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上海一军代表霸占国民党军官妻子,陈毅批了4个大字

静槐谈历史 2023-12-20 17:39:19

1949年8月15日,《解放日报》上,出现一栏十分醒目的标题:

欧震被处死刑。

欧震,是曾经参与接管工作的军代表,听到这个消息后,人们都震惊了!

01、意志薄弱,金屋藏娇

1949年6月8日,欧震协同公安部办案人员,查处国民党军官毕晓辉的案件。

在此之前,毕晓辉早已出逃,家中留下一妻一妾。

那天上午,欧震和公安部办案人员一同前往榆林区毕家,到达时,是一位年轻女士前来开门。

开门的女士见是警察,大吃一惊。

当欧震问及毕晓辉是否在家时,这位年轻的女人低语道:“他离家后就没回来过,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欧震听后,一脸严肃地告知了她毕晓逃跑的消息。

“我是他的姨太太。”得知丈夫下落,女子一脸惊慌。

欧震向对方报出身份:“我们是执行搜查任务的特派员。”

在随后的搜查中,他们查获了几支枪。

另一边,欧震人离了毕家,心却留在了毕的妻子朱氏身上。

朱氏20岁刚出头,眉清目秀,皮肤白皙细洁,加上入时的打扮,举手投足,处处显露出风韵。

当天晚上,欧震失眠了,他决定到毕家再走一趟。

惊魂未定的朱氏,见军管会的人再次上门,又惊又怕,不知所措。

欧震二话不说,大步流星来到客厅,坐下后盘起腿。

面对惊魂未定的朱氏,他吓唬道:“你隐瞒了一些事,要不是我为你说好话,你早就在监狱了,后面的事情还很难说。”

朱氏怎能不明白欧震的意思,她从身后的抽屉里,拿出四枚银圆递给欧震。

“以后求你帮忙的事儿还很多,到时候一定重谢。”

欧震接过银圆,在手中掂了掂,便放入了口袋。

随后,欧震拉过一把椅子坐了下来,突然一把拉过朱氏。

手足无措的朱氏,挣扎着。可是,她无法抗拒欧震的淫威,只能被迫屈从。

欧震抱着美人,笑眯眯地问:“你如何报答我啊?”

朱氏嗫嚅着说:“随你,只要我能办到。”

欧震喜不自禁,当晚,他便实现了心中的愿望。

有了一夜情,欧震的情欲一发不可收,他要霸占这位年轻的女人。

为防止被人察觉,他托人在僻静之处,找了一间房,作为与朱氏同居之所。

02、一块银圆,露出破绽

过于容易将这个女人搞到手,欧震有点儿得意忘形。

某天的闲暇之余,欧震从办公室抽屉里取出银圆,细细把玩,以此打发时间。

他将银圆放回抽屉内时,凑巧被刚进来的同事撞见。

尽管银圆只有四枚,却是十分稀罕的。

欧震的家又不在上海,他并不容易得到银圆。银圆的出现,无疑引起了人们的猜疑。

当榆林分局的刘永祥局长,从部下口中得知此事后,心情沉重起来。

于是,他立刻派人找来欧震,要求他把事情讲清楚。

欧震万万没有想到,这么快就“东窗事发”。

他深知自己这事非同小可,不由得暗暗吃惊。

于是,当组织上追问他银圆来历时,他故作镇静地说:“银圆是朋友送的。”

调查的干部盯着他说:“你把他的名字写下来,我们马上去核实。”

欧震被将了一军,他意识到:如果从银圆深挖下去,他玩弄女人的事就会败露了。

意识到了危险,他抱定了“只要不说,你们谁也没办法”的态度,死扛着。

为了彻查此案,刘永祥局长下令成立了专案组,派人对欧震身边的人进行了解。

终于,为欧震找房的警察,说出了实情。

当时,欧震谎称老家要来人,委托其帮忙找个住处。

为了讨好解放军干部,警察便通过自己的老关系,给欧震找了一个位置较偏的房屋。

有了这个线索,案件有了突破口。

一天下班后,欧震回到与朱氏的“家”,没想到就被人盯上了。

欧、朱两人的住处确定后,专案组立即赶往现场。

在那所隐蔽的小屋内,专案组不但发现了欧震与朱氏,还搜出了赃款,这些财物是朱氏从家中带出来的,是毕晓辉逃走前留给她的。

见此情此景,朱氏流下了委屈的泪水,并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专案组。

身临绝境的欧震,瑟瑟发抖,他请求组织上给予一条出路。

03、自我膨胀,罪有应得

欧震的背景不简单,他曾是国民党中的一名上等兵,淮海战役时,他成了人民解放军的俘虏,经教育后释放。

欧震不甘心回乡务农,为此,他四处寻找新的机会。随后,他报考了济南警官学校,毕业后进入加入了解放军。

此后,欧震跟随部队南下,直到解放上海。

因为是南下干部,刘永祥局长建议不要公开处理欧震,以防造成不良影响。

但是,刘永祥的建议遭到了李士英的反对。

毕竟,在进上海前,部队已对接管的干部,进行了反复教育。

然而,欧震到了上海才几天,就“知法犯法”,只有公开处理了,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04、陈毅挥毫:同意枪毙

当时的李士英,最担心刚解放的上海,重现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的景象。

那些国民党官员,明着是接管上海,实际上是依仗权力,抢夺居民财物,使上海市民大失所望。

经过痛苦的思索后,李士英在报告上,写下了:应予枪毙。

7月14日,李士英亲自起草文稿、判决书,呈报陈毅市长核示。

陈毅市长挥毫写下了刚劲有力的四个大字:“同意枪毙。”

欧震被判处死刑的消息,令上海人民拍手称快。

一声枪响,结束了欧震的罪恶。

1949年8月15日,欧震的罪行,披露在《解放日报》上。除此之外,还附上了一段评论:新中国军队中,不容许腐败堕落之人的存在,一旦有,绝不姑息。

欧震事件的处理,不但对当时驻扎上海的所有的党员干部,是一次警示,对遏制腐败、匡扶正气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哈哈

编辑:桢桢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