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自曝酒驾惹众怒:“余答应”戏外翻车,流量乞丐该醒醒了

娱乐小道士 2025-02-13 12:30:50

‍‌‌‌‌‍‌‌‌‍‌‌‌‍‌‌‌‍‌‌‌‌‍‌‌‌‌‍‌‌‌‌‌‍‌‌‌‍‌‌‌‌‌‍‌‌‌‌‌‌‍‌‌‌‌‌‍‌‌‌‌‌‌‍‌‌‌‌‌‌‍‌‌‌‌‍‌‌‌‌‍‌‌‌‌‍‌‌‌‌‍‌‌‌‍‌‌‌

近日,《甄嬛传》中 “余莺儿” 扮演者崔漫莉以一己之力上演现实版《消失的驾照》。她在直播间眉飞色舞地讲述 “光辉事迹”—— 声称自己拍戏时曾酒后无证驾驶且肇事逃逸,甚至得意洋洋补刀:“没摄像头怕个屁啊!” 这番 “自爆卡车” 式发言瞬间点燃舆论,正当网友准备 @交警时,当事人却紧急改口称 “只是做梦吹牛”。这场荒诞闹剧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个人法律意识的淡薄,更是网红经济野蛮生长下的畸形生态。

看着直播回放里崔漫莉手舞足蹈的模样,恍惚间真以为《甄嬛传》拍了现代番外篇 —— 戏里那个冒名顶替的 “妙音娘子”,戏外竟也玩起 “虚实交错” 的拙劣把戏。只是现实可比宫斗剧残酷得多:警方已介入调查,若查证属实,等待她的不再是剧组的场记板,而是法律的裁决书。这场闹剧最讽刺之处在于,当事人最初炫耀违法行为时的轻佻神情,像极了某些网红把 “黑红也是红” 奉为圭臬的流量癫狂症。

细数近年直播间里的魔幻名场面:有人自曝偷税漏税当谈资,有人直播约架博眼球,更有甚者把 “看守所体验” 做成流量密码。这些 “余答应们” 深谙 “人至贱则无敌” 的财富密码,把违法边缘试探当作涨粉捷径。就像某位 MCN 机构负责人私下透露:“现在打造网红人设,要么极致美貌,要么极致奇葩 —— 显然后者成本更低。” 当底线沦为可交易的商品,某些网红自然活成了行走的 “自爆按钮”。

更值得警惕的是 “狼来了” 式戏码对公共资源的消耗。从崔漫莉事件发酵至今,警方调查、媒体追踪、平台审核等环节已投入大量社会成本。这让人想起去年某网红编造 “被拐经历” 引发的全网搜救,最终被揭穿是自导自演。当谎言成为流量收割机,消耗的不仅是公众信任,更是整个社会的危机响应机制。用网友的话说:“这帮人把社会公器当自家戏台,唱念做打全凭心情。”

其实《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早有明文规定,要求从业人员 “不得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但现实是,某些平台对 “审丑文化”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毕竟数据不会说谎,越癫狂的内容越能撬动流量池。这种 “毒流量” 喂养出的畸形生态,恰似《甄嬛传》里那句台词:“容不容得下是娘娘的气度,能不能让娘娘容下是嫔妾的本事。” 只不过如今网红们比拼的 “本事”,早已异化成谁更敢践踏底线。

崔漫莉事件或许会成为行业转折的注脚。当警方调查结果公布之际,无论是 “求锤得锤” 还是 “乌龙一场”,都给所有人敲响警钟:在全民皆媒时代,麦克风不是免罪金牌,直播间更非法外之地。那些把 “黑历史” 当勋章、视法律为剧本的 “流量乞丐”,是时候该从 “醉驾逃逸” 的春秋大梦里醒来了 —— 毕竟现实世界里没有 “一丈红”,但冰冷的手铐可比华妃的惩罚来得实在多了。

0 阅读:0

娱乐小道士

简介:娱乐小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