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坑道内的唯一中国女兵,79年访美,被当年俘虏一眼认出

静槐谈历史 2023-12-15 14:51:04

1979年4月,在美国一家餐厅里,一位年过半百的中国阿姨正在用餐。

而在远处一个不为人注意的角落,这家餐厅的老板一直在密切注意着这位中国阿姨的一举一动。

过了一会儿,只见这位老板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走了过来,然后用英语问:

请问,你是不是姓刘,是不是在朝鲜当过翻译?

正在用餐的中国阿姨诧异地抬起头来,用谨慎且审视的目光看着眼前的这个美国人,突然她灵光一闪,试探着问:你是詹姆斯·伯特纳?

那餐厅老板见中国阿姨认出了自己,非常激动地说:

首长,再次见到你,我真是太高兴了,是你改变了我的一生。

这位中国阿姨就是曾经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叱咤风云的“坑道里的夜莺”——刘禄曾,而这位餐厅老板,曾是她管理过的美国战俘。

刘禄曾,生于1928年的上海,是典型的名门淑女。

她的祖父,是清末高官,父亲是银行高管。而她母亲的娘家,和李鸿章、曾国藩这些鼎鼎大名的清朝重臣都有姻亲关系。

出身名门的刘禄曾聪明好学,自幼受到了良好的西式教育,大学时就读于苏州的东吴大学法学院。

当刘禄曾走出校门时,她的家庭已经败落,而她也想为新社会做一份贡献。

为此,她积极报名参军,想加入解放军文工团。但因家庭出身的缘故,当初并未如愿。

正当刘禄曾非常失望,觉得此生将与军人生活无缘时,朝鲜战争爆发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后,在与美军的战斗中,缴获了大量的物资,接收了许多俘虏,在工作开展中急需英语翻译。

得知这一消息后,刘禄曾喜出望外,第一时间报了名。因为前线急需,所以刘禄曾和其他报名后被选中的21名同伴,在1950年年底就被送到了朝鲜战场上。

尽管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心理准备,可真正踏上那片充满硝烟和战火的土地时,刘禄曾还是被吓倒了。

走在朝鲜的土地上,最切肤的感觉就是寒冷,而且经常吃不上热乎饭菜。用勺子吃饭时,一不小心,舌头就会和金属勺子粘在一起了。

肩上背着沉重的背包、水壶、粮食,头上戴着柳条编的伪装帽,奔走在充满断壁残垣的土地上时,敌机不时地在空中盘旋,有时,连敌机飞行员的面孔都能看清。

刚开始,刘禄曾也曾经害怕到发抖,但她不断激励自己要勇敢,虚心听取领队战士的指导,很快适应了寒冷又危险的行军。

后来,刘禄曾被分配到志愿军第九兵团下属的俘虏管理团收容所。

在这里,不但有大量的俘虏需要根据政策做工作,还有许多缴获来的军事文件需要翻译。

尽管刘禄曾的英语水平没问题,但对一些军事术语还是比较陌生的。

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刘禄曾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勤学苦练,很快就能得心应手了。

在收容所里,不断有俘虏被送过来,上级领导给刘禄曾他们的指示是,快问快审,争取在三天之内搞清俘虏的基本信息,比如俘虏所在的部队番号,部队的编制,俘虏个人的一些基本情况等,然后把俘虏转运出去。

但那些来自美国的俘虏兵,自恃国家强大,个人身材魁梧,并不把志愿军战士放在眼里,一个个趾高气扬的,很不配合。

刚开始,刘禄曾只是做翻译,但随着俘虏越来越多,人手紧张,她不得不独自面对并处理许多事情。

为了让俘虏们开口说话,刘禄曾不断揣摩俘虏心理,费尽心思寻找突破口。

就说后来做了餐厅老板的詹姆斯·伯特纳吧。

他之所以去朝鲜战场打仗,是因为在国内偷了人家的车,面临牢狱生涯。但美国政府说,只要他去朝鲜战场打仗,就可以免除牢狱之灾。

詹姆斯·伯特纳所在的部队就是号称美国王牌的海军陆战第一师。他被俘虏后,对志愿军按政策开展的工作很不配合,认为自己是帮朝鲜反对侵略战争的。

刘禄曾一针见血地对他说:

如果你们真是来帮助朝鲜的,为什么朝鲜人民那么痛恨你们?你在国内偷了车尚且要受处罚,难道你在朝鲜杀了人反而没有罪吗?

就在詹姆斯·伯特纳将要被转移出收容所的时候,他却发起了高烧,如果得不到医治,很可能就会死在转移途中。

刘禄曾本着我党的人道主义精神,向上级反映了他的情况,并让医生给他打了针。

在转移过程中,又体谅他浑身无力,为他争取到了坐车转移的机会。

最后,深受照顾的詹姆斯·伯特纳不但活了下来,还彻底转变了对朝鲜战争的认识。

1952年10月,闻名中外的上甘岭战役打响后,为了瓦解对美军的战斗力,我志愿军开展了一个多月的对敌广播。

而刘禄曾就是被抽调到前线坑道的广播员。

为了到达前线坑道,刘禄曾要身背十几斤重的背包,穿越被敌人炮火严密封锁的生死线。她利用敌人只有数分钟的轰炸间歇,一点点前进。

短短一段距离,她在战士们的掩护下,用了几十分钟,还算安全通过。

前线坑道,是最危险的地方,但敌人的一轮轮进攻和不时响起的冷炮已经无法让刘禄曾畏惧了。

作为前线坑道唯一的女同志,她只能睡在冰冻的地上。上厕所,更是非常不方便,白天只能忍着,晚上才能冒着危险偷偷出去方便一下。

可是这些困难并没有防碍刘禄曾广播的热情,一到时间,她就用自己动听的声音开始广播。

在圣诞前夕,她还特意播放了《欢乐颂》《铃儿响叮当》等英文歌曲。

据说,每到刘禄曾广播时间,美国士兵们就默默倾听刘禄曾这只“夜莺”的鸣叫,不再开炮。

在他们心中,这个中国姑娘,敢于在最危险的前线广播,就值得尊敬。

1953年7月,刘禄曾第二次被抽调到前线做对敌广播员。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刘禄曾在1953年10月回到国内,后来在南京军区工作。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家庭出身问题,刘禄曾一直没有被重用。

1978年,刘禄曾开始主管中国国际旅行社南京分社美大部的工作。

1979年新年伊始,中美正式建交。

这一年的4月,刘禄曾到美国访问,受到了当地的热情接待,于是才有了和当年战俘詹姆斯·伯特纳的巧遇。

詹姆斯·伯特纳郑重向刘禄曾致谢,称刘禄曾不但挽了他的性命,还改变了他后来的人生道路。

回国后的他不但走上了正道,还在多年打拼后有了属于自己的餐厅。

2022年,刘禄曾在94岁高龄上去世。

但她的事迹仍然在中外流传,人们不会忘记这位出现在上甘岭坑道内的伟大女性,她是永远的夜莺。

作者:柳岸花茗

编辑:桢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