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伴侣相处时,我总会不自觉的想起童年没有安全感的经历,这是病态的爱吗?为什么会这样?

陈曼心理 2024-09-25 16:16:17

我们常说,背叛的发生往往会摧毁一个人在关系中构建起来的安全感,让人感到痛苦和恐惧。但奇怪的是,有的关系虽然没有发生背叛,可依旧会频繁让人体会到不安全。

最近,就有人提问:

我跟伴侣相处时、跟他吵架时、跟他冷战时,总是能不自觉地想起童年那种没有安全感的感觉,那种爹不疼妈不爱的感觉。

但我又很爱他、根本离不开他,想努力让他更爱我、依赖我。我这种是「病态的爱」吗?为什么会这样?

在关系中频繁体验到童年时期的经历其实是创伤反应的一种典型表现,说明你此时陷入到了童年时期类似的关系模式里,对于此刻的你来说,比起执着的改变对方,寻求对方的爱和依赖,也许你更应该停下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先让自己从持续的创伤中走出来。

一提到创伤反应,我们大家所熟知的一般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这也是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屡次提及的一种心理健康疾病,它通常在一个人经历了或目睹了极其可怕或创伤性的事件之后发展而来。这些事件可能包括战争、严重的事故、自然灾害、暴力攻击、性侵犯或其他形式的身体或情感创伤等等。

一般来说,在经历了背叛这样的情感创伤之后,一个人就可能陷入到创伤后应激障碍里,产生诸如创伤再体验、回避、过度警觉等创伤反应。但不同于这种由单一事件引发的创伤障碍,我们今天要讲的则是由重复的、持续的创伤所造成的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CPTSD)。

如果说背叛这种单一性的创伤性事件会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而你所描述的这种缺乏单一触发事件,且在关系中持续存在的不安全感则更有可能是由更为复杂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所导致的,严格来说,它的触发点并不是关系本身,而是你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内化成的创伤模式。

在心理学上,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于长期、反复的人为创伤事件而形成的特定类型的精神障碍。正因为它形成的周期长且具有反复性的特点,所以具体到现实生活中,相较于单次的严重性伤害事件,绝大多数人可能对这种持续且相对微小的伤害是缺乏觉察的。

事实上,除了背叛这种严重的情感伤害以及身体虐待这种显而易见的物理伤害,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情感忽视和言语否定通常也构成了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即便你成长在一个物质富足、父母看起来没有任何威胁性行为的家庭,你也依旧可能会因为这些“隐性伤害”而患上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

你也许会遭受到父母持续的情感忽视,比如当你尝试表达自己的需求时,得到的是他们自以为好心的建议和干涉,这导致你人生中的每一个决定都脱离了你自己的本心,你开始对表达自己的需求本身产生了恐惧;

你也许生活在一个长期被打压和否定的环境里,不管你的表现如何,父母总是会从中挑出那些不符合要求、做得不够好的点来“鞭策”你,导致你把这种否定逐渐内化成了一种持续的自我攻击,由此形成了关系里深深的不配得感和自卑情绪;

你还可能长期处在一种不安全的家庭氛围里,比如父母随时随地都可能展开激烈争吵,又或是因为你犯了一个错误就大发雷霆,或者是当你求助时给予的不是及时的支持而是持续的忽视和否定,这都会导致你对周围环境变得非常敏锐,形成一种持续的低安全感,时刻活在被抛弃的恐惧里。

简而言之,造成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通常是过往经历中一直被强化和重复的那些负向体验,当你在这种长期的创伤体验中呆得越久,这些忽视和否定就会内化成一种情感模式持续的伴随你,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便脱离了原生家庭的那个环境,已经进入了一段与父母之间完全不同的亲密关系,你也依旧会在新的关系里感到不安全的原因。

通常来说,处在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人在创伤体验被激活时,会有以下这几种典型表现:

01情绪闪回(Emotional Flashbacks)

情绪闪回指你在和他人相处过程中突然发生的强烈情绪反应,而这种反应大多与过去的创伤事件相关联。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伴侣可能只是出于关心的目的在饭桌上劝导你别只盯着一个菜吃,多吃一点其他的,你可能一下子就感觉到冲顶的怒火和烦躁,忍不住对他发飙,因为对方的这种行为让你想到了过往的家庭生活中,一直在饭桌上不停念叨的父母,以及每次被强迫吃自己不想吃的食物的心情。

比如你和伴侣一起看电影,提到某个情节时,对方据理力争你们在某部片子中看到过相似的演员,可是你十分确定对方是另一个角色,可是伴侣就是不听,你突然感到崩溃,甚至大哭起来,因为这些让你想到了童年那个不允许表达,即便表达了也孤立无援的自己。

复杂性创伤障碍就像从童年时期就开始埋藏在你身体内的一个引爆装置,任何微小的火种都可能引发你内在情绪的大爆炸,这也许并不是因为对方真的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而是这些细小的事件叠加在了你原始的创伤上,而你把积压起来的情绪宣泄在了你现在的伴侣身上。

当情绪发生闪回时,不可避免的就会带来或战或逃的反应,战就是直接和伴侣发生冲突,逃则是把这种情绪压抑在心底,拒绝去面对这个问题。

02毒性羞耻感(Toxic Shame)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还会让你产生一种毒性羞耻感,这种毒性羞耻感具体表现为你会不停地向内攻击自己,认为自己不配得到一切,感觉自己非常渺小、失败甚至是没有价值。

这种毒性羞耻感大多来自于童年时期被否定的经历,因为没有在原生家庭里得到足够的支持,所以你从小到大几乎都是在寻求认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你会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因为这几乎构成了你自身全部价值感的来源。

因为过于害怕被他人否定和不喜欢,所以你总是力争完美,在批评尚未到来之际就提前在心里否定和攻击自己,代替童年时期的父母不断地挑自己的毛病,你将批评内化成了一种持续的自我攻击,觉得自己不会被任何人爱,时刻处于被他人抛弃的恐慌之中。

03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y)

因为没有被全然接纳过,所以你压根儿也不知道被爱是一种什么感觉,你非常难以信任他人,因为从小的经历告诉你,只有优秀才能被爱,而被拒绝则会引发你强烈的自我价值危机,这些特质组合起来就会让你形成一种社交焦虑,即害怕和他人互动,担心被评判和拒绝。

具体到亲密关系里,你会变得特别敏感和警觉,伴侣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你强烈的情绪波动,因为你的内在一直处于一种时刻警觉的状态中,比如伴侣稍微有点不耐烦,或者说了什么带有攻击性的话语,你就会立刻联想到自己被抛弃的场景,认为这段关系即将走向结局。

这使得你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一段关系里,你希望从伴侣身上得到全然的接纳和爱,但是自己又不能给予对方充足的信任,也害怕自己的付出会遭到拒绝,所以你在亲密关系中总是处在一种矛盾又痛苦的状态里,既接不住爱又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

也正因为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形成原因更复杂,持续时间更久远,所以想要从这种创伤中走出来,你往往需要花费巨大的努力,必要的时候甚至需要去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建议。

当然,关于如何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你也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进行简单的自我调节:

哀悼自己的创伤

明白这一切的发生并不是你自己造成的,所以你无需自我厌恶,当你闪回到过去的情境中时,你可以化身为长大后的自己,去和当时的处境进行抗衡,比如把压在心底未说出的话表达出来,你也可以去拥抱当时那个弱小无助的自己,引导她把自己的痛苦发泄出来。

不论以何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看见并允许创伤的存在,正视自己的经历,唯有真正看见他们,你才能实现疗愈。

缩减内在批判者

对于陷入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来说,最需要面对和抗争的其实就是那个在不停的自我攻击的内在声音。

你可以尝试着在内在批判声音响起的时候站在另一个视角上和他辩论,如果他挑出了你的一个毛病,你就再找出一个可以与之抗衡的优点,比如你身边的某个人对你说了一句不耐烦的话,你的内在评判者可能会告诉你“看吧,你果然不招人喜欢”,那么你就可以回之以“对方只是今天心情不好,并不是我的原因”。

总之不要顺着自我评判的那个声音去思考,不要把内在评判当成唯一真理,学着去阻碍他干扰你对自己价值的认知,当你干扰的次数足够多,内在评判就不会成为你的惯用认知路径了。

寻找自己的再抚育代表团

虽然童年的经历无法挽回,但是你现在的环境却是自己可以选择的,你可以给自己选择喜欢的朋友、伴侣,你也可以去往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远离那些容易触发自己创伤反应的人,和让自己感觉舒服的人待在一起,重新把自己养育一遍,而这些你自己选择支持者就是你的再抚育代表团。

对于绝大部分陷入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来说,过往的经历已经是无可挽回的了,这并不是你的选择,也不是你的错误,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你从此就无法拥有健康的关系,得到全然的爱了。

所谓成长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救赎自己的过程,你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了,也有足够的力量和勇气去保护当初的自己了,只要你自己不放弃自己,那么治愈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当你敢于直面创伤,不再逃避问题时,你自然会在爱与被爱中建立起健康幸福的关系,也不会再用“是不是病态”这样的方式来攻击自己了。

0 阅读:2

陈曼心理

简介:专业解答情感问题,教你如何理性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