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户存钱要小心!银行“两大问题”被“曝光”,官方点名“批评”

聊房 2021-05-06 10:38:25

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住户居民存款总额突破100万亿,人均存款金额达7万元以上,储蓄大国实至名归。把钱存入银行,这可以说是很多人对钱的处理方式,毕竟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赚钱很难,好不容易存下来一点钱,谁也不希望出现任何波折,而银行作为我国最大的金融机构,钱存在银行,除了安全以外,还能获得一定的利息,而这也让老百姓对银行更加的青睐。

老百姓喜欢在银行存钱,而银行也需要存款,这对双方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双赢,据相关信息显示,我国起码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和银行有着业务往来,也许有的人觉得这有点夸大其词了,但事实是确实是如此。要知道银行不仅仅具有储蓄的功能,同时也是绝大多数人买房的“依靠”。以现如今的房价水平来看,老百姓想要全款购房是十分困难的,想要买房只能依赖于银行贷款,当然了,这也是一种双赢,毕竟银行放贷也是为了盈利,要知道在国内,银行的赚钱能力是非常“强悍”的,就连我们所熟知的阿里巴巴、腾讯、华为这种大企业,也是难以望其项背。

华为是一家十分庞大的企业了吧,市场占有率也逐渐攀升,这一点都不否认吧?那2020年华为净利润达到多少呢?据数据显示,2020年华为净利润为646亿元,同比增长3.2%,数字挺吓人的吧,那阿里巴巴和腾讯呢?据数据显示,2020年阿里巴巴实现净利润高达1404亿元,腾讯控股净利润更是超过了阿里,达到了1598.5亿元,说实话,查完这些数据真的很感叹,这赚钱能力真是太吓人了,那银行呢?以我国规模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为例,2020年净利润达到了3159.06亿,当然了,其他银行的净利润可能没有工商银行高,但盈利能力也不可小嘘,所以这也印证了“银行是最赚钱的行业”这句话。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发展至今,我国的银行数量达到了多少呢?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至2019年年底,我国共有4607家金融机构,其中银行业机构为4073家。可以说这么多的银行基本上覆盖了我国的任何一个地方,不过有一点我们也要清楚,在这4000多家银行中,90%的都是小银行,不过不管你是规模如工行这么大的国有银行,还是小如农村信用社,都会受到银保监会和央行的监管,为此央行还推出了《存款保险条例》,目的就是为了尽最大程度的保护储户的存款安全,可以说国家为了老百姓的存款安全,那也是煞费苦心了。

不过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句话也适用于我国的银行业。我国的银行那么多家,再加上我国地大物博,即使如今国家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已经十分严厉了,但还是存在一些银行心存侥幸,想要“暗度陈仓”。一般而言,储户去银行不管是存钱还是取钱,银行员工让在哪里签字,那储户就在哪里签字,至于所签署的什么,相信很少有人会仔细去阅读,不过有一点我们要清楚,一旦签字了,那就是具备法律效应了,而如果所签署的合同出现了问题,那最后吃亏的肯定是储户。也许有的人觉得银行不会出现“问题”,但事实是有银行已经出“问题”了,而且还被官方点名“批评”了,并且银行数量达到了5家,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兴许有的人会觉得即使有银行出问题,那也是那些规模很小的银行,但真是这样吗?要知道现在银行是可以破产的,那你可知道2020年破产的银行就是曾名列亚洲银行500强第10位的包商银行,所以说别盲目的认为大银行就不会有“问题”。在官方发布的“批评”通告中显示,这次“出问题”的银行有5家,分别为北京农商行、大连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还有我们很熟悉的农业银行和上海浦发银行,而这些银行出现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两大问题”,分别为捆绑销售和胡乱收费。

捆绑销售

一家商店中可能有的商品比较好卖,但也有的商品出现滞销,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商家往往会进行捆绑销售,比如买一送一,买的是好卖的商品,送的是滞销的商品,而这次5家银行也是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一家银行的产品也很多,有的深受储户青睐,但有的却是无人问津,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会为了推销产品而进行“捆绑销售”,比如你要贷款那需要购买一款产品,银行就会审批通过,否则就是遥遥无期等等,有的贷款人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接受,但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不可取的,也是监管部门严令禁止的。

胡乱收费

去银行办理业务,有的是免费的,但有的也是需要收费的,这也很正常,毕竟银行也是要盈利,但如果说收费太高,或者胡乱收费的话,那这就是监管部门所不允许的了。据信息显示,此次农业银行之所以会被点名“批评”,是由于农业银行石狮市支行在和客户签订的一份服务协议中违规收费,收费金额达到了标准收费金额的52倍,所以在这里也告诫各位小伙伴,虽然银行值得信任,但这并不是我们不看合同就签字的原因,要对自己负责,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总结

银行出现“问题”其实也是蛮正常的一件事情,毕竟我国银行数量实在太多,如果连支行网点算上的话,那说实话数量真的无法统计,所以即使我国的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强,但难免会有疏漏,所以如果储户在遇到这种“违规”操作的时候,一定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0 阅读: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