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琉球,这个曾经独立的小王国,如今是日本冲绳县的一部分,但它的历史和琉球人民的心声却远没那么简单。140多年前,琉球被日本吞并,王国灭亡,可琉球人心里一直没放下对中国的感情。他们每年坚持举行大清册封仪式,用这种方式缅怀过去,表达对日本统治的不满。这不是什么浪漫的故事,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见证,里面有抗争、有坚守,也有无奈。
琉球的历史:从独立王国到日本冲绳
琉球的历史得从15世纪说起。那时候,琉球还是个独立的海上王国,首都在首里城,靠着贸易和地理位置混得不错。最早跟中国搭上线是在明朝,1372年,琉球国王向明朝进贡,明朝皇帝就册封他为“中山王”。
这册封不是随便给个名号,而是正式承认琉球的地位。从那以后,琉球跟中国就建立了朝贡关系,定期派使者到中国朝拜,带点土特产过去,中国这边回赠些丝绸、瓷器啥的,关系挺铁。
到了清朝,这传统还在继续。清朝皇帝照样册封琉球国王,琉球使者隔几年就跑一趟北京或者福州,带着贡品,接受册封。历史上记载,清朝一共册封了琉球19次,最后一次是1877年。这关系不光是政治上的,还有文化上的影响。琉球的文字、服饰、建筑,甚至礼仪,都带着浓浓的中国味儿。比如琉球官员穿的官服,跟明清时期的样式差不多,语言里也有不少汉字。
可好景不长,19世纪中叶,日本开始盯着琉球了。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蹭蹭上涨,野心也跟着膨胀。1872年,日本单方面宣布琉球是它的藩属,1879年干脆派兵占领了首里城,把琉球国王尚泰抓到东京,强行把琉球改成了冲绳县。这一下,琉球从独立国家变成了日本的一部分,国王没了,王朝也完了。

琉球被吞并后,日本没打算让琉球人好过。当时的明治政府推的是“脱亚入欧”,想赶紧把自己打造成现代国家,琉球这种“边缘地带”就成了试验田。他们开始搞同化政策,强制推行日语教育,琉球人原来的语言和文化被压得喘不过气。街上多了日本官员,传统服饰被禁止,学校里教的都是日本历史,琉球自己的东西慢慢被挤出生活。
但琉球人心里不服啊。他们跟中国几百年的关系不是说断就能断的,那种文化认同和历史记忆刻在骨子里。尤其是1879年亡国后,很多琉球人觉得日本是强盗,硬生生抢了他们的国家。于是,他们开始用各种方式抗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每年举行大清册封仪式。
这个仪式是干啥的呢?简单说,就是模仿当年清朝使者来琉球册封国王的场景。琉球人穿上传统服饰,拿出仿制的册封诏书,在特定的日子聚在一起,烧香、跪拜,朝北方(中国方向)行礼。这不是单纯的怀旧,而是带点政治意味的抗争。他们想告诉日本,也告诉自己:我们不是日本人,我们跟中国有割不断的联系。
大清册封仪式的来龙去脉

这仪式到底咋来的?得从亡国前后说起。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后,国王尚泰没坐以待毙。他派了几个心腹,比如毛精长和林世功,偷偷跑去中国求援。
这帮人冒着风险坐小船到福建,再北上北京,1880年初到了清朝的总理衙门,跪那儿求清廷发兵救琉球。当时清朝也挺窝火,日本这么干明显是挑衅,可国力不行,北洋水师还没建好,实在打不了。
同一时期,不少琉球人跟着跑到了中国。他们有的在北京定居,有的散到福建、广东沿海,靠打鱼过日子。这些人还不断给清廷写信,求中国帮忙复国。清朝虽然没兵可派,但也试着跟日本谈。
1880年,李鸿章跟日本代表谈判,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还来调停过。日本提出个“分岛改约”方案,说愿意把宫古、八重山两岛给中国,让琉球在那儿复国。
可琉球人一看,这两岛穷得叮当响,根本没法立国。清朝这边又提了个“琉球三分”方案,想把琉球分成三块:中部复国,南部给中国,北部归日本。日本直接否了,谈判就这么黄了。
1894年甲午战争,清朝被日本打得满地找牙,琉球复国的希望彻底没了。可琉球人没放弃,他们在当地悄悄搞起了大清册封仪式。最早可能是亡国后那几年,一些“亲华派”搞的小规模活动,后来慢慢固定下来,成了传统。仪式一般在寺庙或者偏僻的地方举行,参与者不多,但意义重大。他们用这方式表达对日本的不满,也提醒自己别忘了根。
日本对琉球的同化是步步紧逼。20世纪初,他们在冲绳建学校,强制教日语,原来的琉球语被禁了。传统服饰不能穿,得换和服,连名字都得改成日本式的。街上日式建筑越来越多,首里城也被改得面目全非。好多年轻人被洗脑,觉得日本文化高级,琉球的东西土气,慢慢就忘了自己是谁。
但总有那么一批人没低头。他们偷偷保留传统,仪式也一直没断过。到了二战,日本战败,美国占领了琉球。1945年《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放弃非法占领的领土,琉球理论上有机会独立。美国一开始也考虑过让琉球自立,可后来冷战来了,美国觉得冲绳是军事要地,1972年又还给了日本。琉球人挺失望,但抗争没停,大清册封仪式反而搞得更频繁了。

现在,每年这仪式还在冲绳的一些地方举行。参与者穿琉球传统衣服,拿道具模仿历史场景,烧香朝北拜。虽然规模不大,但坚持了140多年,真不容易。这不是啥旅游表演,而是实打实的文化抗争。
琉球为啥心系中国?
琉球人这么惦记中国,不是没理由的。先说历史,几百年的朝贡关系不是白搭的。中国对琉球来说不光是宗主国,还是文化老大哥。琉球的汉字、儒家思想、礼仪制度,都是从中国学的。国王被册封后,地位更稳,贸易也顺畅,这种关系对琉球是实惠的。
再说感情,亡国后日本的压迫让琉球人对中国的记忆更深了。日本是硬抢,中国的册封好歹是和平的,琉球人自然觉得中国亲。加上日本同化政策太狠,琉球人觉得自己文化快没了,就更想抓住跟中国的联系。
不过,现在情况变了。年轻一代受日本影响大,很多人不知道这段历史,也没啥中国情结。可老一辈不一样,他们觉得仪式是身份的象征,是对日本说“不”的方式。

琉球的事儿,搁到现在看,有啥启发呢?一是小国难自保。琉球当年夹在中日之间,国力弱,没能扛住日本的铁蹄。清朝想帮也没辙,自己都朝不保夕。二是文化认同这东西,真能撑很久。140多年了,琉球人还在搞仪式,可见根扎得深。
现实里,冲绳的地位还是敏感话题。日本拿它当军事基地,美国在那儿驻军,当地人意见很大。有人想独立,有人想回归传统,但日本政府压得紧,动静不大。仪式还在办,但影响力有限,更多是老一辈的心愿。
琉球亡国140多年了,心系中国的感情还在,每年大清册封仪式也没停。这不是啥传奇,而是琉球人实实在在的抗争史。他们用这种方式告诉世界:我们不愿做日本人,我们有自己的根。这故事不花哨,但挺震撼。你说呢,这帮人是不是挺倔?有空聊聊你的想法,别让这段历史就这么埋了。
琉球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中国迟早都是要收回来的!琉球群岛自古就是中国的藩属国,古代有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各自有自己的直属领地(直接领地),而藩属国的直属领地是宗主国的间接领地。藩属国的国王需要宗主国的黄帝册封才行,藩属国每年需向宗主国进贡财物。宗主国的黄帝是藩属国的宗主,即是藩属国的元首,藩属国的国王是地区领导人,宗主国的政府理论上是藩属国的中央政府。所以藩属国的直属领地同时也是宗主国的间接领地,也是宗主国的国土,宗主国也拥有藩属国直属领地的主权,当藩属国的直属领地被敌人侵略时,宗主国也需派兵和藩属国一起抵抗。因此琉球群岛只能回归中国,不能独立,如独立后很可能投靠或并入日本,到时候我国就没办法了!琉球群岛具有巨大的军事战略价值和海洋经济价值,甚至比台湾的军事战略价值还要大得多。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只要中国不承认琉球群岛独立或是其它国家的领土或和它建立外交关系,它永远是中国的国土,中国永远拥有它的主权。只要有决心和耐心,无论花多长时间,按照我国的国力和军力的发展趋势,回收琉球群岛是迟早的事![笑着哭][拍手][点赞]
你二爷那坨铁
当然,回到现实中来,其实实控琉球群岛是一件难度极大,很难成功的事儿。 这是因为,琉球群岛的民众经过两百多年的日本统治和移民,对日本其实已经产生了归属感。除了一些上年纪的老人,大部分琉球的年轻人都已经认同了自己的日本国籍,更何况岛上很多人并不是琉球人后裔,而是19世纪以来逐渐移民的和族人。
就看看这打扮,明朝的村长,清朝的会计,照猫画虎都学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