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国历史比较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曹操这尊汉末大神也经常会行事荒唐,从而把自己弄到比较尴尬的境遇。比如其中最为著名的宛城之战,这一战曹操本来已经志得意满了,但因为临时对降将张绣寡居的婶婶见色起意而另生事端,最后是在付出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和猛将典韦的惨痛代价之后,才堪堪保留了性命。其原配夫人丁夫人更是因此事彻底与曹操决裂了,离家出走、终生未归……
为什么像曹操那么聪明而又雄才大略的人会干出这样的让人啼笑皆非的荒唐事出来呢?不就是一个漂亮的寡妇吗?你把张绣受降了、稳住了,张绣的婶婶还能跑出你的手掌心吗?何必急于一时呢?再说,以曹操当时的身份地位、权势魅力,犯得着为一个寡妇去平生事端吗?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其实曹操的宛城之战是没有大家想象那么简单,它并不是曹操一时精虫上脑便坏了大事,这只是表象而已。其背后那错综复杂的博弈是相当高级的,只是很多人未及深思而已。
宛城之战的背景宛城之战发生在公元197年,也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第二年。
此时的曹操其实已经完成了人生一次最重要的蜕变,因为在此之前,不管曹操多么能打,多么敢拼,遇到一些嘴炮大师说他是阉党后人,他就算是恨得牙痒痒,也只能受着。而且,在当时的天下格局和社会秩序之中,他一直也只能充当袁绍的小弟,大多数人也都是这么看他的。
可他把汉献帝拽到手里之后就不一样了,他不再是袁绍的小弟了,甚至还可以得瑟地让袁绍在名义上充当他的小弟。比如他刚刚迎回汉献帝之后,便自封为大将军,却给袁绍封了个太尉,把袁绍恶心得不要不要的。只是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套路都是一个易碎的泡沫,在感受到老大哥袁绍的怒火之后,曹操便马上把“大将军”的封号送给袁绍了,表示自己只是很调皮,袁大哥你千万别跟我一般计较,你永远是我大哥。
总而言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对于天下局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曹操相当于脱离袁绍集团自立门户了,而且后来居上,一举成为最名正言顺的行业巨头了。但与此同时,这一举动也给曹操带来了各种压力和隐患,袁绍、孙策、袁术等不甘人下的诸侯势力都将提前和曹操撕破脸皮的,比如袁绍后来在刚刚搞定公孙瓒便火急火燎地策划、发动了著名的官渡之战,就是因为你曹操打着汉献帝的名义而给人一种降不住了感觉。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有些时候我们还真不能只见贼吃肉,而看不见贼挨打。有些好东西,在别人手里看着熠熠生辉,但是丢给你,可能就会要你的命。没有保护能力的得到,其实往往不是福分,而是灾难。
挟天子以令诸侯后的曹操,其实一直在抓紧时间干几件事,一是尽快地清除掉汉献帝身边所有的亲皇派,咱曹老板是不想干那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情的;二是采取荀彧的建议,积极备耕备战,那个时期的粮食、人口比黄金还宝贵,曹操在颍川推行了著名的“屯田制”;三是积极寻找自己的战略发展出口,他必须在袁大哥挥兵南下之前,尽量弥补自己在势力体量上与袁大哥的差距。
还是那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话,留给曹老板的时间不多了!
但是,我们来看看曹老板当时的处境,他的北边是强大的袁绍,他暂时还惹不起,所以他惹不起;东北是青州,那是袁绍和公孙瓒的第二战场,他也不能随便瞎掺和;东南是刘备的徐州,徐州人对曹操恨得牙痒痒,况且刘备、袁术、吕布三方势力正在徐州战场互撕,让子弹飞一会会更好;南边是把袁术彻底赶出荆州的刘表,人家老成持重,根基深厚,要是陷入了持久战,那也麻烦大了。所以,曹操只能先往西边打,豫州、司隶这些年都被祸祸得挺严重,容易速战速决出效果。但是,要想把豫州、司隶和兖州连成一片,宛城又是一个不得不拿下的据点,这就是曹操主动攻打宛城张绣的原因。
上述便是宛城之战的主要背景,是曹老板主动挑事的。至于曹老板为什么要主动挑事,那是因为他的志向和时势使得他不得不这么去做。所以,我们真的要理解,没有谁是随随便便就能取得成功的,成年人的世界,随处可见的都是身不由己。
宛城之战的主要过程公元197年正月,曹操厉兵秣马,西征张绣,要一举拿下荆州最富裕的北部重镇,使自己的中原地盘连成一片。
听闻消息的张绣很郁闷、很愤怒、也很无奈,咱招谁惹谁了?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咱好不容易有了宛城这个栖身之地,却不料引来了曹操这尊杀神,咱真是太难了。
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张绣得到宛城的过程!
张绣是西北军阀张济的侄儿,张济在后董卓时代的西北军内,也算是巨头之一了。当年,西北军在长安内讧之后再握手言和,张济等人便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了。但就在张济把汉献帝送走之后,他便后悔了,这么好一块招牌怎么能轻易送出去呢?于是,便挥兵反追献帝一行,但可惜的是,他再也赶不上趟了。
后来,张济便准备到刘表的荆州地盘上去搞点外快,咱总不能带着兄弟们白跑一趟吧!可是,刘表这个老六,其实在看家护院这件事上,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先后搞死了江东猛虎孙坚,赶跑了豪门贵子袁术,这次又在穰城(今邓州市)弄死了前来侵犯的张济。
张济死后,肥水不流外人田,张绣作为他的侄儿就顺势接管了他的部队,驻扎在宛城。
这样一来,张绣和刘表之间的关系就很微妙了。张绣驻扎的地方是老张家从刘表手里抢来的,但刘表又杀了张绣的亲叔叔,谁都不是无辜的受害者,谁也都不是心安理得的受益者。
那么,究竟是继续鱼死网破,还是冤家宜解不宜结,大家各自关起门来过日子呢?刘表和张绣都是看得开的人,一人让了一步,刘表方面表示一切源于误会,张绣方面说自己也有不懂事的地方,双方都就坡下驴地结成盟友了。
当然,这种结盟其实都是成年人的表面文章,脆弱得很、虚伪得很。曹操西征南阳时,由于一路上势如破竹,所以当曹军到达淯水时,自感不敌的张绣就率众投降了。刘表哥哥对不住了,不是不爱你了,而是我一想到你杀了我叔叔就没法对你掏心掏肺了,而且曹操哥哥更能给我安全感。我出轨了,但你要理解我哈!
曹操兵不血刃地拿下宛城后,比较开心。人一开心,就喜欢热热闹闹地刷点仪式感,就容易天马行空地想入非非。在宛城的庆功宴上,曹操看上了张济的遗孀,也就是张绣的婶婶,那真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啦。俗话说,少女勾心,少妇勾魂,曹操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张绣婶婶几眼,便迫不及待地想替死去的张济给张绣当叔叔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但是,酒到酣处,岂能没有美人相伴?曹操当晚就让张绣的婶婶侍寝了。这其实已经很不尊重张绣了,人家把你当成尊贵的老板,主动向你投诚,热情地款待你,结果你个臭流氓吃饱喝足了后,居然把人家亲婶婶当成三陪女给睡了。曹操,你确实太不礼貌了。
与此同时,曹操还私下里送了大量的财宝给张绣的骁将胡车儿,挖墙脚、搞分化的意图昭然若揭。
这两件事情加在一起,张绣的情绪就变得非常复杂了,他不由自主地怀疑曹操这个新老板是否靠得住了。
张绣那点小心思,也被曹操打探到了,于是,也打算暗中搞掉张绣。
一场腥风血雨就这样悄然定调了,双方比的只是谁动手的速度快了。宛城是张绣的主场,而且张绣当时背后还有一个高人贾诩指点,结果就在曹操推倒张绣婶婶的夜里,张绣就突然率兵突袭了曹营,打了曹军一个措手不及。
曹军无可避免地大败,伤亡十分惨重。曹操的坐骑在逃跑过程中被流矢伤得没法跑了,曹操的右臂也被乱箭射中,危机之中,是曹操长子曹昂把马让给他爹才让曹操逃出生天的。但曹操虽然幸运地活下来了,可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却因为保护他而阵亡了。
曹军逃出宛城之后,已经是乱成一团糟了。曹操的嫡系部队青州兵仗着自己有亲爹宠,在逃散的过程中,不光趁乱打劫地抢掠所遇的百姓,就连其他兄弟单位也是照抢不误,结果被于禁带的泰山兵部曲反击打跑。
后来,于禁归队时,青州兵已经恶人先告状地在曹操面前告了于禁的黑状。曹操此时的冲动劲已经过去了,了解事情原委之后,只是表扬了于禁一番,将于禁封为益寿亭侯,却并没有对青州兵作出丝毫处罚,便彻底将此事翻篇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曹老板是真的公正严明吗?所以,老板跟大家说公平公正的时候,大家听听就得了,别太较真。名利场中,是非对错永远很难绕开亲疏关系。
上述便是宛城之战(严格意义上是第一次宛城之战,因为此后曹老板和张绣之间还有两次纠缠)的大致过程,简而言之,曹操因为一时鲁莽放纵,导致张绣和宛城得而复失,张绣在此战之后,马上又和荆州刘表卿卿我我了。还损失了曹昂、曹安民、典韦这样至亲、至忠的人才以及大量的精锐士兵。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他一生之中最荒唐也是最惨痛的失败和教训。
宛城之战值得思考的地方先来简单说一说宛城之战对曹操的深远影响吧!
最为直接的是曹昂、曹安民和典韦的牺牲,不光是21世纪人才最重要,任何时代人才都很重要,这三个人的牺牲是曹操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
长子曹昂一直都被寄予厚望,但辛辛苦苦培养了那么多年,因为自己一次浪过头的行为就彻底打水漂了,确实太遗憾了。曹操的原配夫人丁夫人就是因为曹昂的去世而与之反目而离家出走的。因为丁夫人不能生育,她抚养了曹昂和清河公主,这一双儿女是她全部的人生寄托与希望了。曹昂没了,她那个正室的位置迟早保不住了,与其等着被废,还不如主动归去。
这种事情在我们如今的家庭之中也很常见,夫妻之间,丈夫在外面浪,有时候还是会被妻子原谅的,但如果丈夫的发浪行为伤害到她们唯一的儿子,作为妻子和母亲绝对是怒而翻脸的。打人不打脸,儿子有时候就是母亲的脸面。
所以说,曹丕母子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要“感谢”他父亲这次撩骚的,曹昂不死,她们后来的位置不会那么水到渠成的。
我们从后往前看,曹昂的去世其实是说不清楚好坏的,因为曹操培养儿子确实很有一套,可以托付的接班人确实有很多。但是,典韦的牺牲却是无法弥补的,因为“古之恶来”可遇不可求,再也培养不出来了。
典韦对于曹操来说,主要有两个职能:贴身保镖和攻坚先锋。
有典韦那样的猛人在身边,曹操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比如这次逃离宛城的险境中,就是典韦殿后托底的。典韦往营门口一站,张绣的手下就根本冲不进去,只能从其他营门找突破口。典韦以一敌百,最后在围攻之下身受数十创而亡。
如果在攻坚战时,典韦所率领的先登陷阵营还是无往而不利的箭头部队。大家还记得曹操和吕布的濮阳之战吗?没有典韦这样的猛将和他的先登陷阵营开路,曹操当时根本就没有办法冲破吕布的防线。典韦力大无穷,可以身穿两副铠甲,一般的物理攻击对他根本就造成不了伤害。关键是他近战几乎无敌,还配备了一手相当高级的飞戟功夫。这使得典韦在战场上就跟一辆现代化的坦克一样,可以横冲直撞。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钢铁猛男就被曹老板自己给浪没了。典韦死,曹操大哭,后归葬襄邑,每次路过都要祭祀以中牢之礼。这确实是发自内心地真情流露,曹操不是一个不知道好赖的人。
更为有趣的是,曹操本人在事后反省的说辞居然是这样的: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於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
啥意思呢?这次失败确实赖我,我不该没有在张绣投降之后便立即拿下他们的人质。请大家相信我,我以后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弦外之音是什么?下回谁再投降,我得先把他控制住了,把人质都抓在手中后,再去忙活他们家媳妇。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就是这么小可爱,咱们真的没有必要把这些历史大神过于神话,其实他们也都是有着七情六欲的凡人。
另外,经历这次惨痛的教训之后,曹操确实开始在自己的阵营中全方位地铺开了领导干部人质抵押制度。
客观一点地说,如果不是幸运之神后来再次照料了艰苦创业的曹操,宛城的这次放纵与大意几乎会毁灭了曹操奋斗一生的事业。具体情况以后再介绍给大家,提前预告给大家的是,官渡之战时,宛城张绣是能决定曹操胜败的关键点的。如果张绣没在官渡之战前归顺曹操,曹操根本没法专心致志去应对来势汹汹的袁绍大军的。而促成这一切的正是当时著名的“毒士”贾诩。
那么,上述便是宛城之战所有的背后逻辑吗?以下几个问题大家认真思考过吗?
第一、曹操就算是再好色,难道非得那么猴急吗?把张绣的婶婶带回去再徐徐图之,张绣的婶婶能逃脱他的手掌心吗?
第二、张绣都已经投降于他了,张绣的部下也就是他的部下,曹操为什么要那么急切去收买张绣的麾下猛将胡车儿?
第三、张绣既然已经选择背叛刘表而投降于曹操,他真的只是因为曹操欺辱了他的婶婶而暴怒造反吗?他婶婶那样一个寡妇在那样的局势之中有那么重的分量吗?他婶婶最后不还是随了曹操!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事情不少见,但冲冠一怒为婶婶的事情还真的不多见。
第四、张绣这次既然这么怒发冲冠地与曹操决裂了,为何后来又会再次选择投降曹操呢?要知道,张绣不是没有选择,他和刘表复合了,而且袁绍后来也在积极拉拢他。
所以,结合上述四个问题,我们再深刻一点、理性一点去分析这个事件,就大抵能想明白整个事件的真实逻辑和人物心理了。
轻而易举的成功总是很容易让人上头的,曹操在轻松拿下整个南阳之后,确实是有点飘了。在他的心里,主动归顺他的张绣不值得他尊敬和珍惜。所以,他才会在张绣面前表现得那么傲慢。
当然,从政治角度上来说,曹操是想杀人诛心,是想通过羞辱张绣来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并通过收买张绣的得力干将来瓦解张绣的小团体,从而彻底控制和吸收张绣这支军队。
张绣是乱世之中的一方小诸侯,背靠大树好乘凉,找个有前途的主子是他唯一的出路,这是他主动投降于曹操的原因。但是,张绣背后有高人贾诩坐镇,对于曹操的动机和心理是把握得很透彻的,通过曹操的种种举动,贾诩认为曹操此时是不认可张绣的,也不会真正接受张绣的。如果张绣不想坐以待毙,唯有奋起反抗,这是张绣投降后又突然反叛曹操的根本原因。
整个事件其实在当下就是一套标准的职场博弈逻辑。张绣跳槽到曹操的公司希望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待遇,但是作为老板,曹操没有验证过张绣的能力水平,自然会是高高在上的。曹操通过各种“侮辱性”的言行去刺激新员工张绣,这难道在当今职场不很常见吗?言下之意,你张绣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当下属就应该有点下属的觉悟。调戏你婶婶、收买你下属,就是变相告诉你,以后你得学会逆来顺受。
张绣的反击是接受贾诩的指点而做出来的,因为凭借张绣的自身水平,他是看不到这么透彻的。但贾诩不一样,出身士族的他堪称人性管理大师,天天就在琢磨人性方面那点事,他知道张绣要是就此被曹操拿捏住了,就永远失去了和曹操对话的资格。
深谙职场逻辑的人才会明白,谈判桌上其实都是靠实力说话,一个没有证明自己实力和价值的人是很难引起对方重视的。像张绣这样的新员工,要想真正让老板曹操重视他,就得通过“制造麻烦、解决问题”来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然后才可能得到老板的认可和尊重。
现在很多职场的人都比较强调“要对老板唯命是从”,这样老板才会看自己顺眼,自己才有好日子过。这其实是在舍本逐末,是弱势群体的奴性思维。事实上,一个唯唯诺诺的人是很难真正得到重用的,一个人要想在职场之中获得重用和尊重,强大自己才是唯一的途径。就像张绣一样,把曹操揍得冒冷汗了,再在曹操最需要他的时候,选择去投靠曹操,他才能拿到他想要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