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培|文史浅谈(552)唐风遗存的天台庵

探秘桂北 2025-02-04 22:54:06

刘大培/2025/2/3

根据古建筑权威梁思成、林微因夫妇俩的调研和论断,在中国现存唐代古建筑仅存4座,它们分别是五台山的佛光寺、南禅寺,以及山西芮城的广仁王寺和山西平顺的天台庵。可惜呀!大量的宏伟壮观的唐代古建筑不是毁于天灾就是人祸,今天只剩下了这么4座瑰宝幸留人间,供我们凭吊和瞻仰。今天下午我就有幸踏访了深藏在黄土高原深山峻岭中的天台庵。

孤单的天台庵就剩下了这么一间正殿,殿内空无一物。

平顺县是山西太行山南端的一个小县,天台庵就坐落在该县王曲村口的一个高台上。我从庙名来看,这寺庙应为天台宗派,这是中国本土佛教论师在我国开创的佛教宗派,宋代以后天台宗在我国逐步衰弱,多数佛寺和僧侣归于禅宗,从这点我推断,天台庵在北宋前就己存。

孙子刘熠瑞为我拍下此照

细观此庵,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四橡,平面为正方形,殿内空无一物,管庵的女人见吾高龄且带孙子,不收门票,客气让进参观。

如何判断这庵为唐代木构,依据何在?

一是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柴泽俊的说法,他说“现存殿宇造型结构,由柱子到梁架、斗拱,几乎全部呈现出明显的唐代特征。简洁有力,与中唐时期重建的五台南禅寺大殿相同。”

第二个依据是当地文保部门于2014年11月2日修复施工时,有了颠覆性的发现,当时将脊榑拆卸下来后,榑下表面有墨写题记,自东向西竖行书写:“长兴四年九月二日”,长兴这个年号在历史上只有五代时期后唐明宗李嗣源用过,长兴四年也就是933年,距今己有1092年了。

天台庵前竖有一碑,由于风吹日晒,侵蚀严重,我细看也难辨文字。

随后,于2015年5月,文保专家们在整理修复前檐时,又发现了清代康熙九年墨写的文字,其中明确记载了天台庵的兴建与历次重修的经过:“大唐天成四年建创、大金壬午年重修、大定元年重修、大明景泰重修”。由此可见,大唐天成四年,即929年,也就是说创建天台庵时,唐朝已经于907年亡国,天台庵按严格说已经不算唐代木构,应算五代木构,但专家们认为天台庵初建时用的木件经C14检测,应是盛唐和中唐时的木料,加上庵的建筑特征,基本上遵循了唐代建筑形制,再说初创时离唐亡仅短短的20多年,加上当年的建筑师和工匠都是唐代人,所以说唐风遗存,对天台庵来说,再恰当不过了。

这么一座土里土气的天台庵,竟然是国家级保护单位,山西省的“国保”,怪不得位居全国首位呢!

夕阳西下,我望着庵下的黄土高坡,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谷底的浊瘴河在严冬里已经断流见底,有点水的地方也是冰雪铺河床,是个贫瘠之地呀!我想,若是此庵在杭州,每位居民人捐一元钱,也要把个天台庵修复得辉煌壮观,让人刮目相看了。穷山僻壤之处,深藏国宝,我们切不可小觑了。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