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作战中,士兵除了身上携带的武器最重要之外,还有一样东西最重要,那就是弹药。随着作战环境的变化,子弹携带的数量也会影响着战斗的胜负,甚至也影响着士兵的安危。有人说了,那就多携带弹药,携带越多越好,有多少带多少。那么问题来了,子弹带的多会增加负重,再做一些战术动作也不方便。所以说,携带弹药不一定带得多最好,那么,带多少合适呢?
美俄两国步兵携弹对比:俄军能携900发,美军携10弹匣300发正在作战的俄军士兵
据车臣战争时期的老兵回忆,当时作为特种作战小队进行渗透特种作战行动时往往要携带多达800~900发5.45 ×39mm步枪弹。而当时俄军大量使用的6sh93型战术背心在胸腹部设置了3个双联弹匣袋,可以携带6个AK系列步枪的30发弹匣;在背部也设置了1个弹匣包,可以携带4个30发弹匣或是RPK-74班用机枪的40发长弹匣。这样一来,俄军步兵至少可以携带10个AK系列步枪的30发弹匣或是6个30发弹匣、4个40发弹匣,光是按照身上的弹匣来计算,其携弹量就达到了300~340发。
即便是目前俄军只是公开展示的新式战术背心,其也只能是在胸前设置5个双联弹匣包,其总携弹量同样为10个弹匣300发。那么我们可以推测在车臣作战中的老兵往往在背囊或是挎包内置大量的散装弹药,使其携弹总数达到900发,与之对应的是极有可能孤立无援的作战行动。
美军装备的弹匣比较多
根据公开资料,美军在执行一般烈度的战斗任务前会准备6个弹匣,也就是180发备弹。这6个弹匣放置在胸腹前3个双联弹药包中。而美国海军陆战队又要求M27 IAR步枪的射手需要携带至少16个弹匣,上限则达到21个——总备弹量达到480~630发,与此对应的是M249轻机枪的射手需要携带3条200发弹链或是5条100发弹链,其携弹数为500发~600发。这只是书面数据。
从阿富汗战场上的实际数据来看,大部分使用M4系列步枪的美军士兵只会携带10个30发弹匣,也就是300发步枪弹,并不会再携带散装的弹药。他们的理由是这10个弹匣已经足以应付大多数巷战环境了。而且这种“治安战”环境下,作战行动极少是几昼夜、长时间地离开车辆载具和营区行动,往往能获得充足的后勤保障。
解放军步兵携弹量:5个弹匣150发整装弹照上述美俄两军步兵的理论和实际作战数据来看,将300发步枪弹分装在10个30发弹匣中是国际潮流,而解放军一般情况下只携带分装在5个弹匣内的150发,战术背心上只有4个单联弹匣包,实在让人担忧够不够。
携带56冲的解放军士兵
上世纪70年代时,中国步兵班中一共有3种枪械,分别是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班用机枪。其中,56式冲锋枪对应56式冲锋枪弹药携行具,其在胸前设置有3个单联弹匣袋,能携带3个30发弹匣一共90发子弹。56式半自动步枪对应56式半自动步枪弹药携行具,设置有9个桥夹袋(桥夹是弹夹的一种),能携带9个10发装桥夹共90发子弹。即便是56式班用机枪小组,也只是正副射手每人携带1个100发弹链盒。
当解放军开始从81式步枪枪族的装备迈向95式步枪时,其步兵携弹量已经开始无可替换般的松动了。从81式步枪弹药携行具开始,迄今为止解放军仍然处于随枪配发5个弹匣的状态,因此战士们的战术背心、战术携行具上都只有4个弹匣袋,意即在这些携行具上携带4个弹匣;而这即便是再加上枪上一个弹匣,也才150发。
单兵携带150发弹药面对中高烈度的战斗状况时,将150发子弹消耗完毕只需要20分钟。当然,在目前各国装备的自动步枪动辄数百发/分的最大射速面前,这20分钟已经是相对保守的估计了,在真实情况下恐怕还要较20分钟快。
弹药重量大比拼:解放军战士只带这么点,实战状态下够吗?说到这,也就不得不提一下弹药的重量。迄今为止,中美俄三国步兵均大量装备小口径步枪,三国也为此研发了三个不同口径的小口径步枪弹类型。下面仅以各口径中主要使用的普通弹作例子。俄军采用的5.45×39mm步枪弹可以说是中美俄三国中体积、重量最小的,7N6普通弹全重仅有10.75克,300发7N6步枪弹的重量也就是3225克(3.225千克),携带900发步枪弹,实际上也只有9.675千克。
美军大量使用的5.56×45mm步枪弹是这当中弹壳径最长的,以M855普通弹为例,其重量达到12.3克,300发M855步枪弹的重量也就是3690克(3.69千克)。算上10个空弹匣,满打满算可能也才不到5kg。
解放军现役的5.8×42mm步枪弹则是口径最大、重量最大的:就以DBP-95步枪弹为例,其重量达到12.5克,150发DBP-95步枪弹的重量也就是1875克(1.875千克)。若是要求携带300发DBP-95步枪弹,那么重量将达到3750克(3.75千克)。这一数据虽然远不及我军对单兵负重极限作出的指导数值,但弹药带得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
在人种体格并不如美俄人种体格的情况下,负重要较后者还要多,这只能影响单兵机动性:中式战术背心在胸腹部前设置了4个单联弹匣袋,而一个弹匣的厚度相当小,并不会太影响步兵的翻滚、匍匐等战术动作;当单联弹匣袋变成双联弹匣袋时,这一区别又将会变大。战术行动不连贯或是迟疑了些,受伤的几率就会增大。
就目前步兵所配备的各种装备而言,子弹的重量还算微小。随着科技的发展,士兵身上的装备不再仅限于各种枪支弹药爆炸物和必备的水壶,最多也只是电台兵需要额外背负一部电台,现阶段的士兵身上除了这些以外,还需要携带光学瞄准具、夜视仪、电池等等,负重相当大。按照不同任务的性质来说,士兵还需要额外携带服装、给养等执行任务。
由于机械化程度上升,大部分给养并不需要士兵自行携带着步行作战,大部分时间都可以乘车作战,即便是下车作战也可以选择将这些物件放在车上,携带一些弹药即可完成大部分任务。就现代机械化步兵的作战模式来说,在经过了诸如空袭、巡航导弹轰炸和地面炮兵火力准备后,步兵再乘坐步兵战车、装甲运输车跟着坦克推进。这样的推进在遇到巷战等特殊作战环境下会暂缓,这时才会令士兵下车作战。因此此时弹药的多或少并不是关键,更应该是单兵机动性。
车臣作战中只是特例,特种作战小队在孤立无援的作战环境下需要携带大量的弹药执行长时间的作战。而美军在治安战中又大多面临着巷战,在巷战复杂的环境下对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武装人员“泼水”压制也是首选。在上述作战条件下,携带着大量的弹药即便受伤丧失战斗力,也能为队友提供弹药支援,这才是其目的。
小结当然,除了装填进弹匣的子弹以外,各国的士兵都会额外携带散装弹药,只不过这些散装弹药可能会放置在车辆的空余空间里,作战时身上只穿着战术背心,其上携带的弹匣就足够应付战场上的各种突发状况了。利用车上放置的散装子弹在战斗间隙为弹匣补充子弹是常规操作,真实的战场不会像是在电视剧中战斗间隙写信那么诗意。
总体来说,步兵携带的弹药可多可少,战场上各种突发情况层出不穷,可能迫击炮弹的声音冷不丁划过天空,也可能面前数十米有个机枪小组正在守株待兔。在这时,躲避攻击的速度才是至上的。一味地追求多并不完全是好的,更应该探讨哪个负重重量让自己能够尽可能取得机动性和携弹量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