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特朗普的施压下,中、俄、伊举行了三方会晤。
在会议结束后,伊朗就硬气喊话美国,谈判可以,但必须先满足一个前提!
那么伊朗的要求究竟是什么呢?特朗普会答应吗?
信源:中俄伊北京会晤后,伊朗核问题政治解决有了眉目 2025-03-15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美国对伊朗的施压
最近伊朗那边的问题,又开始热闹了起来。
美欧又开始老调重弹,在安理会闭门会议上指责伊朗搞浓缩铀,醉翁之意不在酒,大家都明白。
英国代表更是直接威胁要重启制裁,看来是想把伊朗逼到墙角。
国际原子能机构这时候也来添乱,说伊朗60%纯度浓缩铀产量大增,都快接近武器级的90%了。
眼看着局势紧张,中俄伊三方在北京碰头了。
前脚“安全纽带-2025”联合军演刚结束,后脚就安排上这场重量级会晤。
中国副外长马朝旭主持会议,会后三方发表联合声明,提出了中方关于伊朗核问题的五点主张。
声明的关键点包括,停止单边制裁,转而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问题。
制裁施压和军事威胁是局势升级的根本原因,需要消除这些根源,必须遵守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
伊朗在中俄面前承诺不发展核武器,坚持核能的和平利用,并将全面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呼吁美国展现诚意,尽快重返谈判。
伊朗的表态已经很明确,也充分考虑了中俄的立场,美欧应该可以放心。
只要不再针对伊朗,加上中俄的担保,伊朗发展核武器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其实伊朗也并非拒绝谈判,而是反对在美国的压力下进行谈判。
伊朗外长表示,可以考虑通过第三方国家如阿曼进行间接谈判,阿曼之前曾调解过美伊关系,具备一定的经验。
同时伊朗也对美国提出了要求,对话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极限施压策略是行不通的。
伊朗态度都这么明确了,现在就看美欧怎么做了。
美欧别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谈判是商量事情,不是发号施令。
同时他们也得拿出实际行动来,光嘴上说说没用。
伊朗的要求
伊朗现在内外交困,处境艰难,中东局势动荡,“抵抗之弧”受创,让伊朗失去了重要的战略支点。
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政策更是雪上加霜,制裁大棒挥舞得虎虎生风,把伊朗经济搞得够呛。
2025年的伊核协议也快到期了,国际社会对伊朗核问题依然分歧严重,伊朗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美国对伊朗实施极限施压政策,伊朗的石油产业和无人机制造业等关键领域遭受了严重的制裁冲击。
同时,以色列的军事威胁始终存在,虽然其摧毁伊朗核设施的言论更像是施压手段,但依然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美欧在核武器问题上对以色列采取相对宽容的态度,却对伊朗的核计划严加限制,这种双重标准使得伊朗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不信任感加深。
经济管理不善导致货币贬值、通货膨胀,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怨声载道。
为了躲避西方的制裁,伊朗的经济体制也变得畸形,灰色产业泛滥,国家财富流失,特权阶层从中渔利。
为了控制通胀,政府又不得不提高利率,抑制了企业发展和就业,形成了恶性循环。
为了维持基本的民生,政府只能把出口石油赚的外汇用来补贴食品和能源,国家发展资金就捉襟见肘。
这经济结构就像个死结,就算美国解除制裁,短期内也难解决。
内外夹击之下,伊朗也不得不考虑核武器这个选项,国内一些议员和军方人士公开主张发展核武器,认为这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手段。
从战略上看,维持核模糊战略,也就是有能力造但不真造,可以作为跟西方谈判的筹码,迫使对方解除制裁。
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明确表示不发展核武器,这也展现了伊朗的战略克制。
伊朗心里明白,一旦跨过核门槛,就没了谈判空间,还可能招来更严厉的制裁和军事打击。
所以伊朗的底线是,对话必须平等,拒绝任何形式的极限施压。
伊朗也表示愿意在第三方,比如阿曼的斡旋下进行间接谈判,这说明伊朗还是想和平解决问题的。
中俄的“撑腰”
中俄伊北京会晤在这个节骨眼上召开,意义重大,三方达成共识,反对单边制裁,强调通过政治外交手段解决伊核问题,坚持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
中国在会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出了五点主张,呼吁美国拿出诚意,早日回归复谈。
俄罗斯也表达了类似的立场,共同为伊朗提供安全保障。
对伊朗来说,中俄的支持非常重要,这增加了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回旋余地,不用被迫打核这张牌。
中俄伊的合作,为地区稳定和伊核问题的和平解决带来了希望。
伊核问题的症结,在于美国不愿放弃强权政治思维。
多年来,美国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政策没啥效果,反而加剧了地区紧张。
要打破僵局,美国得先承认政策失败,放弃极限施压,跟伊朗平等对话。
美国得正视自己在伊核问题上的责任,承认强硬态度和不合理制裁是问题悬而未决的主要原因。
同时,美国还得重新审视对以色列的政策,别过度偏袒,更不能放任以色列威胁伊朗安全,只有这样,才能为重启伊核谈判创造条件。
除了争取外部支持,伊朗也得积极推进内部改革。
他们需要整顿经济秩序,打击灰色产业,消除腐败,把国家资源用于改善民生。
同时,也得进行深层次的经济改革,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摆脱对石油出口的依赖,增强经济韧性。
改革肯定会有阵痛,伊朗政府得谨慎权衡改革的力度和速度,别引发社会动荡。
伊核问题的未来有很多种可能性,理想情况下,各方能通过谈判达成新的伊核协议,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解决彼此的核心关切。
中俄可以发挥更积极的斡旋作用,推动各方对话。
但如果美国继续强硬,拒绝与伊朗平等对话,伊核问题就会继续僵持下去,地区局势也会进一步升级,这对中东乃至全球的和平稳定都是严重的威胁。
笔者认为
伊朗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伊朗能否成功突围,取决于内外政策的调整,也取决于各方能否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和智慧。
这不仅关系到伊朗的命运,也关系到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乃至全球的核不扩散体系。
那么在多方博弈的复杂局面下,伊朗的核问题究竟该走向何方,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