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的东汉一代名将马援,他被打倒的幕后主使者到底是谁?

高旭评历史 2023-08-12 22:56:01

东汉顶级六大家族已经介绍过四家:阴家、马家、窦家、梁家。

明章之治(3):东汉第一权贵外戚出场,阴丽华的弟弟为何会被她儿子诛杀?

一公、两侯、三公主,东汉开国后最显赫的家族是谁?刘秀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西汉末年,整个凉州是哪三大豪族说了算?

王莽手下当过差、幼时玩伴是皇帝、白手起家成为大富翁,这些都比不上他更精彩的下半生!

按说这三家都来自凉州,本应彼此扶持,结成利益共同体。

马援怎么也没想到,最后坑杀马家的竟然是好兄弟梁统的儿子。

这事说来话长。

48年,南方武陵郡五溪蛮暴动,武威将军刘尚前去征剿,冒进深入,结果全军覆没。

时年六十二岁的马援再次请命南征。

年纪那么大,还要掌兵,这犯了刘秀的大忌,一旦他走后,自己的儿子还能不能压得住你?

毕竟,你先投王莽,后效力隗嚣,忠诚度这关你就不及格。

刘秀怎么想的,马援不知道,他始终信奉自己的人生信条: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首战,马援大胜,斩俘两千余人,余下蛮人南逃壶头。

汉军追到下隽后,前面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经壶头山,一是经充县。

壶头山,路近,但山高水险。充县,路远,粮运不便,但道途平坦(军次下隽,有两道可人,从壶头则路近而水嶮,从充则涂夷而运远)

马援的副手耿舒(六大家之一的耿家),坚持从充县出发,马援则认为,进军充县耗日费粮,不如直进壶头,扼其咽喉,充县的蛮兵定会不攻自破(及军至,耿舒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扼其喉咽,充贼自破)

自云台二十六将退下舞台后,马援隐隐然已成东汉第二军神(仅次于刘秀)。马援掌兵,刘秀虽然心存芥蒂,但对马援的军事能力,刘秀表示完全认可:伏波论兵,与我意合。

刘秀最终同意马援的方略(以事上之,帝从援策)

之前到处救火无一失手的马援这次遇到了难题(进营壶头。贼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会暑甚)

1、蛮兵据高凭险,紧守关隘,不再主动出战;

2、当地水势湍急,汉军船只难以前进;

3、天气极端炎热

三重打击下,汉军伤病减员十分严重,马援本人也病倒了(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

这种情况下,一般的主帅很难再拢住军队,但是马援仍旧让士兵们保持高昂的斗志。

他先解决天酷热问题,马援下令将靠河岸的山边凿成窟室,以避炎热的暑气(穿岸为室,以避炎气)

随后拖着重病之躯,坚持到前线视察敌情,士兵们都哭了!(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

然而,副将耿舒对之前的争议仍耿耿于怀,他趁机写信给其兄耿弇,暗地告了马援一状,耿弇自然要为兄弟出头,当即奏知刘秀。

刘秀派虎贲中郎将梁松去责问马援,梁松到时,马援已死。梁松乘机诬陷马援,刘秀大怒,追收马援新息侯印绶。

梁松为啥那么痛恨马援呢?

说来和马援自己也有干系。

有一次,马援患了重病,梁松前来看望,在病床下单独拜见,向马援行礼(初,援尝有疾,虎贲中朗将梁松来候之 ,独拜床下,援不答)

按理说,梁松这么做已经尽到礼数,而且贵为驸马爷,朝中大臣无不让他三分(梁伯孙,帝婿,贵重朝廷,公卿已下莫不惮之),马援起码面子上还要作作样子。

马援牛逼,就是给你来个拒不还礼。

马援的儿子都看不下去:伯孙(梁松字)是皇帝的女婿,在朝廷尊贵而有势力,您为何偏偏对他不肯答礼?

马援的理由很绝:我是梁松父亲的朋友,他虽尊贵,怎能不讲长幼的次序(我乃松父友也,虽贵,何得失其序乎!)

梁家和马家本是世交,就因为这么一件小事,梁松从此对马援心怀怨恨。

这次好不容易逮到机会,自然往死里整治马援。

可怜的马家人还不知马援究竟身犯何罪,让刘秀如此震怒,惶惧不安。马援的尸体运回后,马援的宾朋故旧不敢到马家去吊唁,家里人也不敢埋在家族旧地,只在城西草草埋葬了事。

曾经风光无比的马家瞬间跌落到如此惨境,令人唏嘘不已。

葬完马援后,马援的侄儿马严和马援的妻子儿女们到朝廷请罪。

面对马家的谢罪,刘秀顺势把梁松这个替罪羊扔了出来,拿出梁松的奏章给他们看,马援夫人知道事情原委后,先后六次向皇帝上书,申诉冤情,言辞凄切,刘秀这才下令安葬马援。

马援失势真的是梁松造成的?

怎么可能,背后都是刘秀的主使:

用兵方略是他首肯,再说马援拢住队伍,没有溃散,何罪之有?梁松出京前,刘秀就让他接管马援的部队,背后折射出的用意还不明显嘛?就是对他有戒心了。

光武帝再造汉室,在历代皇帝中绝对可以排进前十,阴谋陷害马援这件事的确做得不地道。

但是,咱们站在刘秀的位置上再思考下,也许就能理解他的操作:

1、马援是前朝旧臣,背景复杂,忠诚度首先存疑;

2、马援用兵能力极强,除了北境,大半个中国,包括凉州,交州叛乱都是他摆平的,如果刘秀不出,整个汉朝无人是其对手。

3、马援得军心。马援经常把朝廷的赏赐分给将士,吏士皆伏称万岁。

这样的人,你说皇帝慌不慌,怕不怕!

这次出征前,刘秀已经暗示马援,,借口他年事已高,而出征在外,亲冒矢石,军务烦剧,实非易事,没有答应他的请求(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

马援啊,你为什么就不能像云台二十六将那样,乖乖交出兵权,回京做个闲官呢?之前用你无非因为你久在凉州,没有根基,谁想到你隐隐然有光武帝第二的苗头。

马援不接这茬,非要请战,当场给光武帝秀了一把:飞身上马,手扶马鞍,四方顾盼,一时须发飘飘,神采飞扬,真可谓烈士暮年,老当益壮。

问题是你如此雄风,让刘秀怎么想?

刘秀再不愿意你领兵,也找不到更合适的借口,只能苦笑到:瞿铄哉是翁也!

现在马援你进兵不利,正是夺你兵权,打压你的最好时机!

有威望、有能力、得军心的将领,无论在哪朝,都是皇帝重点的防范对象。无非程度不一而已,如果皇帝年轻点,本人就能打,自然会更宽容,如果皇帝老了,或者本人就不善于带兵,那对不起,功劳越大,他对你的猜忌心就越重,毕竟谁也不能保证你就不会反,不会成为第二个司马懿,皇帝不敢赌,也赌不起(岳飞个人觉得还真不是死于秦桧之手,有时候考据越是详细反而偏离了事情的本质,对皇权产生威胁,必然会被皇帝除去,就是那么简单的逻辑,类似例子在历史上实在是数不胜数)

只有少数会明哲保身,小心翼翼踩过这套钢丝的人,才能走到最后(大家猜猜是哪位大神?)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