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康熙三十五年,农历三月的中原大陆上已然开始进入初春时节,而在与大陆相隔一道海峡的宝岛台湾之上也开始进入草长莺飞的时节。在台北府的一座富丽堂皇的宅院内,宅院的门楣上挂着一个牌匾,牌匾上写着四个大字:靖海侯府。

在侯爵府里的一间书房内坐着一个老人,老人须发皆白。此时老人正在写一道上给皇上的奏疏。这个老人正是我,我叫施琅,字尊侯。号琢公。这座府邸是我自己盖的,但是爵位是朝廷赐给我的。我之所以能坐到这个位置也是皇上的恩德。皇上算是伯乐。要不是皇上理解我,重视我,赏识我。

我恐怕会一直在北京城里困着。但是近年来我也觉得自己身体非常不好,为了不耽误朝廷治理台湾的事情。我决定给皇上上一道奏疏。这样即便我有一天不在人世,皇上也知道该怎么治理台湾。在奏疏上,我把我的经验都写上了。

而且还推荐了一些我觉得可以治理好台湾的官员。写完了奏书我也放心了。我这一辈子,经历的事情太多了。现在回想起来真的觉得挺奇特的。我陷入了沉思。。。。。

我生于大明天启元年,我的家乡在福建泉州晋江龙湖镇人。我的家族曾经也是大家族,祖籍在河南固始县。我的祖先叫施柄曾经做过南宋时期的官员。后来我们家族从河南迁到了福建。到我祖父施玉溪这里已经很多代了。我家虽然是在乡下但是也算是家道殷实。我父亲叫施大宣。

父亲生了我们兄弟三个,我排第二,哥哥早夭,只剩我和弟弟施显。我出生的这一年,大明王朝进入了摇摇欲坠的时光,朝廷里党争日益扩大,乌烟瘴气。天启皇帝只喜欢搞木工,把朝政都交给了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处理。还好我们家族中没有在朝廷做官的,所以避开了这些事情。

但是朝廷还总是派出人来催缴各种苛捐杂税。我的祖父和父亲为人又比较和善,而且乐善好施。所以渐渐的就开始家道衰落。但即便如此,父亲依然给我请了老师在家里教我读书,因为我出生时相貌奇特,父亲觉得我以后应该会封侯拜将。

我虽然聪明但是不喜欢读那些八股文死书,但却喜欢舞刀弄剑的。于是父亲又给我找了一些武术上的师傅来教我习武。我很高兴,于是很认真的学习各种武艺还有一些两军操练的书籍。很快的我成长了起来,这些年中,天下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各地的起义军风起云涌还有关外的清朝也日益崛起。

朝廷里几次颁布各种征兵的信息,我想去投军。父亲觉得我还小就没有同意,而且也觉得局势太乱了实在不好判断,打算再观望一下。终于在我十七岁的时候,父亲和我都终于下定了决心出去从军。我从军之后因为比较能征善战,于是被升为千夫长。

后来跟随在郑芝龙大帅身边的叔叔施福听说我从军后把我调来他的身边,担任副指挥。我自然很高兴。后来听说泉州附近也有人造反于是我派兵去收缴。降服了不少人马。正当我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听到了一个消息,原来是从北方传来消息。

建立200多年的大明朝竟然被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给消灭了。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之上。听到这个消息时大家都有所慌乱。很快又听说李自成的军队在山海关被打败,逃回了陕西,一直在关外的清军进了中原。

这时郑芝龙大帅告诉我们,让我们暂时停止行动回到泉州等待下一步的计划。这时从南京传来消息,督师史可法和马士英等人立了崇祯皇帝的堂兄弟朱由嵩为皇帝,建立了弘光政权。他们按功封爵升官。把我也提为了副总兵。但是我的老上司郑芝龙元帅对他们的这些安排不屑一顾,而且他也觉得这些人长不了。

果然不出所料,还不到一年时间,弘光政权就倒台了。郑芝龙元帅带着我们一起去福建拥立大明的另一个藩王唐王朱聿键为皇帝,建立隆武政权。我也因为军功被封为左冲锋职位。而郑芝龙元帅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郑元帅好像无意抗清。我也闹不明白是咋回事。后来隆武帝催了几次。

郑元帅没办法才让我和黄道周老先生一起带兵去福建的门户仙霞关驻守。在这儿呆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听说清军已经打下了很多地方。我赶紧让手下严密防守。但是从朝廷里却传来令郑元帅的指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