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清一代,侍郎与总督应该说都属于朝廷的“高级官吏”。侍郎作为部院的副职领导协助本部尚书掌管部务,与尚书合称为“部堂”;两江总督作为清朝地方级别最高的九个封疆大吏之一,其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户部是六部的关键和要害部门,掌管着全国的财政税收的收支,俗称朝廷的“钱袋子”;两江总督作为我国财赋和粮食重地,是朝廷“钱袋子”的重要来源。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如果是户部侍郎调任两江总督,是升了还是降了呢?
户部侍郎为户部堂官,官居正二品。而两江总督作为封疆大吏,级别同样很高,也为正二品。只不过,朝廷为了便于总督兼管地方事务及诸官吏,往往要给总督加衔,常见的加衔有加兵部尚书衔以及加都察院右都御史衔。

如果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衔,那么其品级则会跃升一级,成为从一品,如果加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则进一步强化了总督对地方官吏的监察和管理权,实权上进一步加重。
因此,评论户部侍郎调任两江总督,品级上的变化要看总督是否加衔,如果未加兵部尚书衔,那二者还是平级。

但若从实权角度而言,笔者认为当然还是两江总督更胜一筹。首先而言,总督为高级别封疆大吏,对一省乃至于多省的军政、民政、财赋及刑名按核等诸项事务都有最高决策权,是妥妥的实权派。
而户部侍郎虽然级别不算低,且一般分管着户部的某些重要事务,对于部务有一定的话语权。但在部院之中侍郎毕竟只是副职,上面还有满汉尚书,没有对事务的最高决断权,就这一点而言就要逊色于总督不少。因此,小编认为,由户部侍郎调任两江总督,绝对是属于升了。
曾国藩从侍郎到两江总督付出了多少?经历了多久?这个问题还要讨论?
侍郎是副的。
侍郎不可能调总督的!哪怕想钓,也应该巡抚过度一下吧?
侍郎也就是财政常务副 两江总督最少都是省委书记了[滑稽笑]
平级外放或降级外放到行政区域军政一把手都是高升,如果再加一定职衔如大学士衔,傅,师,保,或御史衔等等就更有权力!
不能直接拿古代和现代的官职进行直接比较,在清朝同品级京官肯定比外官更有提升空间,外官再大进京也得低姿态,除非是李卫这样的
总督挂右督御史衔相当于国务委员兼书记,挂尚书衔相当于政治局委员兼任书记,就这么简单
任何官员调两江总督都是升迁
财政部长下放省委书记,这是进一步重用,看似平调,实则高升,就好像跳板一样已经用力往下蹬了,是蹦高还是滑倒看个人[得瑟]
满清奴隶制,没有君臣,只有酋长和奴才
相当于连升好几级
两江总督都是挂兵部尚书衔啊,你一个侍郎比他低了几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