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之际,俄罗斯学者抛出了一个观点,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对华关税政策,是一种“以实力促对话的邀请”,并非有意发动全面“贸易战”。
俄罗斯学者德米特里·苏斯洛夫俄高等经济学院欧洲和国际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德米特里·苏斯洛夫表示,相比于美国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的25%关税,特朗普选择对中国加征10%的关税,是一个极为谨慎的数字。
在他看来,加征关税并不意味就要发动全面“贸易战”,如果特朗普真想这么做的话,他从一开始就会直接对华征收60%的关税。
苏斯洛夫进一步解释称,特朗普之所以选择对华加税10%,是因为中国过于强大,不能轻易发动“贸易战”,因此先采取初步措施,来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
俄罗斯学者抛出的这个观点,固然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在思维上却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将美国代入了“全球领导者”的角色,认为美国仍然有“从实力地位出发”的能力。
美国总统特朗普事实上,特朗普一上台就迫不及待的宣布对墨西哥、加拿大以及中国加征关税,的确有缩小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考虑,但出现贸易逆差,并非单方面的原因,而是市场的选择。
说白了,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问题,是自己造成的,本国商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也是自己造成的,没道理将原因归咎于他国,更没有任何理由据此对他国加征关税。
或许特朗普没打算挑起新一轮“贸易战”,毕竟这也会加重美国自身的经济负担,但这绝对不是所谓“以实力促对话的邀请”,而是以霸权施压他国让步来满足美国“利益优先”的体现。
就比如说,特朗普宣布加税措施,不到48小时,又签署了一道新的行政令,暂停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加征关税,推迟到3月4日再实施。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这1个月的宽限期,并不是美国“大发善心”,而是加拿大和墨西哥用真金白银换来的。
加拿大宣布耗资13亿美元,出动10000名前线人员,与美国协调保护边境;而墨西哥也同意派遣10000名士兵到美墨边境,阻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境内。
等于是美国没花一分钱,就雇了两个“保镖”,用来保护美国的边境、解决非法移民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没有付出任何的代价,仅仅只是挥动了一下关税大棒,就让加拿大和墨西哥作出了巨大让步。
如今,美国又想将这套策略复制到中国身上。在回应关税是否有望取消的问题时,特朗普尤其提到了中国和加拿大,称只要“考虑好华盛顿提出的要求”,谈判就是可能的。
中美贸易往来密切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又放话称,在对中国加征关税后,美国可能还会对华采取额外措施。
一软一硬两手牌,暴露了美方的真实想法,那就是想借关税问题跟中方讨价还价,从而实现美国的利益最大化。
但中方的态度也很坚决,我商务部已宣布将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对美方无理加税行径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说到底,加拿大和墨西哥服软了,是因为他们对美国的经济依赖度更高,所以特朗普可以对他们随意开价。
但中国则不一样,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的经济体量更大,美方无法做到“绕开中国”发展。中美关系
因此对特朗普而言,“关税”这场博弈,时间拖得越久,对美国越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