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起,还打算买房的家庭,或面临一个“坏消息”,最好提前了解

聊房 2021-05-05 09:58:14
1

最近,有一朋友在后台私信我说,今年他打算买房,想看我有什么好建议。

一般来说,我都会给大家一些实用的买房技巧,或者推荐某个项目。

但在今年,我只希望大家平平安安,能够买到房子,顺利住进去,这就是我能给大家最好的买房建议了。

为啥这样说呢?因为从这两年来看,楼盘烂尾的现象层出不穷,就算没有烂尾,偷工减料也不在话下。

而这个情况不仅是发生在三四线城市,一二线城市也有发生,甚至是上市且有口碑的房企,也有可能发生烂尾的情况。

比如我们熟知的福晟、泰禾、华夏幸福、协信等企业,也接连发生债务危机,在全国多地楼盘都出现了停工的状态。

比如上海浦东新区某楼盘,因开发商母公司三盛宏业破产重整而烂尾,业主们预付了数百万首付款,交房却遥遥无期。

三盛宏业,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名不见经传,但也曾经位列百强房企。今年年初,因为债务危机而申请破产重组,此前早已传出项目停工、员工讨薪等事件。

可能有人会不解了,如今的楼市已经回暖了,各地的房价也在欣欣向荣,为啥这些百强房企,反而会倒闭呢?

02

其实很简单,就2个问题:过度扩张+布局失误。

先说过度扩张。

过去房地产行业信奉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模式。这一套碧桂园玩得风生水起,甚至成为助它成为地产行业的龙头。

于是大量的房企也开始玩这一套,不断高价拍地、拿地、融资、开发、预售,一开始大家也都混得不错。

但这一套模式,其中有个最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融资问题,你要大量拿地,没问题,你得有资金垫着啊。

过去由于拍到地后就可以跟银行借钱,大家玩得很稳妥。但这两年国家不断打击开发商融资,甚至还出台了“三道红线”,再到今年的房贷“两道红线”,楼市“控杠杆”的趋势有增无减,目的就是要消除开发商高负债的问题。

于是大家借不到钱了,那怎么办,只能卖房回血,但去年的行情大家也有目共睹,除了部分城市外,大部分城市的销售量都不理想,以致于财务危机爆发,最终只能破产,清算资产。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可能有一些朋友会想了,既然开发商都快破产了,为啥不肯把房子便宜卖了呢?

这里涉及到一个行业内的问题,降价这东西,你可以玩一些小手段,比如暗提明降,或者卖比市场价低一些,但绝对不能搞乱市场,否则会迎来行业的抵制和Zf的约谈。)

接着说第二个问题,布局失误。

在这方面,华夏幸福算是一个经典的案例,可以说成也北京,败也北京。

辛辛苦苦在北京奋斗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跻身千亿俱乐部,位列地产TOP10阵营。但就因重仓环京地区的土地,让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

因为从2016年开始,环京地区迎来了调控,使得房价一泻千里,燕郊有部分楼盘房价直接腰斩,加上产城开发模式回报周期漫长,给了华夏幸福带来了一记又一记重击。

就算后续有中国平安和万科,都没能把华夏扶到当初的那个位置,股价直接腰斩。

03

所以说,巨头都能倒下,更别提你三四线城市哪些本土房企了,一旦扛不住,烂尾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那如何避开烂尾这个大坑呢?

说句实在话,没啥好办法,我只能给大家两个建议,能听就听,不能听就当废话。

第一:避开期房。

过去大家习惯买期房,就是贪图价格便宜,能和周边二手房形成价格倒挂。

可如今大部分城市的期房并不比二手房便宜,购房者大可不必选择期房,不仅无法第一时间入住,需要额外支出成本外,还得担负烂尾和偷工减料的风险。

当然,如果你有新房癌,当我没说。

第二:谨慎选择开发商。

虽然我上面讲了大房企也有可能烂尾的情况,但对比小房企来说,几率远远低了许多,毕竟老牌房企大多数经营了10多年,搞过的项目无数,如果不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会乱搞,做出损害公司和品牌的形象。

而反观一些小地产开发商,手里也就几个项目,真到撑不住了,也就拍拍屁股走了,反正公司申请破产,重新找个地方开始,也没啥不舍得。

这就跟你出去吃饭,你随便找家汉堡店和麦当劳,你觉得出事后,哪家赔偿你的可能性更高?

选完开发商后,还得看一下五证是否齐全,5证齐全的楼盘不一定绝对安全,但没有5证的楼盘很容易出问题。同时,可参考开发商在建的其他项目,是否存在债务纠纷,销售情况是否良好等等。

最后,祝大家2021年都能买到房子,顺顺利利住进房子。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