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被马三立“赶”出天津?同为相声大师,为何一直“尊侯抑马”

甜儿娱圈早知道 2022-05-03 18:58:37

牙签斗幺鸡,说的就是相声界悬案之一,侯马二人在天津正面交锋。侯宝林来天津时,马三立已经是响当当的大腕儿了,只有张寿臣能算得上他对手。

一九四零年,侯宝林来天津,很快闯出点名气,一九四三年渐入佳境,被评为五档相声之一。侯宝林属于外来人员,而马三立则是天津土著,两人又都在天津达到顶峰,成为相声界的双子星。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自然会上演一出猛虎斗恶龙的精彩大戏。再加上艺术家本身的高傲,谁都不肯低人一头,侯马二人自然殊死决战。可以说从一九四三到一九四五年,虽说有五档相声一说,可真正的巅峰对决就是马三立对侯宝林。

两人拿出看家本领,势要压对方一头拼上座、拼收入、拼观众口碑。和现在的粉圈一样。能比的全要比。常去园子听相声的观众最津津乐道的就是拿他们对比。

马三立今天说了什么笑了几次,侯宝林这次怎么着等等。两人竞争到白热化时,甚至传出了这么一种说法,马不能唱,候不能说。

所谓的马不能唱不是说马三立不会唱,马老年轻时候嗓子是能唱的,而是说跟侯宝林比起来,马三立唱的玩意儿就不能听了,候不能说也是这个意思。

至于这场长达三年的殊死pk,最终结局则是众说纷纭。至今成谜。业内流传一种说法称侯宝林是被马三立赶出天津的,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种说法是两位大师各让一步,承认对方比自己强的地方,这种说法还留下一个美谈。

即侯宝林看完马三立的黄鹤楼撂下一句话,这段以后不能说了,怎么说都说不过马三立,黄鹤楼,可是一出柳话,侯宝林最擅长的就是唱,能让侯大师说出这句话,可见马三立的水平有多高。

而马三立也对侯宝林钦佩有加。看完侯宝林演唱,马三立也撂下一句话,以后不能再唱了,咱唱的东西跟人家比不是玩意儿。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侯宝林败了,被天津观众嘘回了北京,这其中一直有传同行挤兑等等。

后来侯宝林面对采访者这样说,天津这五年是我艺术上逐渐成长的过程。在北平,我只是普通演员,来到天津我才有了名气,我这个演员就是在天津崭露头角的。

一九四五年七月,侯宝林离开天津回到北京,不少人猜测这是天津同行的排挤有关。侯宝林在天津混不下去,这才回到了北平。甚至还牵扯到了马三立两位相声泰斗的隔空对峙等。

关于这种说法无处可查,不过能确定的是侯宝林重回北京后,轰动了整个北京戏曲界,侯宝林、马三立是相声界公认的两大宗师,官方点名的行业泰斗北斗,为何总是尊侯仰马?

一直以来两人都是并驾齐驱,有候必有马,提马必说候。但行内两人的待遇又不尽相同。马老虽然在艺术上登峰造极,令人高山仰止,但他在地位、影响力上似乎总是略输侯宝林一点。

相声艺人对两大时代都格外推崇,听到二人的大名无不肝脑涂地,一向桀骜不驯谁都不服的郭德纲,因为少马爷赠送的刻有马氏传人,差点激动的哭出来。

常宝华八十多岁上综艺,赞美侯宝林,往那儿一站就是大师,崇拜的几乎盲目。当时的侯宝林以柳活闻名,他曾经学过京剧,因此在侯宝林的相声作品中学唱占有很大比重。

为此张寿臣先生还提出过不同意见,认为相声还是应该以包袱为主,学唱为辅。

但侯宝林仍然坚持自己前无古人的风格,并且自成一派,还在当时的小剧场演出中首次作为攒底出场,为相声界赢得了荣誉。解放前,他就把地摊上的艺术提升到了剧场攒底的高度,解放后,他更是把相声艺术推到了大型晚会甚至电视舞台上。

从此以侯宝林为代表着京派相声正式登堂入室。我们现在看到的马季先生、姜昆老师能站在春晚的舞台上表演相声,不得不说其中就有侯宝林的功劳。

对于侯宝林和马三立的故事,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评论

0 阅读:0

甜儿娱圈早知道

简介:努力可能不会带个你想要的,但是增加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