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退约后,中方劝其悬崖勒马,特殊待遇已取消,白宫高兴太早

写书说历史 2025-02-11 03:14:00

巴拿马退出了“一带一路”的合作,谁能想到,作为第一个加入这项中国倡议的拉美国家,他们居然这么快变了卦!

面对巴拿马的这一举动,中国外交部发声劝其“悬崖勒马”,老美似乎还在一旁沾沾自喜,但事情的发展真的像白宫想象的那样简单吗?

文案|编辑:清

当年巴拿马加入“一带一路”时,可是尝到了不少甜头,中国大手笔的资金和技术一进来,巴拿马那原本“老破小”的基础设施,尤其是跟航运、港口有关的地方,立马焕然一新。

巴拿马运河作为国家经济的“金饭碗”,在这波操作下迎来了现代化升级,物流效率蹭蹭往上涨。

不仅如此,巴拿马还因为中国的带动,逐渐成为拉美的一个重要经济节点。

毕竟靠着中国市场的潜力,加上“一带一路”形成的便捷贸易网络,巴拿马经济这两年确实有点风生水起的意思。

可是这份“双赢”的合作也没能熬过时间的考验,说白了,巴拿马虽然尝到了好处,但它的外交立场和安全决策,显然不是光靠经济利益就能左右的。

别忘了,巴拿马虽然地理面积小,但位置却极其重要,它在美洲,是美国多年经营的“后院”,更是贸易全球化中的一个关键点。所以,它在哪边站队,从来都不单纯。

特朗普在位时,对拉美那叫一个强势,明里暗里都想拉着这些国家远离中国,而巴拿马作为“一带一路”的开路先锋,自然成了被美国盯紧的目标。

吹“冷风”、打“强心针”、动用威逼利诱,这可是美国的一套惯用操作手法,从外交逼迫到带着军舰搞威胁,从经济制裁的苗头到舆论渗透。

总之美国像只看不见的手,在拉美这片地区玩着自己的大国棋局,而巴拿马,一边吃着中方的经济红利,一边又不得不对着美国的威胁做出妥协。

虽然巴拿马退出时嘴上说得很漂亮,什么“基于实际需求”和“独立决策”,但谁都明白,小国在面对超级大国时的压力根本不可能“假装看不见”。

眼看着巴拿马退出“一带一路”,中国并没有特别激烈的反应,而是保持了相对冷静的调子,外交部第一时间站出来表示,希望巴拿马“悬崖勒马”,并反对任何第三方势力插手破坏。

中方的意思也很明确:巴拿马自己想清楚,这几年的合作成果是实打实的,别因为一时的“外界风声”而毁了长久的关系。

确实,这几年下来,中巴之间的合作不仅在经济层面建立了联结,还在文化和人文领域有了不少交集。

中国显然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先锋”伙伴,但同时也明白,像巴拿马这样的国家,或许注定要在中美博弈间摇摆不定。所以中国还是希望通过这种策略性缓和,给未来留下余地。

说到这,你可能会问,巴拿马究竟是被胁迫了,还是心甘情愿退圈?其实,这两个原因都有点道理。

作为一个小国,巴拿马的生存哲学很现实:无论是跟中国合作,还是对美国屈服,它都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短期来说,“一带一路”确实给它带来不少好处,但长期来看,这种经济单一化的依赖也存在潜在风险。

或许巴拿马觉得,与中国合作的收获已经迈入新台阶,现在是时候调整航向,尝试其他“出路”了。而且巴拿马政府也不可能只看经济账本,还得面向国内的舆论交代。

如果“一带一路”的某些承诺没能在民众生活中体现明显变化,那么批评者肯定不会缺席,更何况,国内也会有一部分“亲美派”势力盯着政府政策不放。

所以不管是外界的压力,还是内部的权衡,最终的结果是,巴拿马选择了一个它认为“更安全”的路径。

美国看到这一结果,估计心里真开心了好一阵子,但问题是,巴拿马这次退出并不代表它彻底倒向了美国。

虽然它表面上“远离”中国,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问题依然是它的底牌,绝对不容侵犯,而这个问题,巴拿马也不可能轻易交给美国。

更何况美国的如意算盘也不一定打得响,如今的小国越来越聪明了,知道全靠一个大国只会让自己变成棋子。所以巴拿马或许还会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而不是任由自己被彻底绑死在美国的利益链上。

巴拿马的经历,其实相当典型,对于那些身处大国博弈“夹缝中”的小国来说,外交选择从来都不轻松,一边是经济发展,一边是生存安全,这两者常常不可兼得。

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和美国“全球霸权”两种力量的拉锯战中,小国更像是漂浮在巨浪中的一片树叶,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卷得不知去向。

巴拿马这次退出,表面上看是站边美国的一个明显信号,但我们不能过度乐观或悲观,拉美并不全是美国的“后院”,小国也有机会在大国竞争中找到新的出路。

这次也提醒了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时,光有经济吸引力还不够,在政治和安全层面的考量同样重要。

参考资料: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