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压力山大的时代,我们时常被各种思绪所困扰,内心的矛盾与冲突如同无形的枷锁,让我们疲惫不堪。
你是否也曾在夜深人静时,辗转反侧,为明天的工作汇报而焦虑不安?
是否曾在面对选择时,犹豫不决,担心每一个决定都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
是否曾在人际交往中,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言行举止会惹恼他人?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实则都是内耗在作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5a46f9b67e26fe538704a79cb344973.jpg)
内耗,这种无形的消耗,让我们在日复一日的纠结与挣扎中,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它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我们的喉咙,让我们喘不过气来。
而《反内耗思维:阿德勒的16堂钝感力训练课》这本书,就是那把帮助我们斩断内心枷锁、重拾内心平静的利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9a65cd453b1106aa40fb4b355654596.jpg)
《反内耗思维》由羊梨笔记所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羊梨笔记,作为“羊梨笔记”个人成长品牌创始人,拥有清华大学综合人文专业的学术背景,擅长将心理学、商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个人成长方法论。
她曾在营销传媒行业咨询顾问公司担任高管,服务过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并在互联网内容营销领域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
这样的背景,使得她在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解析内耗的根源,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ae3b061746fdaa170b663a2499f0eb0.jpg)
钝感力,并非迟钝或麻木的代名词,而是一种对外界刺激进行适度过滤的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包围,其中不乏负面和消极的内容。
如果我们过于敏感,就会对这些信息产生过度的反应,从而陷入无尽的烦恼和焦虑之中。
而钝感力则像是一道隐形的屏障,帮助我们有效地过滤掉这些负面情绪和信息,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7742a5e25694523d85929555931d43d.jpg)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你是一位职场新人,初入职场时满怀激情,但很快就发现工作中充满了竞争和压力。
某天,你在茶水间无意中听到同事们在议论你,说你的工作表现不尽如人意。
如果你过于敏感,可能会立刻感到沮丧和焦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但如果你拥有钝感力,你会意识到这只是同事间的闲聊,或许只是片面的评价,并不会对你的职业生涯产生实质性影响。
于是,你选择一笑置之,继续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1cebbd3eff8219a2f90a2b5274d8703.jpg)
课题分离是阿德勒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强调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课题负责,不要过度干涉他人的课题。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冲突和误解,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明确区分自己和他人的界限。
当我们过度干涉他人的课题时,不仅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烦恼和焦虑之中,还会破坏人际关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a5ef57ac91bf7e117cd5d278c0aeafb.jpg)
假设你有一位朋友,她总是对自己的外貌和身材感到不满,经常向你抱怨。
如果你过于热心,可能会试图给她提供各种减肥或美容的建议。
然而,这往往会让朋友感到更加焦虑和不安,因为她可能并不认为自己的问题需要通过这些方式来解决。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课题分离,即认识到朋友对自己的外貌和身材的感受是她的课题,而不是你的。
你可以倾听她的抱怨,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但不必过度干涉她的选择。
这样,你们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你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内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c0a916dc6b7876a1559c03971c8733c.jpg)
阿德勒认为,被讨厌是人生的必修课。
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们,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和审美都是不同的。
试图迎合他人往往会让我们失去自我和独立,陷入无尽的纠结和挣扎之中。
因此,我们需要有被讨厌的勇气,勇敢地做自己,活出真正的自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c4df6032823bbbf329ab25f62ac3edf.jpg)
回想起我的大学时光,我曾因为害怕被同学孤立而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在小组讨论中,我总是选择沉默或附和大多数人的观点,即使我有不同的看法也不敢说出来。
这种生活方式让我感到十分压抑和痛苦,因为我无法活出真正的自我。
直到有一天,我鼓起勇气在一次重要的演讲比赛中表达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虽然过程中收到了一些质疑和批评,但我却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由。
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只有勇敢地做自己,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dbc097e64760fa2f111a8546ce5eeb3.jpg)
《反内耗思维》这本书以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通过16堂钝感力训练课,为我们揭示了内耗的根源,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它让我们认识到,内耗并非无法战胜的恶魔,而是我们内心的一种选择。
当我们学会用钝感力的思维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就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内耗和挣扎,重拾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aa4bd7602c39f5aeabbd6322c8faac1.jpg)
钝感力不仅是一种对外界刺激的适度过滤能力,更是一种对自我课题的专注和坚持。课题分离则教会我们如何区分自己和他人的界限,避免不必要的内耗和冲突。而被讨厌的勇气则让我们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独特之处,勇敢地活出真正的自我。
“敏于思,方能钝于感。”
让我们以钝感力为刃,斩断内心的枷锁,活出真正的自我,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