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成语想必大多数人都听过,那就是“人尽可夫”,大家一看到这个成语肯定觉得这一定是哪个行为不检点的女人背叛了丈夫。
如今人们使用的这个意思其实也没有错,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并不是这个成语原本的意思,而是后人望文生义引申出来的。
这个看似贬义的成语最开始其实是一个内含褒扬的词,讲述的实际上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女子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在父亲和丈夫之间进行选择的故事。
一、郑厉公与雍纠计划谋害祭仲《左传·桓公十五年》中记载了春秋年间郑国的这样一个故事,那时候诸侯国之间斗得非常激烈,郑国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在诸侯国之间的地位却不低,内部的派系斗争也是相当多。
在郑庄公去世之后,祭仲身为郑庄公的心腹大臣,就决定拥立太子忽即位,他就是郑昭公,然而这个决定却让邻居宋国不乐意了。
这关宋国什么事呢?原来是因为郑庄公和一个宋国出身的姬妾还生了一个儿子公子突,因此宋国自然想让公子突继承王位,于是就派人威胁了祭仲一番,成功让他妥协了,改为拥立公子突。
郑昭公知道了这件事之后非常恐惧,毕竟一个国家不可能有两个国君,他弟弟要继承王位那他势必就会被铲除,于是为了保住小命就提前跑出去避难了。
这就给公子突继位减少了很多麻烦,于是公子突就这样在祭仲不情不愿的拥护之下继承了王位,成为了郑国的郑厉公。
然而要知道祭仲身为权臣不是没脾气的,他被宋国这么威胁了一番之后也是怀恨在心,因此即使郑厉公成为了国君,也处处受祭仲这个权臣的掣肘。
当时祭仲不仅在朝廷里说话非常有分量,他手里甚至还握着重兵,也就是说如果他想叛乱,那简直就是分分钟的事儿,简单得很。
因此郑厉公就极其忌惮祭仲,并且对他心生怨恨,心想:“这家伙权力这么大,要是哪天看我不顺眼想要把我这个国君给换了,那我可要怎么办啊?”于是就想除之而后快。
但他当时相当于就是个傀儡君主,身边到处都是祭仲的人在监视他,让他连发展自己的势力都难,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最终还是让他找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那就是祭仲的女婿雍纠。
这个雍纠说起来其实和郑厉公沾亲带故,他是郑厉公母亲那边的同族亲戚,因此比起他的岳父,雍纠选择偏向郑厉公也是合情合理的。
郑厉公心想雍纠是祭仲的女婿,肯定知道祭仲的软肋,找他帮忙准没错,而另一边雍纠帮郑厉公其实也不是完全出于道义,还是因为他眼馋老丈人的权势。
雍纠想着要是帮郑厉公搞死了祭仲,那他作为功臣和祭仲的女婿,不仅能得到祭仲的家产,甚至还将他的权势地位过渡到自己手中,于是这两人一拍即合开始进行谋划。
二、人尽夫也,父一而已很快,雍纠就给出了自己谋害老丈人的计划,他准备在郊外风景好的地方宴请岳父一家人,然后到时候趁着祭仲不注意,就让自己的手下杀了他们。
雍纠觉得自己这个计划简直天衣无缝,甚至因为事发是在没人的郊外,没有目击者,就连洗清自己身上的嫌疑都非常简单,郑厉公听了也觉得这个计划不错。
然而就在雍纠自信满满地准备等那天到来的时候,却没想到这个他认为天衣无缝的计划却已经出现了一个最大的风险,这个风险还是他的枕边人,那就是祭仲的女儿雍姬。
古时候讲究嫁夫从夫,雍姬嫁给了雍纠之后就是雍纠的人了,这就让雍纠并不担心雍姬会泄露这个消息,毕竟要是坏了雍纠的事,她身为妻子也没好果子吃。
然而雍姬从小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她对父亲的感情是非常深的,因此她说什么也做不到眼睁睁看着丈夫害死自己的父亲,于是就专门回了一趟娘家。
但她见到父母之后却又犹豫了,毕竟她也怕丈夫计划败露之后会迁怒自己,可雍姬的母亲,也就是祭仲的妻子非常了解女儿,一眼就看出了女儿有心事,于是就问女儿发生了什么。
雍姬非常犹豫,但是面对疼爱自己母亲却又实在是不忍心看到今后母亲也被牵连杀死,于是就哭着问母亲:“到底是父亲还是丈夫对我来说更亲近呢?”
母亲身为祭仲这样一个权臣的妻子,自然也不是什么平庸之人,她对很多事情有着非一般的直觉,并且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考虑更多的也不是情爱,而是家族利益。
她意识到女婿那边可能是出了什么问题有可能会牵连到女儿,于是当即就打定主意要保护住疼爱的女儿,就对雍姬说:“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天下这么多男人,就算没了一个丈夫也不愁再嫁,但是父亲这辈子却只有一个,因此丈夫和父亲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这番话瞬间让迷茫的雍姬拨云见日,她和丈夫本来就是贵族之间的联姻,谈不上有多深的感情,但她却是在父亲的疼爱和庇护之下长大的,即使从感情上来说,丈夫也比不上父亲啊!
于是她当即打定主意,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了父亲面前,将自己知道的丈夫和郑厉公计划的所有内情都告诉了父亲祭仲。
三、计划败露,祭仲反杀祭仲一直都知道郑厉公非常仇视自己,时时刻刻都恨不得自己去死,因此一直都对郑厉公和他身边的人非常防备,然而却没想到自己的女婿竟然背叛了自己。
要知道他祭仲能将疼爱的女儿嫁给雍纠,就说明他绝对不会苛待女婿,更何况雍纠本来就是名门出身,两家属于强强联合,他之前根本就没怀疑过女婿。
然而知道了这件事之后,祭仲仔细一想心里也了然了,想必是女婿眼红自己的权势地位,这才和郑厉公联合起来,那他自然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于是在保护好了女儿之后,祭仲果断下令让手下的军队拨出一小支分队前去捉拿雍纠,甚至不用捉活的,要是他反抗的话直接就地杀了就行。
将领得令后立马带队去寻找雍纠,当时雍纠正好准备回家,于是就这样和军队撞了个正着,雍纠心里有鬼,见军队来捉拿自己想都没想就要跑。
而带队将领是有命令在身的,因此他也不急着去抓雍纠,直接远远地一箭将他射倒在地,随后跑过去在他身上补了几剑结束了他的性命,并在他死后直接将他的尸体扔在闹市上示众。
另一边郑厉公知道了这件事之后还奇怪祭仲是怎么知道的,后来雍纠的手下跟他汇报了之后,他才知道原来是因为雍纠跟妻子说了这个计划,然后雍姬跟父亲通风报信了。
因此他不禁对雍纠恨得咬牙切齿,说:“难怪他成不了大事,这么机密的计划还跟妻子说,活该他被杀!”
然而郑厉公和雍纠是唇亡齿寒的关系,雍纠死了就意味着接下来就轮到他了,因此郑厉公也非常害怕,连王位都不要了,连夜赶在祭仲下手之前逃了出去。
于是祭仲就重新将逃到卫国的郑昭公迎了回来,让他重新坐上了皇王位,而祭仲之后也一直在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结语这就是成语“人尽可夫”的真实由来,大家会发现这成语背后的故事其实象征着理性战胜感性,是一个非常有智慧、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教人们趋利避害。
然而它却随着时间的迁移产生了人们现在更为熟知的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