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尾葵固碳能力获关注,每平米数据引热议,企业ESG报告真实性受质疑

我是翠柳吖 2025-03-30 01:22:33

散尾葵,这可是常见的绿植,模样好看,叶子细长柔软,往那一摆,瞬间让空间有了生机。它的特点就是美观又实用,在居家、办公室、咖啡厅等好多场景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然而,最近散尾葵碳汇计算出问题啦,每平米固碳量数据造假被曝光,这可闹得沸沸扬扬的。

我有个朋友在一家大公司上班,他们公司的办公室装修完之后,就打算摆上些绿植。当时选来选去,就选中了散尾葵,觉得这植物又好看又能净化空气。采购的时候,供应商信誓旦旦地说,散尾葵每平米固碳量可高了,放办公室能吸收好多二氧化碳呢。朋友他们一听,觉得挺靠谱,就买了不少。

一开始,散尾葵摆进去的时候,那办公室确实看着温馨不少。大家每天对着电脑工作那么久,瞅着那一片片绿色的叶子,心情都能好点。可是没过几天,朋友就觉得有点不对劲。那散尾葵的叶子开始发黄,而且越来越严重。刚开始还以为是浇水多了,就减少了浇水的量。结果过了一个星期,还是黄叶的黄叶,掉叶的掉叶。

这就让人挺纳闷了,按说通风啥的也都没问题。朋友就联系供应商,问他这到底是咋回事。供应商也挺无奈,说可能是光照的原因,让他把散尾葵换个光照好的地儿放放。朋友照着做了,可情况还是没有好转。这时候,他就想起之前看到的那个散尾葵碳汇计算造假的新闻,心里就犯嘀咕,难道这植物真的有问题?

这事儿不光朋友遇到了,好多地方都有类似的情况。就说我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新闻吧,有个写字楼的企业,为了在自己的 ESG 报告里显得环保成果突出,专门种了好多散尾葵。按照所谓的每平米固碳量数据,那二氧化碳吸收量可是相当可观的。等相关部门来检查的时候,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固碳量根本没达到宣传的那样,这可把企业给坑惨了。

在有些公司,员工们还喜欢在自家阳台也养上几盆散尾葵,觉得既能美化阳台,又能吸收点有害气体。我同事小李就是这样,他在广州的家里阳台可没少折腾。他买了三盆散尾葵,满心期待能给阳台添点生机。一开始,看着那些新长出来的嫩叶子,心里乐开了花。可半个月后,他就开始发愁了,叶子开始卷边,找了好多资料,试了好多方法,换土啊,施肥啊,可还是没什么起色。

这就得说说这散尾葵的特点了。它比较怕旱,得经常浇水,可又不能积水,积水了就容易烂根。而且对光照的要求也比较多,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这就得看具体的种植环境了。像在南方,像广西那边的气候比较湿热,养散尾葵可能还得注意通风,要不然容易有病虫害。

咱们再来说说这碳汇计算的造假问题。有些不良商家为了利益,就虚报散尾葵的每平米固碳量。正常来说,散尾葵确实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二氧化碳的,但量是有限的。而造假就是把数据吹得很大,让企业为了这种虚假的环保数据去种植大量散尾葵,浪费资源不说,还误导了大众。

在网上看到过网友的分享,在北京,有不少家庭都有养散尾葵的习惯。其中一个网友就说了,他家那散尾葵一开始长得挺好,可养了半年后,就开始各种毛病了。他总结说这可能和北京的干燥气候有关,北方的室内都有暖气,空气比较干,散尾葵不适应就容易掉叶子。

再说说和企业 ESG 报告的关系。ESG 报告本来是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展示自己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现。可有些企业就趁这个机会造假,把散尾葵的固碳量数据往高了说,来证明自己的环保贡献大。但实际上,都是假的,等被曝光了,企业的信誉就受损了。

其实,除了散尾葵,在绿植界还有些冷门品种,也可以考虑用于室内种植。比如酒瓶兰,它是天门冬科酒瓶兰属的植物,原产于墨西哥。和散尾葵比起来,它的叶子没有散尾葵那么柔软,而是比较硬挺,有一种别样的韧性。酒瓶兰的特点就是好养活,耐旱能力特别强,不用像散尾葵那样频繁浇水,对于一些比较忙碌的上班族来说,酒瓶兰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还有鹤望兰,也叫天堂鸟。它是芭蕉科鹤望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非。鹤望兰的花朵形状特别像一只飞翔的鸟儿,非常漂亮。和散尾葵的绿叶观赏不同,鹤望兰更出彩的是它的花朵。它的叶子也比较宽大,有吸收有害气体的功能,在净化空气方面,和散尾葵类似。而且它在室内生长,大概一周浇一次水,一个月适当施一次肥就能长得很好。

金琥也是个冷门好物,是仙人掌科金琥属多年生肉质植物,原产于墨西哥沙漠地区。它的球体浑圆碧绿,刺色金黄,非常引人注目。金琥和散尾葵不同,它是多肉植物,需要较少的水分,在阳台养护的时候,一个星期浇一点点水就行。对于居住在地下室,比较潮湿的环境或者北方冬天有暖气比较干燥的室内环境,金琥都能适应。它的养护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个月施少量肥,不需要太多的打理。

卷柏也算一个,卷柏是一种卷柏科卷柏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叶子小小的,密密麻麻,像小羽毛一样。卷柏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干枯了只要遇到水就能活过来。和散尾葵比,卷柏特别适合比较粗养的环境,比如公司的会议室角落,不用特意浇水,偶尔喷点水就能生长。而且卷柏还可以放在书房的架子上作为点缀,看着充满生机。

在企业选择绿植的时候,不能光听供应商宣传的散尾葵碳汇数据,得综合考虑。像我之前认识的一个在上海的咖啡厅老板,他想在店里种些绿植,增加一些氛围感。有人给他推荐了散尾葵,说能净化空气,还能营造温馨的氛围。他一听觉着不错,就多问了几个问题,知道之前散尾葵碳汇数据造假这事儿后,就决定再考察考察。

他先试了几种不同的绿植,像绿萝、虎皮兰。绿萝好养活,放在咖啡厅的角落,几天浇次水就行。虎皮兰适应能力也强,南北气候都能轻松面对,光照要求也不高。对比之下,他就发现,散尾葵虽然看着好看,但是养护麻烦,还可能存在数据造假的虚假宣传问题。最后他选了虎皮兰,觉得它既环保,又适合店里的环境。

再说回散尾葵。在东北的一些办公楼,冬季室内供暖充足,温度比较高。这散尾葵放在那种环境里,水分蒸发快,要是浇水少了,叶子就容易发黄干枯。我东北的一朋友家里就种了一盆散尾葵,刚开始养得挺好,后来天冷暖气开了,他就没注意到浇水的事儿,等发现的时候,散尾葵的叶子都开始枯了。

而且不同品种的绿植,每平米固碳量差异很大。像散尾葵,之前虚报了数据,实际每平米的固碳量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厉害。而像上述提到的酒瓶兰、鹤望兰、金琥等,它们虽然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净化空气的功效,但具体的固碳量需要客观的测定,不能盲目相信一些不实的说法。

有些企业为了打造良好的 ESG 报告,花大价钱引入散尾葵,却忽略了后续养护成本和真实效果。这就像装修房子,花了好多钱在漂亮的壁纸上,结果发现不耐擦洗,还容易发霉。咱们得明白,只有真实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咱们也可以思考一下,在选择绿植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辨别那些虚报数据的植物呢?企业在追求环保效益的时候,又该如何避免陷入这种数据造假的陷阱?是应该更加严格的监管,还是需要更科学的测定方法?大家可以讨论讨论。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