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毛婷婷
编辑 |毛婷婷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作为我国一项国家级非遗的传承文化,打铁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的战国时代,就像烟火一样绚烂夺目,在年节时候十分有节日气息,四川达州在街道旁也举办了打铁花的表演。演出人员为了达到让观众身临其境刺激的感觉。
远远看去就像是在往人们的身上打,很多网友后续也在网上发布了受伤的照片。铁花打在人的身上还是很少见的,事情一出就被媒体高度关注,那么当时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铁花打在人群里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各地的人们纷纷齐聚庆祝这举国欢庆的日子,各地市放烟花、元宵灯会、打铁花等等活动热闹非凡。
但在高兴的同时,危险也一并存在,根据媒体曝光的视频画面可以看到,打铁花的表演人员大幅度的将火花散落在人群,媒体记者也注意到,表演现场位于市区街道核心地带。
有电线还有电缆设备,而且还有很多行人再次路过,确实是十分危险。打铁花是中国古老的一种文化表演,需要温度达到上千度的铁进行高温烧制,最后变成铁水,绽放后十分绚烂,能给人们很震撼的体验感。
我们平常看到的烟花是从地面往天空发射,然后在空中绽放,但是打铁花不同,需要依靠专业的演技人员进行手动击打,自下而上燃烧绽放,可以让观看者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绚烂的打铁花之美。
这次四川达州的打铁花技艺表演,完美的诠释了近距离的美,这次是妥妥的让人们更直观的感受了,但是打铁花团队一个不注意,竟然将千度高温的铁花达到了围观群众的身上。
事情发生在一条十分狭窄的街道上,但是围观人群却密密麻麻的,可以用水泄不通来形容,当时铁花表演已经进入到高潮阶段,很多游客都拿着自己的手机拍照留念。
一位表演者将火花丢到了空中,另一位也准备迎接而上,被烧的火红的大铁球被丢到了最高的位置,另一人狠狠一击,让火球当场爆开,给观众一场绚烂夺目的视觉体验。
这铁花温度达到上千度但没有任何重量,有风加上人群密集,危险也在悄然而至,人们却丝毫没有意识到。
就在一瞬间,铁花的火焰散落在了前排的观众身上,人群中再次出现一场比刚才更加猛烈的呼喊,这铁花打得好,直接来了个双响炮!
现场的观众也是第一次迎接这上千度的热情,前排的人被烫的叽喳乱叫,没想到今年元宵佳节的四川铁花打的这叫一个热辣滚烫。
现场瞬间就乱了套,人群中远远看去就像在表演少数民族的火把舞蹈,这次观看可谓是永世难忘。
我们还看到一位黑色羽绒服的男子在铁花绽放前夕张开双臂摆好了pose,但是接下来无数火花朝他飞来,这位帅哥陷入了铁花雨中。
还在耍帅的帅哥连忙用手扑灭身上散落的铁花,当时除了这位帅哥,还有很多人身体也一并受到了损伤,那么到底有多少人深受其害呢?
网友们晒出损伤照片
网友们纷纷在网上晒出了打铁花给予的损害,自己价值千元的羽绒服被铁花烧的像是被老鼠咬了一样,这损失能不能得到赔偿。
还有网友在网上晒出了自己和年幼的孩子一起去看热闹打铁花,却没曾想,儿子的衣服都被烧了,胸口还被烧烂了,小小年纪的孩子一直哭,看着太心疼了。
还有更严重的就是第一排被铁花雨淋到的男子,头发也被烧到了一块,事后才发现已经被烫斑秃了,还有网友也晒出了自己头发被烧秃的照片。
事情被爆以后,还有一位女网友晒出了自己的正脸照,原本很好看的女孩子,却因为铁花雨被烧,正脸的眉毛头发都焦黄了。
更有网友表示,铁花表演者就像王者荣耀里的法师,技能一出,全员掉血,这画面让人哭笑不得;表演前是非遗传承人,表演后竟成了犯罪嫌疑人;
还有人评论道:这就是故意伤害,需要定罪;还有网友表示这种群体受伤害的情况需要集体索赔,打铁花的技艺怎么传承给了坏人?
当时群众越过警戒线的时候就应该将活动终止,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有关部门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当时情况如此严重,这真的和政府有摆脱不到的关系吗?
受损害到底怪谁?
事情过后,有关部门就做出了回应,不建议穿羽绒服,应该保持安全距离,在实发当场,有消防车和救护团队在现场等候,另外还有安保人员在现场进行巡逻维护安全秩序。
尽管防护措施做的很周到,但意想不到的危险还是发生了,我们可以从现场的照片看到,当时组织铁花的表演团队已经拉了警戒线。
组织人员也在场进行安全监督,但有的群众就是一股脑的往前挤,非要在近距离观看铁花表演,如今事情成了这样,到底责任在谁呢?
评论区争论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有网友说:可以取消表演,看到拍照的人还往人群里打铁花,另一波网友还回怼道:为啥要取消,取消了红绿灯就没有闯红灯导致车辆事故了?
那么这件事的后果到底谁应该负责呢?当地政府做好了防护措施,可无奈人们还是硬着头皮往前挤,造成烧伤怨不得旁人,那为什么在后排的人们没有事呢?
结语
我们经过四川达州打铁花这件事懂得,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遵守秩序规则,如果当时人们按照规定在警戒线以外观看表演,也就不会有这种事情出现。
遵守秩序是我们公民必须要做到的,观看的游客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要让政府迫不得已把这些非遗文化一点点取消,那以后还有什么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