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一整年,不如补肾一个月,把正气补足了,鼻炎自然就好了

王主任知识说 2025-02-05 20:36:35

吃药一整年,不如补肾一个月,把正气补足了,鼻炎自然就好了

治鼻炎不治肾,终究难欢喜。鼻炎缠绵不愈,实则源于肾精被耗损,把握冬季的良机,将肾元填补充盈,肺气得以滋养,鼻炎自然逐渐消遁。

中医理论中,五行肾为水脏,乃生命之根。一旦肾之阴阳两虚,津液滋生受阻,久则瘀滞,遂生痰湿,痰湿交困,鼻炎鼻窦炎由此而起。

换言之,肾脏犹如一位总舵手,调控体内津液的航向。肾脏一旦失能,津液便失去引导,代谢失常,痰湿遂生,痰湿蒙蔽鼻窍,鼻炎便如影随形。

我们的机体需维系肺气、津液的平衡,正如航行需稳舵控帆,否则便偏离航道。同理,若体内津液匮乏,肺气就会变得干涸,鼻窍失于濡养,鼻炎便趁机而入。

津液与肺气在体内循环时,一旦遭遇障碍便会淤塞,进而形成痰湿与燥邪。这些无形的病理因素逐渐凝聚,化为有形的病理产物,诸如鼻塞、流涕、鼻黏膜肿胀,乃至鼻窦炎、鼻息肉等。

湿邪内蕴之人,舌苔通常会有以下特征:

1、舌苔白腻,布满舌面

此苔象乃典型的湿邪内蕴之体。若舌苔厚如积粉,更说明体内湿邪重浊,鼻炎之症已深。

2、舌苔黄腻,伴有裂纹

当湿邪郁而化热,舌苔便会由白转黄,并伴有裂纹。此乃湿热内蕴,灼伤津液之征,鼻炎之症往往更加严重。

3、舌下络脉瘀滞,苔腻难消

舌下络脉紫暗、曲张,苔腻难化,此乃体内湿邪与瘀血互结之象。络脉越瘀滞,苔腻越难消,鼻炎之症便越顽固。

门诊病例分享

这位患者,年方二八,因反复受凉感冒并患上过敏性鼻炎就诊。具体表现为早晚鼻塞、流涕症状加重,打喷嚏频繁,特别怕冷,天气转暖后手脚仍冰凉,且神色倦怠,缺乏气力。

鼻涕呈清白状,脸色苍白,大便溏泄,畏寒,手脚冰凉,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舌根凹陷,综合辨证为脾肾阳虚型鼻炎。

我给她开了一副药方:桂附理中汤加减搭配中药泡脚

服用一周,她自觉精神好转,鼻塞减轻。继续调理一月,复查发现鼻炎症状大有改善。后经巩固治疗,鼻炎终于好了。

这个小方子效果显著。它分为两个步骤:首先要温补脾肾、升阳散寒,然后是固肾祛湿。

一、桂附理中汤加白芷、木香:温补脾肾、升阳散寒

组方:肉桂、熟附片、干姜、党参、白术、炙甘草、白芷、木香;

桂附理中汤:既能补脾阳,又能补肾阳,脾肾双补,散寒祛湿。

白芷:辛温散寒,专门针对鼻窍不通。

木香:行气化湿,帮助疏通气机。

二、温胆汤固肾祛湿

组方:茯苓、陈皮、制半夏、竹茹、枳实、炙甘草、干姜、艾叶、红花。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是二陈汤的组合,用来化痰健脾的,主治痰湿症,咳嗽痰多吐白痰,脾虚腹胀大便粘;竹茹能化痰涎而清郁热,和胃健脾;

用艾叶+红花+干姜,来散寒解表。有鼻炎容易咳嗽的人,是因为肺里有邪气。所以,一定要想办法把肺里的寒湿排出来。

甘草则是直接补脾的,补充脾胃的津液气血。

整张方子从头到尾都在减负。不管导致鼻炎原因是什么,我们的目的就是把鼻炎痰湿这些垃圾排出去,所以此方,不论你是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都可以用它泡脚。

温馨提醒:文中分享的方子一定要在中医指导下使用,切勿盲目试药!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