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战役遗址,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滇西抗战松山战役主战场遗址碑,镌刻“松山主峰”标志。
1942年2月上旬,日军进犯缅甸,妄图截断中国国际救援的最后通道“滇缅公路”。3月上旬中国十万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结果作战失利,分路撤离缅甸。5月,怒江以西大片国土沦陷,日军与我军隔江对峙。
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奉命渡江反攻滇西(腾冲、松山、龙陵)。松山之役始于6月4日,历时95天,于9月7日,在付出伤亡7773人、歼灭日军1288人的惨烈代价后,收复松山。
松山、龙陵两役,共歼日军11900人,远征军官兵伤亡35984人。松山乃中国抗战成功收复之第一块国土,龙陵乃中国抗日战争滇西抗战主战场。
松山战役纪念碑
中国远征军雕塑群,于2013年9月3日落成。由夏装士兵、秋冬装士兵、娃娃兵、炮兵、跪射兵、战车、女兵、盟军、老兵、战马、将军、驻印军12个方阵组成,共402座雕像。
娃娃兵方阵,娃娃兵的形象是依据一张真实的历史老照片而设计的,照片里的远征军小兵名叫李占红(音),贵州人,当时只有13岁。照片是1942年远征军入缅抗击日寇时,在滇缅公路边由美军记者拍摄。
老兵方阵,由2013年9月3日前尚在世的付心德、刘桂英、鲍直才等28位中国远征军老兵为原型塑造,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我们应该永远铭记的英雄。
盟军方阵,在滇西抗日战场,空中有陈纳德将军率领的飞虎队与日军空战,地面上有美军顾问团与远征军并肩作战,也曾血洒滇西大地。
松山战役遗址游步道,横过日军松山前沿阵地,通向松山主峰,环绕松山一圈至景区出口。
松山战役遗址范围约四平方公里,在游步道两侧,地堡、战壕、弹坑等随处可见。
松山观景台,背(西)靠松山主峰,面(东)临怒江大峡谷。站在台上向(前)东望,当年敌我双方隔江对峙的战场态势一目了然。山下的几个小山包是日军松山据点的前沿监视哨,远处怒江上是滇缅公路的交通咽喉“惠通桥”;江对岸公路盘旋的山峦,建有反攻松山时的重炮阵地。
道人坪子,松山主峰“子高地”下面的一小块高山台地,距主峰约120米,海拔1988米。
道人坪子因早年有道士在此结庐修炼而得名。1944年8月初,远征军反攻收复该地后,从这里挖掘两条爆破坑道通向子高地。
远征军迫击炮位,共有三个坑,一个圆形、两个长方形,呈品字形分布。圆形坑为炮位,两个方形坑存放炮弹。
日军战壕遗址,环形战壕围绕山顶分层分布,将松山主峰子高地立体式封闭;又有向下延伸的交通壕,形成纵向防御。年代久了,战壕变浅变窄了。
日军散兵坑,松山日军堡垒外围遍布蛛网状交通壕,交通壕侧壁开挖大量散兵坑,坑壁上掏个小洞放置弹药和食品。现存日军散兵坑遗迹45个。
松山主峰,原先是海拔2020米两个小山峰,日军将山顶掏空,建成两个深达十几米的巨大堡垒。
中国远征军从道人坪子仰攻松山主峰,在飞机大炮集中轰击,组织敢死队冲锋并使用美军提供的火焰喷射器,均不奏效的情况下,改用坑道作业方式,开挖两条长约150米的爆破坑道,直达山顶两座敌堡之下,填塞TNT炸药120箱(3吨),于8月20日上午9时15分点火,将其彻底摧毁,两个小山尖变成两个小山凹。
弹痕累累的见证树,这棵百年古树布满了枪伤和弹痕,它见证了80年前的这场战争。当时,由于战火猛烈,整个山头成了一片焦土,光秃秃的山头只剩这棵古树和一棵小叶榕树。
红帽坡,战后起的名字,原名“大脑子梁子”。经过双方惨烈厮杀及千百发炮弹的反复轰击,将该山梁阵地彻底翻犁了一遍,以致原来绿色的山顶全被夹杂着血肉的红土覆盖,象戴上一顶红色的帽子。当地将其改称为“红帽坡”。
神秘的远征军信件,松山战役结束后,村民杨仲和在滚龙坡一名牺牲的远征军士兵身上发现了一封信,信件抬头部位的标志和当时公文信件中的“梅花”标志相似,信件内容语言别扭,格式怪异,似乎是用某种暗语写成:
“杨柳修枝自明!!!四海以出山!!!牡丹以下山!!!
梅花为首!!!!!玉碑为记!!!!!!龙以联材!!!!!!星锁打开心血泊!!!!!!星锁打开肝肠断!!!!!!八月中秋老地名!!!!!!山华化为一江!!!!!!一笔写三篇!!!!!!一字认三年,惠土太平定坤乾!!!!!!!!!”
落款处写“烦至XX假的真不得 真的假不了”及“无名无姓无代号代”、三个“A”叠写及“AK14646令”等字样。
是家信?是密函?还是情报?八十年来没有人能解读。
“陆军第八军第一百零三师抗战阵亡将土公墓”墓碑,立于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十二月。墓碑圆额,高2米,宽0.9米,碑文记载松山战役中第8军103师歼敌、缴获物资及敌我伤亡情况等,落款为“师长熊绶春立”,2004年迁至松山主峰下老干塘旁。
文革初期,阵亡将士公墓被彻底摧毁,墓碑左右原有两块碑为阵亡将士芳名录,也被砸成两截,抬到小学里做石阶,上面的名字被千踏万踩,日渐模糊,直到再也看不清楚。不尊重民族英雄的人,不会有民族气节。
老干塘,位于松山主峰下。日军缅甸方面军15军从中国滇西、缅甸、印度等地强征民夫1670余名(其中印度人80余人,东南亚华侨138人),令第56师团工兵联队昼夜施工。完工后,于1944年2月21日至25日,日军将抓来的民夫以打防疫针为名,全部秘密注射处死,焚尸掩埋。战后发现“千人坑”。
题小诗一首《松山战役遗址》:
遍地沟壕处处坑,犹闻拚死喊杀声。
何来高岭戴红帽,多少亡魂血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