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皇子——读书的王爷诚亲王允祉回忆录(一)

生远说历史 2023-06-10 07:46:09

大清雍正十年闰五月,此时京师北京城已进入初夏时节,在紫禁城后面有一座高高矗立的景山,这个山对于紫禁城来说是一种风水上的靠山,是当年大明王朝建都北京,修筑紫禁城而推起来的一座土山。后来又推了好多煤,称为煤山。

煤山脚下有一颗歪脖树,被挂着很多锁链,这个树因为结束了大明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的性命而被后世人认为有罪而被挂着链子。煤山上有几个亭台楼阁,这里虽然风景很不错,但是有人却无福欣赏。

在煤山的半山腰有一座亭子叫永安亭,亭子不大。但是常年关押着一个人,这个人身穿旧袍子,很是狼狈。当年的他也号称大清少有的才子王爷。这个人就是我。我姓爱新觉罗,名允祉。我之所以被关押至此,完全要归功于我的那个心有城府且猜忌心很重的四弟,当今圣上雍正帝胤禛。

我还得知这个山上不仅是我一个人关押,在山下的寿皇殿里还关押着一个王爷。他是十四弟允禵,是当今皇上的亲弟弟。可惜我们无缘得见因为都是罪人出身。且他被关押的时间要比我长。 我被关押至此其实是我预料得到的,甚至是从皇阿玛圣祖爷驾崩那天我就能够猜出来了。新君不管是谁,对于我们这些昔日的政敌下手都会很厉害。

能够侥幸的大概只有老五允祺,老七允佑他们了,他们虽然也序齿在前但是没有被卷入旋涡所以能够避免遇难,我虽然一直帮万岁爷处理各种书籍的编写,本来应该也能洁身自好,但是我在太子二哥和大哥允褆之间曾经掺和过。而且我知道老四为什么要关押我绝不仅仅是因为十三帝葬礼的事情。

因为我太得知识分子的心了,让四弟不放心。现在来说我其实是后悔的,因为我也曾动过当太子和皇帝的念头。只是没有人脉没法过多的付诸实践。但即便如此也让新君很头疼。我如今被关押至此,后悔也来不及了。竟然无事可做。无书可读不如想想以前的事吧。。。

我出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我的家族是一个大家族,圣祖康熙爷是我的皇阿玛,荣妃马佳氏是我的皇额娘。我还有三十四个序齿的兄弟和二十来个妹妹。我在皇阿玛众多皇子中排行第三,也算很靠前了。但是我一点都不能放松,大哥允褆好勇喜斗,二哥允礽身份高贵,嫡子出身被立为太子。

自然不是我能比拟的,但是论出身,论才学,我也不比大哥,二哥差。我的额娘荣妃马佳氏也算很受皇阿玛宠爱,给皇阿玛生了好几个孩子,但是长大的 孩子只有我和妹妹固伦温宪公主。皇阿玛担心我的健康,于是将我给交到他信任的内大臣焯尔济处收养,皇阿玛后来告诉我,他幼年也被送出去过。一直到8岁登基才回到紫禁城居住。

我幼年很受皇阿玛重视,加上我天资在众兄弟中位列前茅,我六岁开始入上书房读书。皇阿玛督促我们读书很严格,往往是天不亮时,我们就要去读书了,很多大臣都觉得我们很遭罪。但是皇阿玛为了天下,为了江山不想我们成为膏粱子弟。

经常在一天上朝结束后还来上书房检查我们的功课。告诉我们大清朝没有不读书之皇子。而且皇阿玛在培养我们读书的同时也督促我们练习骑射。先学拉弓,再学射箭。往往一天结束后,我的胳膊都是酸疼的。但寒来暑往我们也都坚持下来了

慢慢的我的骑射也在众阿哥中拔得头筹,所以我不是那种只会读书的文弱书生。我经常陪同皇阿玛去围猎,皇阿玛让我和他比骑射,我努力射到了不少猎物。在我刚满十岁的时候,就第一次陪同皇阿玛巡幸塞外。我也见识了很多新鲜的事物,在此后的很多年里,每次皇阿玛出巡祭祖,视察河工的时候,我都奉命陪同。

大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6岁的我第一次单独奉旨出行,来到了山东的曲阜,在建好的孔庙前朗读碑文,祭祀孔子。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到了天下读书人心中的至高之处,皇阿玛让我来是希望我能够吸收汉文化的精神,也是告诉天下人,我们满洲人也是尊师重道的,让天下读书人心服口服。

大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皇阿玛在解决了三藩,台湾等问题后,将矛头对准了西北准噶尔部的噶尔丹。这个噶尔丹一直想恢复当年他们蒙古的风光,为此不惜勾结沙俄来搅扰大清的安定之前因为三藩和台湾,皇阿玛一直设法安抚他,可他却不知收敛。于是皇阿玛在处理这些问题后,决定亲自对他发出讨伐。而且联合了其他受噶尔丹欺辱的蒙古部落。

我和大哥等年长的阿哥陪同皇阿玛出兵,我领镶红旗大营。在大战开战之前,皇阿玛召开战前会议,商量对敌战术。我主动站出来发表我的想法:“儿臣认为,如大将军费扬古所奏,迟延五六天出兵,待大军集结后在出兵翁金口。

此事不可。因为噶尔丹的人马出现在巴彦乌兰地区,若是迟延五六天,等大军到时,噶尔丹贼军定然不在此处。准噶尔人数不多,所以采取的是游击战术。

中路大军行进缓慢,应当先发一支先锋军包围过去,然后假以信件催促右路部队出击。让敌军没有防备,然后迅速合围一举拿下”皇阿玛夸赞我很懂战术。于是同意我的建议。果然将噶尔丹军的部分人马一举击溃。拿下了首战告捷,我也带着镶红旗的八旗队伍给皇阿玛压阵,我第一次就献出了很好的策略。

使得皇阿玛对我很满意,于是在第二次皇阿玛再次亲征噶尔丹时,点名要我陪伴,并且出谋划策。皇阿玛还和八旗众将以及其他阿哥说,上战场冲杀固然英勇,但若如三阿哥会用兵更是不易。两次的出征也给我攒下了不少的威望。

未完待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