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七月底,日本神奈川县座间市,都会被55万株向日葵染成金色海洋,游客们在花海里拍照留念。
没人会想到,这座明媚的城市角落藏着一栋散发腐臭的木质公寓。
2017年10月30日,当警察推开绿丘六丁目那扇小门时,眼前场景让所有人毛骨悚然 :8个保温箱里整齐码放着9颗腐烂人头,猫砂下露出碎发和指甲,浴室瓷砖缝里卡着的骨渣,厨房垃圾袋里混杂着240块被肢解的尸块。
而这一切,都出自 27 岁的 上吊师 白石隆浩之手。

1、
2017年10月24日,23 岁的田村爱子已经失踪3天。哥哥登录她的推特,发现满屏都是“妈妈走了,我也不想活了”的留言。私信箱里有个叫“上吊师”的账号,对话记录却被清空。
通过另一位曾和“上吊师”聊过天的岗田女士,哥哥得知,这个自称“想一起自杀”的男人,曾温柔地安慰情绪低落的岗田,还说要介绍她去酒店工作。
警方调取监控发现,爱子失踪当天出现在JR八王子站台,5天后又在相武台前站和一名男子并肩离开。
10月29日,上吊师终于联系岗田:要不要帮你自杀?
带着警方给的监听器,岗田走进座间市那栋狭小公寓,刚坐下就闻到刺鼻臭味。

当警察推门而入进行搜查时,这个叫白石隆浩的男人指着屁股下的保温箱:她就在里面。
打开保温箱,猫砂下露出一颗女性人头。法医鉴定显示,9 名受害者都是被绳索勒颈窒息而死,颈部有明显挣扎痕迹,躯干和四肢被锯子砍得粉碎,部分内脏被煮熟,生殖器官遭严重破坏。
现场搜出的绳索、锯子、菜刀上沾满血迹,卧室抽屉里还藏着受害者的学生证、银行卡,这些都是白石隆浩从死者身上搜刮的战利品。

从 2017 年 8 月到 10 月,短短三个月,白石隆浩在推特上专挑有自杀倾向的人下手。
第一个受害者三浦瑞季,21 岁养老院护工,被他以帮忙租房为由骗走51 万日元,迷晕后先奸后杀。接着是三浦的男友西中匠吾,上门寻人时被迷药放倒。
之后是19岁女大学生更科日菜子、26 岁产后抑郁的家庭主妇藤间仁美,甚至包括 15 岁的高一女生石原红叶。最小的受害者才15岁,最大的26 岁。
8女1男,全因在网上流露轻生念头,落入白石的陷阱。
他的作案模式几乎固定:先在推特私信我也想自杀,我们做朋友吧,用温柔体贴卸下对方防备,约见面时在饮料里下迷药,勒死后侵犯尸体,再用锯子和菜刀肢解,人头藏进保温箱,躯干切成小块混着垃圾扔掉,内脏煮熟除臭。这套手法,他竟是从网上搜索教程现学现用的。

2、
白石隆浩的堕落之路,像一面镜子,照出社会边缘人的扭曲人生轨迹。
童年时的他是老师眼中的省心孩子,初中当学生干部,参加棒球社,父母离婚后却突然崩塌。
17岁那年,他第一次吞安眠药自杀,失败后开始频繁换工作:商超店员、汽车零件销售、柏青哥店员工,最后在风俗店当 皮条客,甚至出卖肉体。
2017年因诈骗被缓刑,找工作屡屡碰壁。回到父亲家后整天上网。当他在推特上看到有人发帖 “想自杀” 时,心底的恶念找到了出口:既然没人需要我,那就让同样痛苦的人陪我一起消失吧。
他注册小号 “上吊师”,假装共情那些绝望的灵魂,实则把他们视为猎物。

日本社会对 “安静内向” 的宽容,成了对他最好的保护。邻居们不敢相信,这个平时穿黑衣服坐在门口玩手机的年轻人,屋里竟藏着 9 颗人头。
前同事说他教导后辈很温柔,就连警方最初也以为这是一起普通的协助自杀案。但当真相揭晓,人们才惊觉:那个在便利店买猫砂和电锯的普通青年,早就在黑暗中化身恶魔。
但更令人发寒的是,白石隆浩在庭审中坦言:杀第一个人时还有负罪感,第二个人就习惯了。我喜欢掌控别人生死的感觉,尤其是看到她们昏迷时,觉得自己像神一样。
他甚至在狱中向记者描述分解细节:锯子锯到骨头会卡住,得用菜刀砍,内脏煮的时候要加泡菜调料,不然臭味散不掉。
法庭上,他对罪行供认不讳,却妄图用 “精神病” 脱罪。当鉴定医师证明他神志清醒后,他立刻改口:“我只是在追求个人快乐。” 这种对生命的漠视,比犯罪本身更令人恐惧。

3、
2020年12月15日,东京地方法院判处白石隆浩死刑。法官说,他利用受害者的心理创伤,以协助自杀为名实施抢劫、强奸、杀人,手段极其残忍,且毫无悔意。
而此时的白石隆浩,全程面带微笑,仿佛在谈论别人的事。他还在狱中淡定地说:我知道会判死刑,不上诉。
这起案件震惊日本社会,更暴露出网络监管的漏洞。警方发现,白石隆浩的多个推特账号曾发布大量自杀诱导内容,却从未被平台封禁。
案发后,日本政府要求社交平台对搜索“自杀”关键词的用户,推送心理援助热线,民间组织也开始关注网上的自杀群体,防止悲剧重演。

如今,那栋曾藏着9颗人头的公寓早已换了主人。2019 年,41岁的安川正志以每月 1.1 万日元租下这里,他说:知道发生过什么,但租金便宜,环境安静。
如今,座间市的向日葵依然每年盛开,金黄花海与那栋凶宅仅隔了几条街。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当年警方喷的青色勘查剂还留在墙上,浴室地板缝里似乎还能闻到腐臭味。当阳光透过小窗照进来时,没人能想起,这里曾是9个年轻生命的终点。
参考资料:
https://www.sbs.com.au/news/article/how-japans-suspected-serial-killer-went-from-quiet-child-to-sex-trade-scout/tv7823xhh
https://www.nytimes.com/2017/11/01/world/asia/japan-serial-killer-takahiro-shiraishi.html
https://www.straitstimes.com/asia/east-asia/inside-the-mind-of-a-serial-killer
https://genwhypod.com/blogs/the-generation-why-podcast-blog/takahiro-shiraishi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akahiro_Shiraishi#cite_note-13
https://www.straitstimes.com/asia/east-asia/inside-the-mind-of-a-serial-killer
https://www.sbs.com.au/news/how-japan-s-suspected-serial-killer-went-from-quiet-child-to-sex-trade-sc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