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七旬老人,竟把区政府告上了法院。虽然赢了官司,但面对600万的拆迁赔偿几年了,区政府不给,相关执行部门也似乎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他该如何维权呢?他的赔偿又能否拿到呢?
一起走进河南七旬老人的心酸故事…
往事事件得追溯到2013年。
刘老汉是河南郑州中原区某城中村村民,拥有500多平自建房一栋。
这一年,他所在的村庄按照城市规划要修建垃圾清理厂,刘老汉的房屋刚好也在拆迁范围。当时手续齐全的房屋最多的赔偿高达过万/平米。
原本刘老汉认为自己能获得近600万的拆迁赔偿,但最终区里面给予刘老汉的赔偿却只有600元/平米,也就是最后到手只有30余万元。
法院判决少了20倍的赔偿,换成任何相信都会不甘心,甚至恼怒,认为不公平,一定要讨个说法,刘老汉也不例外。
几年奔波下来,到了2018年,官司基本算是打到头了,河南省高院、最高人民法院最后都裁定刘老汉胜诉。
认为:刘老汉要求的赔偿安置并无不当。
区政府也曾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也被最高院驳回其上诉维持原判。
可三年过去了,直到2021年刘老汉都没有得到区政府按照法院判决履行赔偿义务,而刘老汉多次到法院执行局咨询也一直没有下文。
一般来说民告官难,想要胜诉胜诉更难。而刘老汉不仅赢了官司,还赢到最后的最高院,对他而言更难的是赢了官司也拿不到赔偿,他该怎么办呢?
现状刘老汉的官司看上去赢了、背后的压力和心酸常人难以理解。
且不说状告区政府的压力,当时无数当地律师一听被告,几乎都是断定赢不了、建议想办法协商。
刘老汉更是承担着老伴儿重病的经济压力,十一年来,每天过千的医药费已经让刘老汉苦不堪言,艰难支撑。在面对状告区政府的精神压力,对于一个七旬老人而言,背后落泪多少次已经记不清了…
好不容易排除万难,请到律师。官司赢了,却还是拿不到钱,为了给老伴儿治病能卖的东西已经都变卖了,而拿到赔偿款最大的目的就是治疗老伴儿。
每次奔波回到病房,只有等到老伴儿睡着啦,他才敢偷偷哽咽。
70多岁的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得偿所愿,支撑他一路坚持下去的便是对妻子的爱、那份属于丈夫的责任。
媒体介入2021年3月,刘老汉将最后一丝希望寄托在了当地媒体身上,拿着相关资料和法院判决书走进了电视台,希望通过媒体实现诉求。
电视台在了解到刘老汉背后的故事后,大为感动,派出了首席记者作为协调人员,和刘老汉一起走进了区政府的大门…
终于在多位工作人员的“解释”下,调解员了解到,刘老汉之所以未能拿到足额赔偿差拆迁款的原因来自于:区政府各级部门认为其不是该村村民。
对此,刘老汉的代理律师显得 比较激动,质问工作人员,为什么不认真履行法院裁定。
媒体出面沟通时,一位街道办的女书记质问刘老汉:
“中原区政府到底有没有执行最高院的判决?”
“我们没有跟你商量也好,或者说在告知过程中有瑕疵也好,政府确实执行了。”
“只是你对执行结果不满意”
女书记的话里的意思是,600万变30万也算是执行了三个法院的判决。只是,法院的赔偿执行是这样吗?
面对区里的解释,压力给到了前来调解的首席记者身上,他没有畏惧,也没有气馁。
而是,耐心地找出关键的矛盾点,刘老汉属不属于该村村民,是不是证明了属于村民就能享受待遇呢?
并且拿出法院判决书上清楚明确了刘老汉已经缴纳了宅基地使用费和押金,
并且经法院核实不管是出生还是户口都在村里,应该享受该村村民待遇。
这还不足以说明书刘老汉是村民的身份吗?
当首席记者将法院的这句话询问村委书记怎么看时,村世纪说话开始断断续续,一直强调“法院认为是法院认为”。
见状,记者反问:“法院认为是法院认为,但是你有别的想法是吗?”
村书记立马回答:“这个问题我不回答你。”
结束语从郑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到最高院,三家法院明确表明区政府要依据拆迁补偿方案补偿安置,但区政府却拒不履行。
法院没有偏袒,公正的进行了裁定。媒体也为刘老汉挺身而出,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法院都已经裁定了村书记还能有他们的认为呢?对此大家怎么看?
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大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