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是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这里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而上海能够发展起来,也和邓小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1994年,邓小平最后一次来上海视察,离开前曾说:这是上海最后的机遇。
邓小平的革命生涯是从上海开始的。1920年8月27日,16岁的邓小平乘坐轮船从重庆来到了上海。他们赴法勤工俭学,在上海引起了轰动。
到了上海之后,华法教育会首先安排暂时居住在名利大旅社,等待一个星期有了轮渡后就可以离开了。
那个时候的邓小平从四川而来,在上海停留了一个星期,也对上海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他看着上海的情况,立下决心要拯救中华民族。
于是,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的道路。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大革命进入了低潮。这一年9月底到10月初,邓小平跟随中共再次来到了上海。
和之前不同的是,他从一个毛头小子,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的人。他担任了中共中央秘书长,他掌握着中央秘密机关的地址,每天来往这些地方,还要处理党组织上报的文件和情报。他的工作,充满了危险。
为了隐藏他的身份,他总是变换着服装。去租界的时候就穿绸缎的袍子和马褂。去平民的地方就穿着工人服装。
在上海,他与在莫斯科一同留学的张锡媛喜结连理。中央的同志还专门为他们在一家四川饭馆里办了酒席。
在之后的大半年时间,邓小平和周恩来夫妇同住在租界的一栋小楼里。此时的他们,意气风发,是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
在上海从事秘密工作,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当然他也遇到过两次大的风险。
1929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派邓小平去广西,领导广西的武装起义组织。那个时候,张锡媛正在上海准备分娩。因为孩子难产,张锡媛得了产褥热,妻儿双双去世。邓小平顾不得掩埋妻儿,匆匆赶回了广西。
到了1949年,邓小平又回来了上海。这一次他准备攻打上海,他说上海是一场极其特殊的战斗,为了打好这一仗,他经常和陈毅在一起研究如何攻占上海,并保留上海。
最终他们制定出完备的计划,决定在上海发起总攻,迅速占领,陈毅也随之赶到上海,掌握着上海的战局。
顺利进驻上海之后,陈毅和邓小平也住到了上海,他们两人住在同一栋楼上。
邓小平和上海有着不解之缘,改革开放之后,从1988年到1994年,他更是每年都会来上海视察,对上海的工作做出重要的指示。
他在谋划上海改革发展和浦东开发开放的同时,深入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
第一,就是增强机遇意识,把握战略机遇,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他说,发展机遇是客观存在的,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把握住机会。
机遇可以把握并通过克服困难去创造,也可以通过推动客观形势和事物转变获得。不过,要想抓住时机、发展自己,最关键的还是要发展经济。要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抓住机会。
1994年2月19日,邓小平在视察完上海之后,在准备离开上海返回北京的列车上,专门邀请上海市委和省政府领导到车厢叮嘱:“你们要抓住二十世纪的尾巴,这是上海的最后一次机遇。”
他的第二个战略思想就是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的重大创新观点。
第三点就是,选拔和培养接班人是保证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的战略任务和根本任务。
他说,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要有意地选择一些比较年轻的人,这是党的战略任务、根本任务。
邓小平对上海的发展寄予厚望,在他的心里,上海的改革创新和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王牌。所以他希望上海能够抓住机会,力争发展。
在邓小平的指导下,上海迅速发展,一年一个样、三年就会有大变样。而如今,这座城市,已经变成了国际化的大都市,邓小平也有着很大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