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高速车祸致3死,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

京都闻道阁 2025-04-02 09:43:37

文丨崔桂忠

3条鲜活的生命,在一场高速车祸中消逝。小米SU7在这场高速车祸中,从备受瞩目的科技产品成为了引发公众关注与争议的焦点。这起事故背后的重重疑云,如同重锤,砸向看似繁荣的新能源汽车行业。

近日,网友爆料,3月29日晚,3名女大学生驾驶小米SU7前往安徽池州途中,在铜陵枞阳高速发生碰撞,随后车辆爆燃。网传“车锁未解锁,无法打开车门逃生”,最终导致3人身亡。4月1日,铜陵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工作人员回应称事件正在调查处理中。

事故发生后,小米公司迅速公布了部分车辆行驶数据。数据显示,事发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事发路段因施工改道,车辆检测到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减速,驾驶员接管车辆后,最终仍与隔离带水泥桩碰撞。然而,公众对这些数据并不认可,质疑声不断。在这场悲剧背后,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长期存在的虚假繁荣与安全隐患。

近年来,国产新能源车强势崛起,品牌竞争陷入白热化,营销战硝烟弥漫,乱象丛生。部分车企在营销战场上,如同疯狂的赌徒,用“遥遥领先”“千万内最佳”等夸大其词的筹码,肆意堆砌着虚假繁荣的海市蜃楼。宣传与实际产品严重脱节,比如部分车企宣传的续航里程与实际续航里程差距惊人,某品牌宣称续航600公里,实测在综合路况下仅能达到350公里,偏差率高达41.7%,让消费者陷入“里程焦虑”。部分车企为求竞争优势,拉踩抹黑对手,罔顾商业道德。而在这一系列乱象中,安全问题被大多数车企抛诸脑后。

回到小米SU7这起事故,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安全性成为焦点。此前,小米对其智能驾驶技术的宣传不遗余力,给消费者营造出一种智能驾驶无比可靠的印象。但此次事故中,NOA系统在面对施工改道这样的复杂路况时,未能有效避免碰撞,让人们对智能驾驶技术的可靠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车企在宣传智能驾驶时,往往夸大其词,给消费者造成“自动驾驶已经成熟”的错觉,却忽视了技术本身仍存在的缺陷以及驾驶员在智能驾驶中的责任。

电池安全也是新能源汽车绕不开的话题。新能源车碰撞后电池起火案例并不少见,此次小米SU7爆燃事故更是将这一问题暴露在聚光灯下。尽管小米宣称其电池经过严格测试,采用多项安全技术,但事故发生让这些宣传显得苍白无力。在追求电池能量密度、续航里程的同时,车企是否真正将电池安全做到万无一失?这值得所有车企深思。而家属称碰撞后车门锁死影响逃生,尽管小米回应有应急拉手,但紧急情况下电子门锁为何失效?这反映出车企在车辆安全设计上可能存在漏洞。这些安全隐患的存在,正是车企重营销轻安全的直接体现。

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安全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属性。没有安全,再豪华的配置、再先进的技术都毫无价值。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当前,政策导向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愈发重视,不断出台更严格的安全标准与法规。市场需求方面,消费者在经历多起事故后,对车辆安全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安全性能成为影响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

此次小米SU7事故,不只是小米一家企业的问题,它给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生命的代价不应被遗忘,小米SU7事故绝不能被时间掩埋。新能源汽车行业必须以坚定的决心,摒弃虚假营销,将安全视为行业发展的根本准则,重塑行业信任,让科技真正成为美好生活的助力,而非生命的威胁。

☆作者简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队政治委员,海军上校军衔。现任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