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按照目前你分享的信息来看,你所掌握的技能、知识确实很多,但是你适合做什么,还需要你自己来梳理清楚,我可以提供给你方法,但你适合什么,是由你说了算,这事儿得你亲自去做了才知道。
她愤怒了,说,“我就是因为不知道,所以才问你,直接告诉我就完事了,怎么这么啰嗦!”
最终,谈话不欢而散。
其实有一些话,我没有说出来,怕当时那种情况下,会进一步刺激对方的负面情绪。
但仍然有必要讲出来。
那就是:我对于你而言,只是一个陌生人,如果仅凭你的证书和履历,就能帮你判断,你这辈子就适合做某件事,难道不是很荒谬吗?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自己的人就是你自己,很多事,也只有你自己才能完成、才能找到答案,其他人都只能提供协助,而无法帮你做判断、下结论。
我又有什么有资格对你的人生指手画脚?
如果我说你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你就马上去做什么,那……
你不觉得这个对话场景很熟悉吗?
几乎所有东亚小孩都会听到父母这样说:你应该考某个中学、你应该选择文科或者理科、你应该考哪个大学、你应该学什么专业、你应该去那座城市工作、你应该找什么样的对象……
我们仿佛习惯了,有个外部提供的“标准答案”。
就像小时候写寒暑假作业,最后几页总会有参考答案是一样的。
于是成年后,会希望自己的行为,可以有“别人给的现成的答案”来作为指导标准,不然就不敢开始去做。
得有人告诉我具体做什么,我才知道做什么。
得有人告诉我具体做什么赚钱,我才知道做什么。
得有人告诉我具体适合做什么,我才知道做什么。
但是,现实是即使给了第一步的答案,也仍然不敢自己去做,还要继续提供进一步的答案、更进一步的答案、更更进一步的答案……
我们的脑海里好像时刻有一本“人生指南手册”,一生都在给这本手册做“细化”。
我们太太太怕“错”了,好像“错”了一步,就会万劫不复。
但是我们都忘了,人生是自己的,错与对都只是一种经历,失与得也是一种体验。
只要你是自由的、快乐的,错了又怎样呢?你怎么知道在那看似“错误的答案里”,没有曲折但离奇的风景?没有出乎意料的相遇?没有柳暗花明的人生?
你的人生应该由你创造出来,即使看过很多样本,你应该做的也不是100%的复刻抄袭,而是打开思路,找到自己的路。
有人说,你们探元素调研采访了上百个小众赛道,也不是对所有行业都熟悉啊?
没错,是这样的,没有任何人能对所有行业了如指掌。
我们最初调研这么多行业的初衷,是在总结适用于所有人去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个人事业的方法论,而不是研究了所有行业后,告诉大家:好了,你可以去做这个了,你可以去做那个了……
因为每个人的人生,从来不应该由别人决定,我们愿做引路人,而不愿做“填鸭者”。
亲爱的,是时候摆脱这种“巨婴思维”了,你的人生,从来不在别人手里。你真的能吃得下别人嚼碎了的饭?甚至直接切开食管灌流食吗?
亲爱的,是时候摆脱这种“考证思维”了,一张纸并不能证明你是个怎样的人,你也不需要经过别人的允许,才能开始去做一件事。
因为,你完全可以,去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