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来一个大消息,印度,日本都想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福泽古今 2023-09-24 20:20:42

图为日德印巴四国外长

在近日的联合国会议期间,日本、德国、印度和巴西为了“入常”,召开会议进行造势,美国总统拜登欲削弱中国和俄罗斯在联合国的话语权,为四国“入常”造势开绿灯。那么问题来了,作为战败国的日德明知没希望,为何还要造势“入常”?印度和巴西申请“入常”,有多大希望?联合国在未来会不会作出重要改革?关于以上三个问题,我将从日本、德国、印度和巴西四国21日在纽约召开了外长会议谈起。

据外媒报道,9月22日力争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日本、德国、印度和巴西四国21日在纽约召开了外长会议。报道称,日本外相上川阳子在会上提议,瞄准2025年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时机进一步造势,就安理会改革充分利用所有成员国参加的谈判机制。会议还发表了联合声明称,安理会职能失灵“显示出当务之急是实施全面改革,以更加反映出地缘政治层面的现实。

第一个问题:作为战败国的日德明知没希望,为何还要造势“入常”?

作为战败国的日德明知没希望,为何还要造势“入常”?

首先,日德两国正是急于摆脱二战发起国的身份,才要造势“入常”。日德两国已考虑到自身的“先天缺陷”,所以与印度和巴西组队“入常”,目的就是与这两个国家捆绑到一起,以降低二战中被侵略国家对日德的反感度。而且就算入不了常,退而求其次在世界各国面前展现了自己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的正面形象,这对提升日德两国在联合国中的国际形象是最直接的方法。

图为德国汽车生产线

其次,日德两国庞大经济体量使得他们不满足于目前在联合国所拥有的话语权。日本和德国在二战时的工业体系就在全世界排名前列,虽然战后日德作为战败国,在战后进行了相应的战争赔款,但是凭借其完备的工业体系和雄厚的工业基础,两国国内的经济状况很快恢复。而且直到现在日德两国仍能吃到红利,日德两国的汽车畅销全球,目前日德两国的GDP总量仅次于中美两国。

图为驻德美军

最后,美国的大力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美国在联合国独一无二的地位,使得美方的提议向来都会在联合国会议上收获众多拥趸。现在日德两国正好借着美国的支持推进自己的“入常”进程。另一方面,日德两国也有自己的小算盘,美国在日德两国都有驻军,日德两国想通过“入常”获得更高的国际地位,以增加自主权,减小美国对其决策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印度和巴西申请“入常”,有多大希望?

印度和巴西申请“入常”,有多大希望?

图为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联合国发表讲话

从国际影响力来看,虽然印巴两国作为实力不俗的发展中国家,现在经济也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是总体来讲,印度和巴西只能称得上区域性大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能与现有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相提并论。早在2005年,德日印巴四国便组成了“四国联盟”(G4),想相互扶持一起“入常”,虽然这有助于印度和巴西在日德两国的加持下扩大印巴的国际影响力,但是这种绑定关系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最明显一点就是,成员越多遭受的反对就越多。此前俄罗斯表达出支持巴西和印度“入常”,但是同时也对德日“入常”明确地表示出反对意见。

从印度和巴西“入常”的动机来看,争取“入常”以期得到“一票否决权”的想法也会遭遇重重阻碍。美国为了削弱中俄在联合国中的话语权,在去年提出限制五常“一票否决权”的提议,但是没有被通过。所以在今年又提出扩充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希望通过这种“注水”的方式来达到降低中俄两国影响力的目的。此外,印度和巴西会遭受其他国家的反对,毕竟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权”在其他国家看来就是一种特权,广大发展中国家自然希望拥有这种权利的国家越少越好。

第三个问题:联合国在未来会不会作出重要改革?

联合国在未来会不会作出重要改革?

图为乌克兰士兵送别亲人

联合国在短期内,大概率不会做出重要改革。俄乌冲突还未结束,俄罗斯与美西方国家的矛盾和分歧并没有达成有效的化解,美国基于己方利益在联合国推动的各项改革首先就会遭到俄罗斯的反对,手握一票否决权的俄罗斯会让美方的扩容计划难以实现。而美国把其盟友拉进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提案也很难被其他发展中国家接受。毕竟联合国是一个交流意见的场合,美俄如今剑拔弩张的局面很难妥协出一个双方都同意的改革方案。

图为联合国会议

然而从长期来看,联合国在未来难免要做出一系列改革,以适应新的变局。如果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联合国还是沿袭自二战后就形成的各项制度。从而使得各种国际事务在现有的联合国框架下都难以达成有效的方案,背离了联合国的宗旨,那么便会倒逼各个成员国积极参与到制度改革上来。

总的来看,在如今俄乌冲突还看不到结束之日的情况下,日德印巴四国的“入常”申请很难在联合国会议上通过。但是这四国的提议确实也反应出了目前联合国机制存在很多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各国应该在现行的国际秩序下,对联合国的制度做出合理且有效的调整。

作者:常有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号立场无关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