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综艺节目变成了表演的“秀场”。
原本应该充满真实感和娱乐性的节目,逐渐被戏剧性和博眼球的内容所取代。
观众们最初或许会被这些新奇的形式吸引,但随着节目不断偏离初衷,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四档曾经备受追捧,却最终因各种原因停播的综艺节目。
2019年11月,《追我吧》这档深夜录制的极限挑战综艺横空出世。
节目组宣称嘉宾们将在各种比拼中挑战极限,飞檐走壁、70米爬楼、急速奔跑等刺激的运动竞赛成了《追我吧》的最大特色。
范丞丞在节目中连着跑吐了两次,表情万分痛苦;陈伟霆也在竞技过程中出现了臀部抽筋的不适症状。
即使是体操奥运冠军李小鹏和拳王邹市明,都表示吃不消如此激烈的竞技项目。
一次攀爬过程中,邹市明身上的绳子松开,他跌进了海洋球中,密密麻麻的小球挤压着他的胸口,发出求救信号,而节目组人员却并未立马采取措施,直到一分半后才把他拉了出来。
最令人痛心的是,高以翔在录制时不幸离世。
他在急速奔跑的过程中突然停下脚步,倒在地上大叫“我不行了”,但节目组却没有及时反应。
直到黄景瑜发现不对劲,赶紧去叫工作人员,大家才发现高以翔已经停止了呼吸。
急救人员十几分钟后才赶到,黄金抢救时间就这样被错过。
高以翔猝死的消息曝光后,观众们掀起了声讨抵制的浪潮。
没有资方敢投流,没有嘉宾敢参加,更没有观众再观看。
播出不到一个月,《追我吧》以一位艺人的生命为代价永久停播。
对许多观众来说,《快乐大本营》是他们的青春回忆。
耍宝的谢娜、温柔的何炅、憨憨的杜海涛,还有吴昕和李维嘉两个“气氛组”。
最火的时候,《快乐大本营》甚至不用给明星支付通告费。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观众的质疑声越来越盛。
何炅收礼风波闹得沸沸扬扬,光保温杯就有20多个。
吴昕和杜海涛则把粉丝送的各种礼物挂到二手平台卖掉获利。
李维嘉因为代言问题惹了一身腥,加盟商看在他的人品上投资不少钱,结果品牌质量爆雷,老板卷钱跑路,投资方大亏特亏。
找不到品牌方,只能将矛头对准李维嘉,在网络上把事情捅了出来。
那段时间,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对李维嘉的声讨,甚至有人称他为失德艺人。
一开始活泼俏皮的谢娜也逐渐显露出低情商的一面。
主持人集体出了岔子,再加上《快本》在众新兴综艺的包围下失去了独特性,2021年,这个经营了24年的老牌综艺就此宣布停播。
最初的《中国好声音》,是观众心中音乐竞技类节目的“王牌”。
后来的《中国好声音》,却被群嘲“一个转身50万”。
周深一路进军决赛,用独特歌喉征服所有人,却唯独征服不了那英。
刘欢曾气愤地揭秘:“这里面的水实在太深了!”
一些人辛辛苦苦跟着录制了一百多个小时,最终只给了30分钟镜头。
怪不得刘欢极度推脱,坚决不再担任导师。
耿直的陈奕迅也在采访中爆料,导师转不转身是导演说了算的。
有时候明明想要转身,结果发现座椅不通电,控制权都在导演那里。
歌星李玟在去世前留下了谴责《中国好声音》的录音。
在她身体严重不适的情况下,叫走了搀扶的工作人员,徒留她一人在台上惊慌无措。
李玟的学员也经受了不公平待遇,失去了复赛机会直接被淘汰出局。
在李玟去世之后,越来越多参赛人员站出来揭露节目组不公。
2023年,《中国好声音》停播的消息传出,网友纷纷拍手叫好。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少年互换身份体验生活的真人秀,《变形计》收视久居榜首。
然而为了流量,节目组放弃了真实,把它拍成了《楚门的世界》。
中后期的《变形计》,简直成了网红培养基地。
像发明了“真香梗”的王境泽和整容少女韩安冉都成了大网红。
与其说是对富人孩子的改造,不如说是一场为了流量的双赢。
这些孩子看似洗心革面,其实出了节目后依然我行我素,过他们的逍遥人生。
综艺中最大的一批受害者,就是到城市体验生活的农村孩子。
新父母随便给的一笔零花钱就能抵他们一家人一年的收入。
这巨大落差在十几岁孩子们心中留下了极深阴影。
他们有人陷入浓重自卑当中,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也有人不愿再回到农村乡下过苦日子,甚至扬言“不喜欢家里的父母”。
节目造假新闻愈传愈盛,负面影响太大,被批为“三观不正”的综艺。
终于,在2019年,《变形计》停播了。
综艺的本质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而不是刻意挑起对立,制造噱头。
让人们看着舒服,用心对待每一位选手和嘉宾,应当成为所有综艺的基本准绳。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综艺节目之所以停播,并非偶然。
它们在追求热度和流量的过程中,忽视了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和真诚对待嘉宾的原则。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这些问题逐渐暴露,失去信任的节目也只能走向终结。
希望未来的综艺节目能够更加注重真实性和安全性,让观众真正感受到娱乐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