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博物馆的中国植物志(182)苦木科香椿属

书竹随心过去 2025-01-20 02:12:31

来自中华帝国的植物(大卫神父采集)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谭卫道在中国和蒙古地区采集的多种植物,涵盖了各科属植物的名称、特征、分布地点及采集时间等信息,为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正文

苦木科

- 臭椿属(AILANTHUS Desf.)

- 臭椿(AILANTHUS GLASDULOSA Desf.):产于中国北京西部山区,自然生长。属于楝科(MELIACEES)。文献记载于《巴黎科学院院报》(1786 年),第 263 页,图 8。

- 楝属(MELIA L.)

- 苦楝(MELIA AZEDARACH L.):中国江西省九江周边有分布,1868 年 7 月采集到成熟果实。其在《植物种志》中编号为 540。

- 香椿属(CEDRELA L.)

- 香椿(CEDRELA CHINENSIS A. Juss.):分布于中国北京周边。阿当松(Adr. Juss.)在《自然历史博物馆论文集》第十九卷,第 255、294 页有相关记载。这是中国北方的一种大型乔木,中国人会食用其嫩枝,嫩枝散发着强烈的气味。

冬青科

- 冬青属(ILEX L.)

- 珀尼冬青(ILEX PERNII Sp. nov.):小枝灰白色,被极短柔毛;叶革质,有光泽,深绿色,极光滑,近无柄,叶柄长 1 - 2 毫米;叶片基部圆形或近心形,披针形,具锯齿,齿尖硬刺状,两侧各有 2 - 4 齿;花 2 - 3 朵腋生,近无柄;萼片圆形,具缘毛;花瓣……核果卵形球形,具双核,果核背面有五线纹,具三浅槽。产于中国陕西南部秦岭山脉,1873 年 3 月采集。据大卫神父(M. Iabbe Arm. David)观察,该植物为约 4 米高的灌木,他未能观察到其花和果实;此处描述依据佩尔尼神父(M. Iabbe Perny)1858 年从贵州采集的一份结果标本。珀尼冬青与 I. cornuta Lindis 有亲缘关系,叶片形状和小枝的毛被可明显区分两者。

卫矛科

- 卫矛属(EUONYMUS L.)

- 栓翅卫矛(EUONYMUS BUNGEANA Maxim.):马克西莫维奇(Maxim.)在《阿穆尔植物志》第 470 页、《植物学通报》第十一卷第 188 页有记载。它与 Eu. micratha Bunge(非唐进所描述)是同一种植物,即 Euoum. pl. Chin., n79。分布于中国北京周边(标本号 n192、2391),采集时间为 1863 年 5 月;蒙古的热河(标本号 n1852)也有分布。其叶片形状多变,有时呈宽卵形,基部突然圆形且顶端长渐尖;有时下部呈长尖状,倒卵形甚至披针形。叶片大小也不稳定,可相差一倍。其不变的特征是:植株整体呈蓝绿色,叶柄长,叶片边缘有细锐齿。

- 卫矛(EUONYMUS ALATA Thunb.):文献记载于《日本植物志》第 98 页;马克西莫维奇在《植物学通报》第四十卷第 196 页也有提及。在蒙古的热河(标本号 n1772、1727)有分布,采集时间为 1864 年 6 月。该植物的枝条有或无宽阔的木栓质翅;叶在叶脉上有小的乳头状凸起的毛;这种状态可能构成了马克西莫维奇所描述的 pubescens 变种(见上述文献第 197 页);但也发现了所有无毛的植株。热河的植物属于 ciliato - dentata Fr. et Sav. 变种,其特征是叶片边缘有极细、紧密且末端具丝或短尖头的齿;该变种与叶片边缘齿较粗钝的原种通过一些中间类型相连,正如马克西莫维奇所指出的。

南蛇藤属(CELASTRUS L.)

- 苦皮藤(CELASTRUS ARTICULATUS Thunb.):文献记载于《日本植物志》第 97 页;马克西莫维茨在《植物学通报》第十一卷第 200 页有相关描述。在蒙古的热河(标本号 n1783)有分布,采集时间为 1864 年 6 月。它与 C. Tatarinowi Ropr.(见《物理与数学学报》第十五卷,857 页,注释)有关。

- 粉背南蛇藤(CELASTRUS PLAGIOCARPUS Rupr.):文献记载于《物理与数学学报》第十五卷,857 页,以及《阿穆尔植物志》(附图);马克西莫维奇在上述引用文献第 202 页也有提及。在蒙古的热河,南陀山的树林中有分布(标本号 n1783),花期在 5、6 月。茎蔓生,稍有刺;颜色为白绿色(大卫神父)。

鼠李科

- 马甲子属(PALIURUS Tourn.)

- 短柄马甲子(PALIURUS AUBLETIA Rupr.):文献记载于《植物系统学》第五卷,848 页;马克西莫维奇在《亚洲东部鼠李科植物》(发表于《圣彼得堡皇家科学院院刊》第七系列,第十卷)中有相关描述。中国江西省九江,平原地区有分布(标本号 n736),采集时间为 1868 年 9 月。

- 南方马甲子(PALIURUS AUSTRALIS Ruemn. et Schnit.):文献记载于《植物系统学》第五卷,第 342 页。产于中国陕西南部。

- 枣属(ZIZYPHUS Tourn.)

- 枣(ZIZYPHUS VULGARIS Lamk.):文献记载于《拉马克词典》第一卷,第 316 页。其变种 sinensis(Z. sinensis Lamk., Dict., I, p. 818),在蒙古的热河(标本号 n1864)有分布。小枝被相当密的短柔毛;果实近球形。

- 酸枣(ZIZYPHUS VULGARIS Lamk.):文献同上述。其变种 Ginensis Bunge(enum. pl. in Chini coll., n81),分布于中国北京周边,该地区此植物有很多变种。

- 鼠李属(RHAMNUS L.)

- 锐齿鼠李(RHAMNUS ARGUTA Maxim.):马克西莫维奇在《亚洲东部鼠李科植物》第 6 页,图 X 有相关描述。产于中国北京北部山区,塔子沟(标本号 n2227),采集时间为 1863 年 7 月,果实发育不完全;蒙古的热河,高山干旱地区(标本号 n1820)有分布,5 月开花,9 月果实成熟。

- 柳叶鼠李(RHAMNUS ERYTHROXYLON Pall.):文献记载于《帕拉斯植物志》第一卷,第 722 页;马克西莫维奇在上述引用文献第 7 页有相关描述。在蒙古的乌拉尔、萨尔奇,平原和山区均有分布(标本号 n2607),采集时间为 1866 年 6 月。

- 鼠李(RHAMNUS CATHARTICA L.):文献记载于《植物种志》第 279 页。其变种 dahurica Maxim.(见上述引用文献第 9 页),与 R. dahurica Palt.(n, LA p, p. 791, 77)相关。在蒙古的热河,凉爽地区有分布(标本号 n1841),采集时间为 1864 年 7 月。

- 皱叶鼠李(RHAMNUS VINGATA Roxb.):文献记载于《印度植物志》第一卷,第 551 页。其变种 caprifolia Maxim.(见上述引用文献第 14 页),分布于中国北京周边(标本号 n206),采集时间为 1863 年 4 月。为 2 米高的灌木。

- 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 Bunge.):文献记载于《中国植物名录》第 82 页;马克西莫维奇在上述引用文献第 10 页有相关描述。在蒙古的热河,5 月开花,9 月果实成熟。热河的植物在营养器官上与斯科尔斯科夫(Skolschkof)在北京周边采集的不育植物非常相似,马克西莫维奇将其归为 Bunge 所描述的物种;但种子与马克西莫维奇的描述和图示略有不同;种子呈淡褐色;其缝线两侧近乎平行,不超过种子背面的中部,但从一端到另一端明显开裂,这似乎是小叶鼠李的显著特征。

- 刺鼠李(RHAMNUS CENATA Sieb. et Zucc.):文献记载于《植物自然分科志》第 142 页;马克西莫维奇在上述引用文献第 18 页有相关描述。中国江西省九江,山丘上有分布(标本号 n78、898),花期在 7 月。为 2 米高的灌木,托叶刚毛状,相当长;花梗细,黑色,三棱形,单生花;花瓣很薄,在一些花中似乎缺失。

葡萄科

- 葡萄属(VITIS L.)

- 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文献记载于《圣彼得堡皇家科学院院刊》(1857 年),《生物学通报》第 524 页。在蒙古的热河周边,山区和树林中有分布(标本号 n421、1827);在塔子沟(标本号 n2227),采集时间为 1863 年 7 月。为野生葡萄,嫩枝红色;变化较大且能结出许多串果实;果实可食用,中国人有种植。在塔子沟采集的植物种子呈红色,但圆润且与典型的山葡萄种子形状相同,在某些个体中,叶片的裂片在基部相连且很深,以至于这些裂片看起来像叶柄。

- 异叶葡萄(VITIS HETEROPHYLLA Thunb.):文献记载于《日本植物志》第 108 页。其变种 cordata Reg.(Act. hort. Petrop., I, 2),与 Ampelopsis homalifolia Bunge(Eaum. pl. in Chin. coll., n69)是同一种植物。分布于中国直隶平原(标本号 n451);蒙古的热河周边(标本号 n1871)。果实蓝色。

- 毛葡萄(VITIS SERIANAEOLIA Maxim.):马克西莫维奇在《生物学通报》第九卷第 149 页有相关观察记录。与 Ampelopsis serianefolia Bunge(见上述引用文献,n70)、Ampelopsis aconitifolia Bunge(见上述引用文献,n71)是同一种植物。在蒙古的热河周边(标本号 n1869)有分布。植株呈蓝绿色,叶片像手掌,基部深裂成五个紧密均匀且内部完整的裂片,上部三分之二深裂;叶柄和叶脉上的毛很短,可能很早就脱落,因为在三个标本上仅能看到痕迹;其他标本即使在花期也完全没有毛。成熟果实蓝色。

无患子科

- 栾树属(KOELREUTERIA Laxm.)

- 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文献记载于《圣彼得堡新论丛》第十六卷,第 561 页,图 18。在中国北京周边山区大量生长(标本号 n2385),花期在 1863 年 6 月。

- 文冠果属(XANTHOCERAS Bunge.)

-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文献记载于《中国植物名录》第 65 页。在蒙古的乌拉尔山脉(标本号 n2687)有分布,花期在 1866 年 6 月;热河(标本号 n1754)也有。仅在乌拉尔中部的石山地区发现其野生状态;它是一种中等大小的树;其花白色,基部紫红色;果实包含两到三个可食用的杏仁(大卫神父)。在北京有种植;在热河,我只看到了少数个体,但有人告诉我它在寺庙周围种植(大卫神父)。

槭树科

- 槭属(ACER L.)

- 鞑靼槭(ACER TATARICUM L.):文献记载于《植物种志》第 1495 页。其变种 Ginnala Maxim.(见《阿穆尔植物志》第 67 页;Ac. Ginnala Maxim. in Rupr. Mel. biol., I, P. 415),在蒙古的图们、萨尔奇(标本号 n1789、2612)有分布,花期在 1866 年 5 月。在寺庙周围种植,可形成 10 米高的树;在乌拉尔,山区溪流附近大量生长,在那里它只是一种灌木(标本号 n2692)。

- 鞑靼槭(ACER TATARICUM L.):其变种 naminata,叶片宽卵形或卵形,长渐尖,具圆齿状锯齿;翅果开展。中国江西省九江周边(标本号 n834)有分布。变种 Ginnala 的叶片更明显三裂;变种 ailcuensis Franch. 的翅果其翅平行排列,较为突出。

- 元宝槭(ACER TRUNCATUM Bunge.):文献记载于《中国北方植物名录》第 62 页。在中国北京,寺庙周围有种植(标本号 n2363),8 月结果;蒙古的热河周边(标本号 n171、1771)也有分布。其翅果的翅长度与坚果相等,非常开阔,近乎直角展开;叶片有时在下面的叶脉上呈紫红色,尤其是在幼叶时。

- 鸡爪槭(ACER PICTUM Thunb.):文献记载于《日本植物志》第 161 页及《图谱集》第五卷,图 1。其变种 Mono Maxim.(见《生物学通报》第十卷,第 600 页;A. Mono Maxim. n. Amur, p. 88),产于中国北京周边山区(标本号 n443)。在北京周边采集的标本可能对其鉴定存在一些疑问,因为它们都是不育的。但叶片形状具有特征性,可进行归类;叶片通常三裂,近三尖形。

- 洛贝利槭(ACER LOBELII Ten.):文献记载于《那不勒斯植物园目录》等。马克西莫维奇在上述引用文献第 602 页有相关描述;与 Acer letam C. A. Mey(见《高加索植物志》第 206 页)相关。在蒙古的热河,与 A. truncatum 混生。叶片裂片三尖形或全缘(在同一枝条上);果实的翅果与 A. truncatum 的翅果大小相同,但翅更开展,近乎水平,比坚果长约两倍,如在意大利和高加索的 A. Lobelii 中所见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