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华为做了一个大胆且相当冒险的行为——每年把收入的 15%甚至更多投入到研发上。
十年转瞬即逝,华为已经累计投入在研发上超 1.2 万亿元。
这是什么概念?
这比很多国家的 GDP 还高。
当不少企业还在精打细算削减成本时,华为却选择逆势而上,把钱砸进未来的发展上。
而如今,这个长达十年的赌注,终于开始有了回报,
华为赢了!
2024 年,华为的全球销售收入达到了 8621 亿元,同比增长 22.4%。净利润增长至 626 亿元,同比增长 28%。
更关键的是,过去几年被外界质疑的鸿蒙生态,如今已经成为全球少有的完整自研操作系统,开发者数量突破 720 万,设备装机量超 10 亿台。
智能汽车业务也迎来历史性时刻,首次实现盈利,证明了其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积累正在转化为商业价值。
▍华为的研发狂飙,投入比肩苹果,靠什么支撑?
从研发投入来看,华为 2024 年的研发支出达到了 1797 亿元,占全年收入的 20.8%。相比之下,苹果 2023 年的研发支出约为 274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1900 亿元),两者相差无几。
对于一家遭遇重重挑战的中国科技公司来说,能保持这样的研发力度,足以说明它的韧性和野心。
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在年报发布会上表示,公司各业务板块的增长稳健,未来将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以推动业务扩张。
从中不难看出,华为不仅是在解决眼前的问题,更是在构建长期竞争力。这种策略,决定了华为在科技行业的未来竞争力。
有业内人士指出,华为的高研发投入不仅仅是为了短期盈利,而是为了在核心科技领域建立护城河。
这也是为何,即使面临外部挑战,华为依然选择投入巨资布局操作系统、芯片、云计算和汽车智能化等关键赛道。
▍鸿蒙逆袭,智能汽车盈利,网友怎么看?
“鸿蒙终于熬出来了!”——这是很多网友在看到华为最新数据后的第一反应。
过去几年,鸿蒙被不少人唱衰,认为它难以与 iOS、安卓抗衡。
截至 2024 年底,鸿蒙设备装机量已经突破 10 亿台,开发者数量超过 720 万,生态建设迎来爆发式增长。
不少国产厂商也纷纷入局鸿蒙生态,使其摆脱了“孤军奋战”的局面,这样的成果打了多少人的脸。
与此同时,华为的智能汽车业务也迎来历史性突破,首次实现盈利。这意味着,华为不再只是供应商,而是实实在在地在智能汽车市场站稳了脚跟。
问界 M9 的热销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许多消费者甚至表示“华为智驾让他们重新考虑买新能源车”。
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感慨:“十年前,大家都觉得华为的手机系统和汽车业务只是试验品,谁能想到今天的鸿蒙和智驾已经成为主流?”
但也有部分网友持谨慎态度,认为“鸿蒙生态要想挑战 iOS 和安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华为的未来:十年后会是怎样的格局?
华为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外部挑战后,它选择了最难走的路——自研核心技术。
不管是5G、芯片、操作系统,还是智能汽车、云计算,华为都在构建一个尽可能不受外部制约的科技版图。
而这种策略不仅让它在风暴中站稳脚跟,也让它在多个领域开辟了全新的市场空间。
不过,面对激励的同行竞争,华为的路才刚刚开始。
鸿蒙生态虽然正在崛起,但能否真正撼动 iOS 和安卓的霸主地位,仍然需要时间检验。
智能汽车业务虽然已经盈利,但在激烈竞争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华为模式是否可持续,仍然需要观察。
但可以肯定的是,十年 1.2 万亿的投入,已经让华为成为全球最具技术实力的科技公司之一。
相信华为还会还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鸿蒙能否真正崛起?智能汽车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爆发点?
让我们一起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