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金秋,胡志明主席于越南静听广播,闻中国宣告新生,心潮澎湃。时越南正陷法军侵扰,胡志明深思熟虑,毅然决意赴华,向毛主席求援共克时艰。
【一段跨越国界的爱情与革命】
胡志明,越南的奠基人,诞生于1890年越南北部安省的儒学名门。自幼立下驱逐法寇、争取越南自主的宏愿。其与中国及中共的深厚渊源,亦伴随其成长轨迹逐渐铺展。
1911年,胡志明以厨师助手身份乘船离越,踏上横跨欧亚美的征途。他辗转于教师、海员、杂工间求生,沿途目睹资本主义不公与殖民地人民疾苦。
1919年,胡志明代表越南爱国者向凡尔赛会议递交备忘录,呼吁法国尊重越南自由、民主、平等与自决。遭忽视后,他深知唯有自立自强方能解放越南。胡志明节衣缩食,印制传单寄回祖国,自此,他成为越南爱国精神的象征。
1920年,胡志明踏上共产主义道路,成为越南先驱党员。此后,他与中国及中共的命运紧密相连,共同书写历史篇章。
入党后,胡志明结识周恩来、李富春等中国先驱,结下深厚情谊。1924年,他化名李瑞赴广州,投身孙中山革命浪潮,任苏联顾问鲍罗廷之译,深化了中越革命友谊。
彼时,中国革命浪潮初涌。胡志明于广州设立多个青年革命研习所,育成众多革命精英。此间,他活跃异常,广交中共志士,更亲赴周恩来与邓颖超之喜筵。可想见,胡志明与初期共产党并肩作战之景。
胡志明不仅在中国深耕共产主义,更将火种带回越南。众多越南爱国志士,被他在广州的革命热情所感召,毅然穿越法国殖民的重重阴霾,奔赴广州,投身伟大事业。
广州,胡志明邂逅情缘。曾雪明,粤籍梅县之女,1925年助产校毕业,于诊所担任助产士。诊所内,梁惠群嫁越南人林德树,他不仅助胡志明,更牵线胡、曾二人,促成佳话。
曾雪明初识胡志明,仅知其为越南共产党领袖,鲍罗廷之译员,年已三十五,而她芳龄二十。自幼受家庭熏陶,学识渊博,其兄曾锦湘留洋美国,与孙中山交好,且通晓五国语言。
曾锦湘为确保妹妹幸福,亲邀胡志明促膝长谈,终对其人品深感满意,欣然允婚。1926年,二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
在短短一年中,胡志明与曾雪明共享了婚姻的甜蜜。1926年末,曾雪明怀胎,胡满心期待新生命的降临。不料,曾母闻讯力劝其堕胎,家庭氛围骤变。
雪明父早逝,母忧其远嫁孤影,更惧其随胡志明漂泊无定,尽管他才情横溢,却难掩生涯漂泊之虞。
胡志明恳切哀求,却未能打动曾雪明之母的心,她含泪决意,为尽孝道而接受堕胎手术,毅然踏上这条心路历程。
1927年春日,共产党人面临浩劫,胡志明遵共产国际令,急赴莫斯科避险。此行一别,两人情谊暂断,联系中断。
曾雪明耳闻胡志明讯息,便热切求证与尝试,期盼重逢之日。然,屡试屡败,心愿难遂。
五零年五月十九日,曾雪明偶阅报章,惊见胡志明照片及其生平,方知夫婿李瑞实为越南民主共和国领袖。
曾雪明三次书函邓颖超求证消息,皆石沉大海。遂转向越南使馆与胡志明直接沟通,奈何仍无音讯,消息真伪悬而未决。
这段婚姻犹如流星般短暂,仅璀璨了一年便黯然消逝,此后余生,二人再未重逢,各自天涯。
胡志明心系中国情愫,除曾雪明外,另有一中国女子林依兰深植其心。1930年,白色恐怖笼罩中华,胡志明毅然返穗。为护其行踪,中共遣女党员林氏假扮其妻,她温婉贤淑,悉心照料胡志明日常。胡志明感激之余,情愫暗生。
胡志明不幸遭叛徒背叛,终致被捕。临别之际,他将珍贵的日记赠予林依兰,深情言:“吾心留此伴汝,请珍藏。”
历经三日的紧张营救,胡志明终获自由,二人随即正式携手步入爱河。
新中国成立后,胡志明重返越南,矢志完成未尽的革命征途,与林依兰天各一方,思念之情愈加深沉。每临访华之际,他总不忘深情提及林依兰,期盼重逢之日早日到来。
告别中国,胡志明正欲登机,忽见林依兰步来。两人泪眼相对,深情凝视,默默无言。
1958年,胡志明秘求陶铸引介林依兰赴越成婚。陶铸呈报中央及毛主席,主席略思即表态支持,但虑及中越关系重大,需慎行。周恩来亦倡应与越共沟通,若双方无异议,则不阻其事。
越南难题浮现,黎笋对胡志明坦言:“您曾誓解放越南方娶,此诺深重。若违之,则背解放志,损国父誉,污党名。我宁受您恨,不愿民咒我辈为历史罪人。”
胡志明黯然离席,心灰意冷。林依兰在中国痴守,却仅获胡志明书信一封:“依兰,缘尽于此。你可曾知柏拉图之恋?愿吾心永系,灵魂相依。”
林依兰遭此重创,加之体弱多病,渐染沉疴。1968年,她香消玉殒,临终前,那本满载两人深情厚意的日记,被她温柔地交还给了胡志明。
闻林依兰离世,胡志明心如刀割,一年后随她而去。临终之际,他口中反复呢喃,唯有林依兰之名。
【胡志明让陈赓支援越南】
1945年,胡志明乘日本投降之机,引领越南民众掀起八月革命狂澜,9月2日越南共和国横空出世。然好景不长,法国势力卷土重来,占领要地,新生的越南共和国面临严峻挑战。
1947年,法军突袭越共中央,胡志明危境中脱身,急盼中国援助。他高呼毛主席之名,寻求支持。
1949年10月1日,胡志明在收音机旁,听到毛主席宣告新中国诞生,心中燃起希望之光。为寻求援助,他毅然踏上征途,面对险峻之路与法军追捕,决心坚定。
历经十七日艰辛跋涉,胡志明抵达北京,遗憾未逢毛主席与周恩来,二人彼时已启程赴莫斯科。幸得故交刘少奇亲迎,温情相待。
胡志明毫不迟疑地向刘少奇提出了他的请求,恳切而直接,希望能够得到积极的回应和协助。
两国携手搭建友好桥梁,正式确立外交关系,开启友好合作新篇章。
越南获得了粮食、武器弹药、医疗物资及生活必需品等全方位援助。
为了支持越南抵御法国的侵略,我们毅然决然地派遣了英勇的军队,前往前线,与越南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捍卫自由与和平。
刘少奇对前两项提议表示赞同,却婉拒了第三项。鉴于新中国初建,内外挑战重重,军事援助越南恐难实现。尽管如此,中国承诺将全力声援越南的解放事业。
胡志明对刘少奇的回应感到失望,因此他毅然决定启程前往莫斯科,与斯大林和毛主席进行会晤。这一决策展现了他坚定的信念与追求,同时也预示着未来可能的转变与探索。
胡志明于莫斯科谒见毛主席,详陈越南境况并恳请援手。斯大林则断言中国已崛起,预言其将引领亚洲革命浪潮,遂提议由中国助力越南解困。
经过多轮磋商,中共中央最终决定力挺越南,慷慨解囊,提供经济与物资的双重援助,以满足其大部分需求。
胡志明归国后,主张首要畅通中越边路,确保物资畅达。他倡言边战,恳请中国陈赓将军共谋指挥。经毛主席深思后,应允此求。
陈赓,时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并兼任云南军区主帅,接令即赴中越边陲,亲临前线指导边防战事,尽显大将风范。
【陈赓在越南的事迹】
1945年7月9日,陈赓深入越南,穿越茂密雨林,历经27天艰难险阻,终抵越共中央。与胡志明及越南军政要人会面,共商大计。
陈赓与胡志明,黄埔旧识重逢急,无暇叙旧因重任。赓即问明状况,迅速筹谋对策,以应时局之变。
法军在越南兵力约23万,越军号称16万,实则多为丛林游击散兵。传统对峙下,越军胜算渺茫。
陈赓凭借深厚经验,向胡志明献策:集中精锐,先弱后强,逐步瓦解敌军;运用围点打援之策,旨在削减敌有生力量,展现其战略智慧。
战术既定,陈赓遣军事智囊吴效闵潜至高岗侦查,其归报信息,令陈赓对局势忧虑倍增。
法军严阵以待,工事加固,兵力增援。陈赓提议首战东溪,鉴于越军春占此镇,心理占优,且该区敌防薄弱,是进攻良机。
胡志明从陈赓手中接过毛主席的指示,内容言简意赅:主席指示已至,望遵照执行。
胡志明在听取陈赓传达的毛主席指示后,满怀信心地回应:“我们定将遵循主席的指引,精心应对这三大挑战,确保胜利在望!”
陈赓献计于越军统帅及将领,却未获重视。随后,他召集军官集会,聚焦攻克东溪小镇之策,共商大计。
陈赓详尽解答了对方疑惑,并强调:“东溪之战易取胜,胜算颇高,此役首胜对整个战局意义深远。”
胡志明力挺之下,陈赓策略获认可。1945年9月16日,武元甲总司令依陈赓之计,令大军向东溪进发。首战失利后,陈赓速调战术,17日黄昏再启攻势,终克东溪。
东溪捷报振奋越军士气,陈赓亦重焕生机。某干部聚会上,他胆略非凡,断言法军动向,更与308师师长定下赌约,以香烤乳猪为注,增添了几分战趣。
陈赓望着法军动向,与预想分毫不差,内心涌起一阵满足:“猎物已入网,如同烤乳猪般尽在掌握。”
陈赓不仅洞察法军动向,更精心策划,让越军巧妙设伏,此举无异于天赐良机,令越军欣然接受。
然而,308师在长达十余日的无战事状态下,渐显懈怠,竟不顾中国军事顾问王砚泉的警示,擅自抽调半数兵力撤离,忽视了潜在的伏击任务。
敌袭之际,伏击部队陷入混乱,指挥链断裂,师长失联团长,团长难觅营长,营长无力集结队伍。法军悠然穿越伏击圈,越军错失战机,未发一箭,良机转瞬即逝。
目睹越南军队的境况,陈赓心情复杂,既感愤慨又带苦笑。若此景出自麾下师长,他定严惩不贷。然身处越南,他唯有调整呼吸,强压怒火,深知此刻非动怒之时。
陈赓深思熟虑后,决定聚焦边界战场,集中优势兵力,誓要歼灭既定目标之敌,对旁逸斜出之敌则不予理会。胡志明对此决策给予全力赞同。
战火燃起,越军147团直面敌军重压,倍感挑战重重。连武元甲总司令及多位高层将领亦心生疑虑,局势严峻考验着他们的决心。
陈赓鼓舞士气,冷静分析战局优势,号召将士们齐心协力,誓与法军抗争到底,坚信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1945年10月5日,武元甲致电陈赓,告知敌军已合流并获空援,歼灭难度骤增。鉴于越军已有佳绩,他提议适时撤军。
陈赓终难抑制内心冲动,电话那端爆发出他低沉却坚定的声音:“听我说!”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我们依然坚定前行,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在风雨中,我们紧握信念的舵轮,以不屈的意志,驶向成功的彼岸。每一滴汗水都是对未来的投资,每一步脚印都记录着我们的努力与坚持。
武元甲急声拦住陈赓:“将军留步!我将即刻调整兵力,重启战局布局,确保胜券在握!”
【结语】
庆功宴上,陈赓独享战利品——烤乳猪,胡志明、武元甲及越军高层络绎上前,举杯致敬,满载对陈赓的诚挚敬意与深切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