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之死:遭小人忌恨,八年后落井下石

新新史界 2024-03-21 10:20:35

1936年,希特勒决定对总理府的警卫部门进行人员调整,再三考虑后,希特勒决定任命当时的陆军中校隆美尔出任警卫营营长。

营长一职看似级别不高,但是由于日常需要护卫总理府的安全,所以希特勒给了隆美尔很大的权力。

隆美尔也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希特勒的护卫工作。

隆美尔

一,与“小人”鲍曼交恶

有一次,希特勒出席了一场纪念大会,出于安全考虑,希特勒提前告知隆美尔:总理的坐车后面只允许有一辆陪同车。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却给隆美尔出了个难题。

当时,希特朗的名声在国内如日中天,追随者遍地,有许多军政要员想要乘车陪同。他们争相恐后的向隆美尔示好,希望这位警卫营的营长能够“开个后门”。

眼见这么多人提要求,隆美尔干脆来个“平等相待,拒之门外”,直接调了几辆坦克车跟在希特勒身后,把军政要员的车甩开。隆美尔的铁面无私,让一些官员感觉脸上无光,其中有一人甚至因此忌恨上了隆美尔。

此人就是时任纳粹党党部书记—马丁·鲍曼。鲍曼自1927年加入纳粹党后,一直充当一些“边角料”的角色,没有什么实权。

马丁·鲍曼

二,“小人”崛起成大人物

但是随着党内权力斗争的白热化,1941年5月,纳粹党副元首赫斯竟然单独驾驶飞机,出逃英国。

赫斯出逃后,鲍曼终于迎来了“出头之日”,被任命为总理府办公厅主任,接受了赫斯的大部分工作。而鲍曼经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对党内事务十分熟悉,很快就把工作处理的井井有条。

希特勒对鲍曼越来越倚重,鲍曼也由此被外界称作“希特勒的影子”。

当时的纳粹党中,还有几名实权人物,比如希姆莱、戈林等人,但是真论党内地位的话,作为“后起之秀”的鲍曼已经不弱于他们了。1942年,以鲍曼为核心,纳粹政府建立起一个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希特勒签发文件的传递,可以说是希特勒的“内侍”。委员会中鲍曼的权力最大,他甚至有资格要求哪些官员能够和希特勒见面。

戈林

就在鲍曼升官进爵的同时,隆美尔也在军中迅速崛起,很快成为陆军元帅,也是纳粹党内响当当的人物。

在隆美尔看来,虽然鲍曼天天手握大权,但是两人并没有利益冲突,因此隆美尔也未曾防范过鲍曼。不过鲍曼却不这么认为,几年前,隆美尔冷酷无情的拒绝,让他自感蒙受屈辱,他一直在等待机会,等待一个可以将隆美尔一击致命的机会。

三,鲍曼落井下石

1944年7月,德国境内发生一起针对希特勒的炸弹袭击。侥幸活下来的希特勒十分震怒,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彻查可疑人员,其中一名为霍法克的士兵向盖世太保透露,隆美尔曾说“告诉柏林的人,必要时,他们可以依靠我”。

这句话很快传到希特勒的耳中,在这样的敏感时刻,希特勒也对自己的这位爱将产生了怀疑。

但是,怀疑归怀疑,隆美尔毕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在军政界声名极高,希特勒仍在犹豫要不要惩罚他。

时刻在希特朗旁边注视的鲍曼,心中大喜:一击致命的机会终于来了。

他向希特勒进言:知情不报就是背叛。言外之意是说,隆美尔可能知道针对希特勒的袭击,却没有通知希特勒。希特勒听闻鲍曼的这句话,杀心陡起,隆美尔最终因此自裁。

除了隆美尔以外,鲍曼还将一切和自己“不同心”的官员视作敌人,戈林与希莱姆的“失宠”都和鲍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以至于在纳粹战败的最后时刻,鲍曼成为希特勒唯一的“遗嘱执行人”,而鲍曼最终也死在了柏林一条地铁站里。

也许隆美尔至死也不会明白,为何当初的一次例行公事,会让堂堂帝国高级官员忌恨如此之久,也许这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真实案例吧。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