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吃瓜的季节,便宜又解暑的西瓜,是中国人夏日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水果。
夏季天气炎热,没有胃口,从冰箱里拿出西瓜,切上半个用勺子搲(wa)着吃。
但这在中国习以为常的举动,可是馋坏了外国网友,纷纷直呼:我现在就买机票,给我也留一份!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遍布中国大街小巷的西瓜,成为外国人吃不起的奢侈品呢?
一、中国西瓜又让日韩网友破防,直呼:中国人不会吃西瓜!西瓜、空调、WIFI是夏天的三件套,到了夏天,各路网友纷纷晒出了自己买的西瓜。
有人买到了皮薄水足的梦中情瓜,让网友羡慕,纷纷询问价格。
于是乎,网友纷纷在评论区晒出了自己家乡西瓜的价格。
然而这时,评论区出现了一个“不合群”的留言。
有网友评论他花高价买了一个不熟的西瓜。
引得众多网友调侃:快把你的“绿皮纹身大冬瓜”拿走!
我要是买到了这个西瓜,得找到老板家里去换!
然而定睛一看,原来是在国外,好嘛,西瓜价格和品质一下子变的合理。
扎心的网友不忘补刀:为什么不买熟的西瓜,是不喜欢吃么?
真相自然不是如此,外国人也想吃又便宜又好吃的西瓜,比如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日韩两国的运动员就因为西瓜,在互联网上掐架。
这是因为在日韩两国,西瓜是一种价格昂贵的水果,在日本工作的博主王岩曾在超市买了一个西瓜,花了3万日元,合计1390多人民币,而且据博主描述,西瓜的口感也比国内的西瓜差很多。
昂贵的价格,使得西瓜在日韩往往以片状的形式出现在超市,即便是家中来客人了,往往也只敢奢侈一把,买半个西瓜招待客人。
而且,在韩国,超市不但卖“西瓜片”,还卖西瓜皮!而且非常骄傲的说:中国人不会吃西瓜,不知道西瓜皮也能吃。
这可看笑了中国网友,调侃要开一家公司,专门去翻垃圾桶收集西瓜皮,然后出口到韩国赚外汇。也有网友@韩国网友去看中国农民喂猪的视频。
不明所以的韩国网友点进链接一看,只见养殖户随意的把西瓜切成块,倒进了猪食槽喂猪,猪吃西瓜的情景,直接就让韩国网友破大防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同一种水果,在中外市场的价格差距这么大呢?
要解开这个疑惑,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个是为什么外国的西瓜那么贵?另一个是为什么中国的西瓜那么便宜?
日韩西瓜贵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产量比较低,这和他们的西瓜品种和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以韩国为例,2020年,韩国西瓜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15万公顷,占本国果蔬种植面积的30%,但由于品种不好,导致西瓜秧稀瓜小,产量很低。
同时由于韩国纬度高,气温较低,不适合西瓜生长,如果硬要种植,需要花大价钱修建大棚,使得西瓜的种植成本大大增加,而且种出来的西瓜品质也一般。
西瓜在韩国供不应求,价格也水涨船高,自然连切下来的西瓜皮也舍不得丢弃,而是重新打包售卖。
有人会问,日韩西瓜产量低,为什么不进口其他国家的西瓜?
这就不得不提日韩两个国家的政策了。日韩两国政府为了保证本国瓜农的积极性,很少去进口国外的西瓜。
特别在日本,直接制定法规,将西瓜进口的关税提高至900%。
自己种不出来瓜,又抵制进口西瓜,让西瓜在日韩成为了水果界的“奢饰品”。
可在中国,吃西瓜绝对是“自由”的,就是我们随处可见、想买就买的日常水果。
然而这一切的功劳都归功于一个人:“西瓜奶奶” 吴明珠。
二、 “西瓜奶奶”吴明珠的“甜蜜事业”。说起吴明珠,大多数人可能并不了解,但要是提起她的校友袁隆平院士,大家可能都耳熟能详。作为农业专家的吴明珠,她在农业方面的贡献和成就,可以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比肩。
1950年初,20岁的吴明珠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带高雅气质,并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与袁隆平是同级校友,只不过两人专业不同,一个选择研究水稻,一个选择种瓜。
在校期间,吴明珠认真学习农业理论知识,在园艺、果蔬种植方面表现出极高的天赋。
1953年,23岁的吴明珠顺利毕业,凭借优异的成绩,分配至四川重庆的西南林业局经济作物处工作,担任技术员职务。工作后的第二年,她又被选调至北京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任干事。
工作期间,吴明珠多次下乡考察,发现当时中国的瓜果稀缺,尤其是西瓜,产量低不说,皮厚瓜瓤粗,吃下去都喇嗓子,而且甜度也很低,也就比冬瓜多几条“纹身”而已。
吴明珠在了解情况后,心里树立了要培育优质瓜果的理想。
正在这时,吴明珠实现心中理想的机会来了。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需要大量技术人才支援边疆发展。
吴明珠敏锐的察觉到新疆昼长夜短、昼夜温差大的地理条件,可能会为她提供瓜果研究的条件。
于是,吴明珠毅然放弃在北京舒适的工作,自愿申请前往艰苦的新疆,研究瓜果。这一去,就是62年。
一踏上新疆的土地,吴明珠便立即投入工作,在各地收集优质瓜果种子,培育新品种。
夏季的新疆,天气炎热,气温能达到40多度,地面温度更高,连代步的毛驴都不敢下脚。而且地广人稀,两个生产队之间,可能要走一天一夜,白天的烈日,晚上的狼群都会带来巨大的危险。
但吴明珠并未退缩,顶着风沙和烈日工作,有时路途遥远,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能清水泡馕凑合一顿,围着火堆和衣而睡。
即便是怀着孕,吴明珠依旧工作在第一线。当时她因为孕吐吃不下饭,体重只剩70多斤,依旧骑着毛驴到吐峪沟蹲点。等到孩子生下来后,整天泡在实验田的吴明珠没时间照顾孩子,只照顾了三个月,就让母亲带回老家抚养。
艰苦的工作环境,让吴明珠患上了胃病,但即便如此,她依然未停下脚步。
在三年期间,她和同事走遍300多个生产队,收集了当地44个瓜果种子,积累了第一手科研资料。随后,完成资料积累工作的吴明珠,马不停蹄的开始瓜果实际种植。
然而,在种植的过程中,吴明珠发现,虽然新疆夏天的气候很适合培育西瓜,但到了冬天,新疆气温降低,西瓜培育工作就不得不停止。为了更快的让国人吃上美味的西瓜,她开启了“候鸟模式”:在海南建立培育基地,夏天在新疆研究,入冬了就飞到海南继续培育西瓜。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吴明珠的不懈努力下,她的西瓜培育工作取得巨大成功。
三、吴明珠院士:想多结几个瓜,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在62年间,吴明珠培育了30多个新品种,中国80%的瓜都是由她培育的,其中不乏以品质优良而著称的“明星瓜”。例如,曾端上国宴餐桌,让尼克松赞不绝口的“红心脆”,获得国家认证的“麒麟瓜”、“8424”等。
这些优质西瓜品种的推广,不仅让国人吃上便宜又好吃的西瓜,还让众多农民因瓜致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现在,新疆80%的商品瓜种植基地,种植的都是吴明珠培育的瓜种,新疆人民亲切的称呼她为“阿依木汉”,汉译过来的意思是“月亮姑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近几年西瓜产量每年都在6000万吨以上,西瓜产销量占全球的60%以上,为社会创造的经济收益高达数十亿元。
1999年,69岁的吴明珠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但她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说:“一年四季,瓜棚就是我的家”。
吴明珠院士说到做到,即便七十多岁,依然每年往返新疆和海南,从事瓜果研究。直到2017年,这位87岁高龄的老人,才恋恋不舍的退休,离开了她奉献一生的岗位。
如今,94岁高龄的吴明珠院士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很多事情都已记不清楚,但依然记得自己的理想:“我的人生就是想多结几个瓜,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
有人说,吴明珠院士和袁隆平院士同样伟大。他们两人,一位让我们不饿,一位让我们不馋。
正是因为吴明珠院士的无私奉献,才让我们吃上了便宜又可口的西瓜。让我们向吴明珠院长和广大科学家致敬,感谢他们的刻苦专研和辛苦付出,让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让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
文章的结尾,为大家科普一下挑瓜小技巧:
一看头:瓜蒂弯的比直的甜。
二看腚:瓜脐小的皮薄,大的皮厚。
三看纹路清不清:纹路清晰,表面光滑的西瓜成熟度高,纹路不清晰,表面暗沉的西瓜很可能不熟。
结语:吃水不忘挖井人,希望我们在吃瓜时感谢吴明珠院士的付出,向吴明珠院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