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21年的调查显示,35岁以下女性只有不到70%的人认为“有孩子的人生才完整”,换句话说超过30%的女性并不认为有孩子才算完整一生,单身或者两口子相濡以沫、相扶到老也很正常。
这样的想法跟传统观念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等等思想背道而驰,要知道30%的体量可真的不是一个小数目,其实通过近些年的人口出生率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现代家庭对于生育观念的的变化趋势,总的来说就是:越来越不想生了。

于是总有人会发出灵魂拷问:为什么生活水平提升了,生育意愿却降低了呢?想想过去温饱尚不能彻底解决的年代,家家都生三个四个甚至更多个,那时候明明面临吃饭都有可能吃不饱的难题,为什么却不管不顾的生呢?对比过去,现在的生活水平那可真的是天上地下,不可同日而语,生活水平提升如此之大,为啥反而不愿生了呢?
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好好的掰扯一下,不愿生的根本性问题,或者说阻碍我们生孩子的障碍都有哪些?
第一种不生孩子人群:崇尚诗和远方,没有精力更没有动力养育孩子!兴许是看到了养育孩子的辛苦,亦或者是内心里就图个清闲自在,对于孩子从来就不向往,或者说在他们内心里从来就不认为自己可以具备养育孩子的本领。这一生对他们而言,诗和远方就足够了,甚至没有另一半,自己也足以乐得逍遥,自在人间。其实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样的人算是人间清醒,因为他们至少知道为自己而活,最起码没有拜倒在七大姑八大姨的成家育儿的碎碎念中,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活出了自己的模样。总有人会说他们将来无儿无女,老了就凄凉了,但是怎么讲呢?有儿有女的晚年也不一定都靠的上,未来社会政策越来越好,无儿无女,一样颐养天年的日子终究不会太远。祝福他们吧。

总有人会说,养个孩子不就喝点奶粉,交点学费吗?能花多少钱?别说,这还真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事实胜于雄辩,我们不妨算一下到底养育一个孩子需要多少钱才能够?
根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数据显示,0-17岁孩子平均养育成本超过了48万,要知道这才只是到17岁,也就是高中刚毕业。再加上上大学的费用四年算5万,然后毕业后成家买房子按照普通县城100平的房子,怎么着也要70万左右吧,这样算下来从孩子出生到结婚,大概花费是123万,当然这里面还不包括比如学个才艺、参加个夏令营、结婚订婚彩礼等等其他太多没法预测的费用,所以说一个孩子123万,你准备好了吗?
普通工薪阶层夫妇,年存款能够达到10万以上的我不知道网上多不多,反正我知道的身边的人并不是太多,这样的话10年就算能存100万,勉勉强强够孩子花销,但是难道就只有孩子花销,我们就没有其他开销了吗?所以说对于一个普通家庭,养育一个孩子,没个一二十年的积累,是不可能的。当然如果能有个富一代的爹,不在此列。

三月怀胎的过程是漫长的,这个漫长的等待过程中,其实不光是期待和憧憬,隐隐约约还有一些担忧和恐惧,尤其是担忧孩子出生后是否会健健康康,虽说现代的医学水平提升了,但是当过妈妈才知道,那种煎熬不是说说就能释怀的;
好不容易一朝分娩,可爱宝宝出生了,但是又开始担忧孩子啥时候会说话,该不会是不能说话吧?于是天天不停的学习各种育儿知识,就盼着宝宝张嘴喊妈妈,一旦比别的宝宝说话晚一点了,担心的不要不要的,这种担心不是常人可以体会的。
终于可爱宝宝会说话了,吐字清晰,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要去幼儿园了,看着宝宝撕心裂肺不肯离开自己的样子,自己哭的比孩子还伤心,天天担忧孩子在幼儿园会不会开心,幼儿园的阿姨会不会不耐烦虐待自己家孩子呢?

终于孩子上小学了,妈妈的担忧又开始转移到上下学的路上交通安全、在学校里会不会遭受校园欺凌,一看到这样的新闻,自己就会想自己的孩子,生怕自己的孩子也会遭受到不公平待遇;看到因为学习压力大而跳楼的学生,突然感觉自己对孩子是不是太严厉了,总之是惶惶不可终日。
养育孩子的幸福背后,其实是千千万万各妈妈内心的煎熬与自我安慰。不容易!

所以你属于哪一种呢?跟我们聊聊你的艰辛育儿过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