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伍修权刚刚踏上北京的土地。还没等他喘口气,周总理的命令就传到了耳边:“把军衣脱掉!从现在起,你是外交官!”
这句话成了伍修权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揭开了新中国与苏联外交史上的一段传奇篇章。伍修权,当时还身穿军装、刚从东北军区赶来的将军,接到周总理的命令时,心中不禁一震。
他深知,周总理的每一句话背后,都蕴含着深远的国家利益和前所未有的重任。那一刻,伍修权脱下了军装,穿上了外交官的西装,踏上了新中国外交道路的起点。
1950年1月5日,伍修权在湖北武汉正与家人共度温馨时光,享受着难得的休假。这份宁静被一份从北京发来的紧急电报骤然打断。
电报的发送者是周总理,内容简明扼要,却透着不容迟缓的紧迫:“将即刻派机前往接你返京,有要务相商。”伍修权未做片刻迟疑,也未等待飞机的到来,而是迅速整理行囊,踏上北上的列车,直取北京。
这份电报,不仅中断了伍修权的休假,更悄然转折了他的人生轨迹。那时,他尚在东北军区担纲军事要职。但此次的紧急召回,让他预感即将投身的任务,将与他以往的军旅生涯大相径庭。
坐在疾驰的列车上,伍修权心中充满了谜团:究竟是何等紧急的任务在等待着他?他万万没有料到,这一召唤竟将他与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段关键篇章紧紧相连。
伍修权到达北京后,立刻来到中南海,见到了周总理。周总理没多寒暄,开门见山地告诉他:“你马上把军衣脱掉,从现在起,你是外交官了。”
这句话让伍修权心头一震。作为一名从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走过来的老兵,他一度难以想象自己会从军人转变为外交官。周总理的话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周总理随后告诉他一项重要任务:陪同中国政府代表团出访苏联,参与中苏条约的谈判和签订。这不仅仅是一次外交访问,更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重大外交行动,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国际格局的变化。伍修权深知,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他默默接受了命令,迅速进入角色,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外交事务做准备。
1950年初的北京,寒风刺骨,但中国政府代表团的任务却异常紧迫。
毛主席已经在1949年12月亲自出访苏联,目的之一是为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庆祝七十岁生日,另一项更为重要的任务,则是促成中苏新条约的签订。毛主席意识到,这次的条约不仅是对中苏关系的重新定位,更是对新中国国际地位的确认。
为了确保谈判的顺利进行,毛主席在1950年1月初发电报给周总理,要求他尽快启程,带上必要的文件和人员,加入莫斯科的谈判队伍。
1月9日,周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从北京出发,乘火车奔赴莫斯科。这支代表团汇聚了中国政府中最为精干的领导人:伍修权、叶季壮、李富春等,个个肩负重任。
伍修权作为代表团的主要成员之一,职责重大。他不仅要为周总理翻译俄文资料,还要负责提前将周总理在莫斯科的演讲稿翻译成俄文,以确保每一句话都准确传达中方的立场。他深知,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影响谈判的进程和结果。
1950年1月20日,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莫斯科。火车站上,周总理发表了简短的演讲,伍修权作为翻译,将周总理的每一句话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在场的苏联官员。这一天,莫斯科的气温低得刺骨,但中国代表团每个人心中都清楚,这次谈判事关重大,必须全力以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周总理与苏联外长维辛斯基展开了多轮会谈。伍修权不仅要负责会谈的现场翻译,还要随时准备各种资料,确保中方在谈判中的每一个立场都能得到充分表达。这段紧张的外交谈判过程,每天都充满了压力与挑战。
伍修权回忆这段时光时,曾感慨:“那时我们不仅仅是在为国家争取利益,更是在为新中国的未来铺路。”
他知道,苏联是新中国第一个建交的大国,中苏关系的走向,将直接影响到新中国的国际格局和未来发展。
历经一个月的艰难磋商,1950年2月14日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克里姆林宫郑重地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这一条约的达成,堪称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它宣告了中苏两国正式建立起盟友关系,共同在国际舞台上迈开了坚定的步伐。
在签字仪式前,伍修权从中国驻苏大使馆带来了“文房四宝”,供周总理在克里姆林宫的签字仪式上使用。这一细节,彰显了中方对这次条约签订的重视,也展现了伍修权对细节的极度关注。
签字仪式落幕之际,毛主席、周总理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齐聚一堂,共同留下了这一历史性的合影。这一瞬间,不仅定格了时间,也预示着中苏友谊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对于伍修权而言,此次苏联之行不仅是他外交使命的圆满收官,更是其外交生涯璀璨篇章的序章。归国后,他继续投身与苏联的多项具体协议签订工作中,为新中国外交领域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功勋卓著。
自此,伍修权从军旅生涯转向外交舞台,以西装革履的新形象,成为新中国外交队伍中的中流砥柱。在漫长的岁月里,他历任外交部苏欧司司长、副部长、驻南斯拉夫首任大使等要职,将一生奉献给了国家的外交事业。他在对苏外交中展现出的卓越才智和精准判断,赢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深切赞誉。
伍修权的一生,是波澜壮阔与光辉灿烂的交织。从1967年至1975年,他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艰难岁月,被迫远离工作岗位。在1975年,得益于叶剑英的鼎力相助,他重返总参,担任副总参谋长一职,继续为国家的情报收集与外交工作发光发热。
伍修权晚年时,依然心系国家大事。他担任中苏、中俄友好协会会长,北京国际战略学会会长等职务,继续为国家的外交事业发光发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97年,伍修权溘然长逝。在生命的尾声,他断断续续地低吟:“壮丽的祖国,伟大的人民,光辉的党!……我们终将胜利……”直至最后一息,他的忠诚与奉献依旧坚定不移。
伍修权的一生,既是中国军人的楷模,也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创者。他从烽火连天的战场迈入风云变幻的外交场,由军装换作西装,始终致力于为国家谋福祉,为人民求幸福。
他的人生轨迹与新中国的命运休戚与共,他的传奇故事将永远镌刻在中国外交史的辉煌篇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