静之际,登楼倚栏,唱出词意哀怨的宫词,唱得音语咽塞,情极悲怆。
一次,程一宁的歌声被元顺帝听见。顺帝深受感动,就跑到程一宁的住所去,听她讲从前的故事了。因这一唱,程一宁立即成为“位在皇后之下,而权则重于禁宫”的宠妃。
7 、“翻牌悬灯”法
明代除了皇后,皇帝的所有妃妾都备有一块绿头牌,即末端为绿色的名牌。皇帝吃晚饭时,由敬事房太监将几十块绿头牌置于一只银盘中,端到皇帝面前,然后跪听皇帝指示。如果皇帝这天没“性”趣,则说一声“去”。如果皇帝选中哪个妃子与她同房,就把这个妃子的名牌翻过来,放回银盘。
敬事房太监退下后,把皇帝选中的妃子名牌交给手下太监,由手下太监去通知被选中的妃子兰汤沐浴,做好“承幸”准备。
到了晚上,妃嫔们所住的宫门前统统挂起红纱灯笼,而“承幸”妃子宫门前的灯笼则被卸下,表示皇帝当晚已选定寝宿的地方。负责巡街的太监看到信号,便传令其余各宫熄灯寝息。皇帝临幸的妃嫔处按照惯例要焚香,香气异常。
明代的这种制度,一直到清朝还被承袭下来,不过,清朝皇帝的临幸方式与以前各代不同,不是皇帝登门,而是由敬事房太监将皇帝翻绿头牌选中的妃子送到皇帝的寝宫。
事毕,总管照例记录下“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幸某某后”,以备查验。这份档案称为《承幸簿》,除了皇帝本人以外,只有太后有权调阅。皇帝死后,便将它烧毁,不再留下任何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