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春节,四川大邑县成立了一个名叫“陈列馆”的地方博物馆。这个陈列馆里陈列着各种象征着封建地主社会的物件,如皮鞭、绳索、打狗棍,还有佃户的契约。然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一个让人羡慕不已的豪宅大院。
这座大院曾经是当地一名富有的地主的宅邸,在他生前是他的象征,而如今,当地政府决定将其改建成为“历史陈列馆”,以便对人民阶级进行教育和反映封建过去的社会现实。
这个陈列馆开放不久,正当人们开始深入了解封建社会的黑暗面时,这名地主的弟弟却收到了一份来自北京的电报,电报的发出者正是中国的伟大领袖周总理。电报传达的信息是,他被要求立刻前往北京就职。
这个地主是谁?他的弟弟又为什么会被周总理调任北京就职呢?
一、四川军阀混战中两刘崛起1908年,刚完成私塾教育的13岁少年刘文辉谎报年龄,以一篇宏文成功考入成都陆军小学。这标志着这个四川大邑县本地农家子弟走上了军旅生涯。
1917年,22岁的刘文辉从保定军校毕业,获得炮兵科出身的资格。与此同时,比刘文辉大6岁的堂侄刘湘已经是川军中的旅长。根据亲戚故旧的惯例,刘文辉很快在大哥刘文渊的引荐下,获得刘湘的提拔,开始在川军第八师担任参谋。
少年刘文辉聪明过人,策谋出众,很快在刘湘麾下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到了20年代,刘文辉和刘湘各自统领一个旅,在四川几十个军阀中也只能算是小角色。
1925年,在各路军阀的联合下,曾一度逼退过两刘。没想到经历混战后,刘文辉和刘湘不仅死里逃生,反而成为四川军阀中佼佼者。正当广东军政府北伐之时,两人果断归顺国民政府。
1928年,眼见两刘势力坐大,蒋介石出于分而治之之计,任命年轻的刘文辉为四川省主席,刘湘为川军裁编委员会委员长。
此举果然将两个本为骨肉亲密的盟友迅速撕裂对立。保定军校出身的刘文辉瞧不起刘湘这种没念过正规军校的人。而刘湘则更看重自己与蒋介石的关系,不愿意刘文辉把势力范围扩大到四川之外。
两人之间的嫌隙越来越深,终于1931年爆发激烈冲突。刘湘无端扣押刘文辉军备,两人彻底翻脸。从1932年10月至1933年8月,两人展开长达一年的恶斗。
刘文辉的老部下逐渐被刘湘收买,自己也只能退守雅安。1934年,蒋介石建立西康省,安排刘文辉出任建省委员会委员长,把他隔离在西康一隅。
刘文辉对此心有不甘,但力有未逮,只能暂时忍气吞声。而刘湘终于如愿独霸四川,成为名副其实的“四川王”。
当时的中国局势动荡,北洋军阀混战后,国民革命在广东兴起,随后国民政府北伐,取得重大胜利。但是北伐之后,蒋介石和阎锡山、冯玉祥等人的矛盾日趋尖锐,最终爆发了两次中原大战。
这场混战直接导致了蒋介石开始整合各地势力,进一步夺取对军队的掌控权。而四川则成为了重点整顿的对象之一。因为这里有着刘文辉和刘湘两个实力雄厚的军阀集团存在。
刘文辉作为保定军校的毕业生,自诩出身正规军校,有资格统帅正规军队。他向来瞧不起那些地方武装出身的军阀。而刘湘则更加倚重蒋介石这位北伐成功的领袖。
两人立场不同,自然矛盾重重。再加上各自骨子里都有些野心和权力欲望,这导致了两人再也难以并肩作战。内讧一触即发,最终导致两人分道扬镳。
刘湘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获得了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而刘文辉则处处受到限制,难以展开进攻。历经一年血战,刘文辉只能退到西康一隅苟延残喘。
这场内讧直接导致了刘文辉在政治上的转型。他开始认识到,和蒋介石合作可能不是上策。在这之后的岁月里,他开始和一些进步力量接触,思考新的出路。
二、刘文彩建庄园压榨佃农在刘文辉崛起的同时,他的五哥刘文彩也借机积累了巨大财富。1921年,刘文彩主动招揽刘文辉驻军,提供给弟弟军费来源,换取各种特权保护自己生意。
刘文彩很快累积了烟酒分局长、船捐局长、商会会长等头衔。名义上管理民生经济,实则敛财无度。到了1931年,眼见刘文辉在两刘内斗中败退,刘文彩也敏锐地隐退回乡,不再抛头露面。
回家后,刘文彩用巧取豪夺的财富改建老宅,修建了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刘文彩庄园。高大的围墙,错综复杂的院落,典雅精美的园林,无不显示出主人的富贵和奢靡。
而庄园外的佃农们却在刘文彩的压榨下苦不堪言。刘文彩收取各种不合理的苛捐杂税,挥金如土,广积粮食,却不许农民种植粮食,迫使他们种植鸦片。
一次,刘文彩以“清乡司令”的名义在短短几天就强征了20万元“捐款”。光是运走财物,就用去了20多艘船和10多辆汽车。
刘文彩还修建了自己的私人法庭,绑架杀害了大批农会会员和共产党员。他成为人人唾骂的土皇帝,处心积虑地从佃农身上榨取利益。
刘文彩建立起的这座庄园,可谓是奢靡之极。里面有戏楼、花园、藏书楼等各种建筑。最中心的是一座仿北京式样的大院落,明显显示出刘文彩想借此彰显家族的权势。
这座庄园可谓集各地建筑精华于一体,精美绝伦。可惜的是,这些华丽背后是建造者如何搜刮佃农的血汗。刘文彩利用各种名目敛财无度,才换来这些奢靡的享受。
佃农的生活因为刘文彩的盘剥每况愈下。刘文彩不但强征粮食,还收取各种“懒税”“锄头税”等莫名其妙的费用,把佃农榨取到了不能维生的程度。
最为讽刺的是,刘文彩还挟持当地政府,让官吏为其打手,一起参与敛财行为。他手握重兵,人脉广泛,让佃农无处诉说苦楚。只能默默承受压迫,以维持温饱。
刘文彩这样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不罕见。许多豪强地主都通过各种方式搜刮剩余价值,过着奢靡的生活。他们往往还掌控地方政权,让政府为自己服务。
这正是旧中国深重的社会弊病。穷人被迫卖命做工,却连温饱都难保证。而那些富贵之家则吃香喝辣,挥霍无度。这种强烈的社会矛盾,终将激发出人民的革命情绪。
三、遇张叔明后刘文辉政治态度转变在建立西康省后,刘文辉表面上服从蒋介石安排,心中却对其日益独裁统治加深了反感。在这期间,他的政治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
1938年在武汉,刘文辉结识了我党领导人董必武。老资格共产党员董必武耐心向刘文辉介了救国主张,表达了与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合作的意愿。
这次接触启发了刘文辉,他开始思考联合共产党对抗蒋介石独裁的可能性。1941年,在老部下张志和的引荐下,刘文辉秘密会见了周恩来。
周恩来慎重而详细地同刘文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表达了党中央希望联合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立场。这使刘文辉坚定了在关键时刻公开支持共产党的决心。
在此后数年中,刘文辉准备妥当,逐步与共产党站到了同一立场。1944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成为中央委员。为我党建立了西康省的电台,获得了直接的联系。
刘文辉是一个爱国军人,也是一个政治家。他对旧中国的社会现状心知肚明,也明白如果让蒋介石继续独裁下去,中国只会走向死路一条。
他在保定受训多年,深知正规军人应该为国家利益服务,而不是成为一个政党的工具。这与蒋介石把军队政治化完全相左。
因此,当刘文辉逐渐接触到共产党人的主张时,他感到这正是国家出路所在。尽管意识形态不同,但是为了国家前途,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在多次接触中,董必武和周恩来也给予了刘文辉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共产党人并不因为刘文辉的背景而对他存有成见,这也打动了刘文辉。
最终,在大局利益面前,刘文辉选择服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紧密配合共产党人的行动。这为西南大捷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改变了刘文辉自身的政治命运。
四、起义后被安排北京生活到了1948年,国共内战进入尾声,刘文辉已经加入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与蒋介石和蔡锷等人完全决裂。1949年10月,我军发动西南战役,攻占重庆,进军成都。
此时蒋介石仍妄想在四川决一死战,命令刘文辉等人统帅部队固守。12月7日,刘文辉与邓锡侯商议,认为这是蒋介石解除自己军权的预兆,于是决定起义。
12月9日,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联名发出通电,正式宣布起义,将部队编入解放军序列。此举加速了西南国军的溃败,直接导致蒋介石下台,也为四川人民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刘文辉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等要职。他主动交出刘文彩庄园的地契,表示拥护土改。
1959年,在地方政府将刘文彩庄园改建为地主庄园陈列馆后,刘文辉担心会受到牵连。周恩来总理出面调他到北京任林业部长,巧妙化解了这场风波,保护了这位起义将领。
此后刘文辉一直在北京生活,直到1976年病逝。尽管他出身地主官僚,但最终选择了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结语历史是进步的,每个人都要在形势的推动下做出选择。刘文辉作为旧中国地主官僚阶级的代表,其政治态度的转变有其历史必然性。
他从保定军校出身,又曾历练政界,见多识广,思想比较开明。在革命形势成熟时,他作出了明智选择,否则难逃被时代抛弃的命运。
个人历史终究是服务大历史的。刘文辉的一生,反映出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进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你说的恶行都是在他故乡大邑以外做的,中国人乡情重,他需要乡亲们给他们当亲兵为他卖命的。另外二刘在四川大力提拨大邑同乡,自己去大邑旅游随便去那个镇子都有民国四川师旅长的故宅,刘文彩敢在大邑胡做非为刘湘正好除掉他拉拢自己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