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朝以来,应该如何对待武将和军权,这个问题一直都是没有解决的,宋朝从一开始就防备汉人武将掌握绝对的军权,因为历史之中发生了安史之乱,连圣君李隆基的铁通江山都被颠覆了,这成为了后面皇帝最忌讳的话题。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以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
消除瓦解汉人武将的军权是宋朝的老传统了,宋太祖时期自己通过武将的帮助当上了皇帝,却一招杯酒释兵权的解除了大家的军权,给武将虚职,看起来很荣誉,手中却没有真正的实权。
《续资治通鉴长编》里面提到宋太宗时期:朕选拔将校,先取其循谨能御下者,武勇次之。
这里宋太宗已经说的很明白了,选拔将军是那种能够服从文官命令的武将,打仗厉害和武功厉害的人不是选拔第一对象,这样做无疑就是自我废除了国家的军事战斗力。
太宗时代选拔武将优选服从文官统治,到仁宗时代发展的更加畸形了,古代中国从来都是文武分治,但宋仁宗时期武将最高首脑居然是文官。
《宋史·狄青传》“青起行伍而位枢密,议者以为不可。宰相文彦博以‘朝廷疑尔’迫其辞官,青怏怏而终。”
当时名将狄青攻打西夏百战百善,南方收付广西,平定蛮族叛乱,按照功劳应该封为枢密使,也就是武将最高位置,但宰相文彦博却以武将威胁国家安稳逼迫狄青辞职,最后一代名将狄青郁郁而终,整个北宋从狄青死后再也没有收回西夏地区。
朱元璋知道不是个人能力的问题了,而是国家制度出了问题,整个宋朝重文轻武,防备优秀武将,将武将当成是牛马一样对待,阉割武将的才能和军权,最后宋朝被辽金西夏蒙古轮番欺负羞辱。
朱元璋从制度上恢复了唐朝时期的军事制度,建立了职业军人制度,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军户制”。
《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九》载朱元璋诏令:“天下既定,军士宜各归卫所,屯田自给,以省民力。其军皆世籍,父死子继,兄亡弟及,永为定制。
有许多名将都是出自朱元璋建立的军户制度,例如明朝中期的戚继光和俞大猷就是典型的南方军户,但可惜的是从明朝中期开始,文官集团势力继续抬头,皇帝也开始不管事。
万历时代的文官集团已经和宋朝差不多了,最后一支戚家军为大明南征北战,南方抗击倭寇日本人,北方抗击蒙古人,指哪打哪,但结局却是连兵响都要不到,被文官集团下令全部坑杀。
从这之后大明的军户制度也就毁了,也没有士兵愿意为国家全心全意的打仗了,文官才是老大,军人都会被他们蔑称为丘八,宋朝的悲剧再一次重演,明朝最后也是亡在了后金这个重视武将和军权的政权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