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梁山那一百单八将啊,浩浩荡荡地去征讨方腊。这一场征战下来,那可真是惨烈无比,人员折损了大半呢。等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回朝接受封赏的就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人啦。其中呢,是十二员天罡正将,还有十五员地煞副将,和出征时的阵仗相比,真的是让人不禁感叹呐。
在相关的封授安排中,那十五员地煞副将获得了“武奕郎、诸路都统领”这样的名号。咋一听,这名号感觉还挺响亮、挺唬人的呢。可实际上呢,要是参照《宋史·职官志》里明确记载的内容来看,这个所谓的名号所对应的官职级别最高也就是个七品芝麻官罢了。《宋史·职官志》里可是写得明明白白的哦,里面提到“武功至武翼大夫为正七品,武功至武翼郎为从七品,通直郎、直秘阁、训武、修武郎为正八品,诸宣教、宣议郎、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从八品,诸承事、承奉郎,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为正九品,诸承务郎、承节、承信、迪功郎为从九品。”从这里就能清楚地看出那十五员地煞副将所封官职的实际品级情况啦。
简单来说就是这样一个情况,大夫这个官职呢,它最低的品级是正七品哦。而诸郎呢,其最高的品级为从七品啦。就拿像镇三山黄信、病尉迟孙立,还有一枝花蔡庆、小尉迟孙新这些人来说,他们最后的军衔呢,大致是处在少尉到上尉这样的一个范围之间哦。这里要说明一下,和文散官诸郎相对应的军衔呢,是从从七品的翊麾校尉一直到同样是从七品的陪戎校尉哟。
可以这样来理解这种册封情况:要知道呢,宋朝那会儿官帽的数量那也是有限的,而且那些山贼草寇呢,他们自身的能力水平其实也不咋地。要是真把他们弄去当将军,那可就像是赶鸭子上架一样,根本就不合适嘛。所以呢,能给他们个尉官当当,这就已经挺不错的啦。
在这其中啊,最吃亏的得数原青州府兵马都监黄信以及原登州兵马提辖孙立啦。他们这一路走来,那可真是折腾了一大圈,结果呢,不但没捞着啥好处,反倒在档案里添了个污点不说,就连官衔都给降了呢。您瞧啊,之前小李广花荣见到黄信的时候,那可是恭恭敬敬地行礼,还称呼他为“都监相公”,从这就能看出来,黄信的级别那是比清风寨知寨花荣要高的。再说说孙立,在登州的时候,他可是仅次于知州的头号武官呢,要知道这兵马提辖使一般可都是由州府主官兼任的。但最后呢,他们俩都只当了个统领的职务。这统领啊,乍一听好像挺大的,可实际上权力小得很呐,并且还只是个临时工的性质,实在是有些亏。
在《宋史·职官志》里,对于都统领有着很明确的定位呢。都统领在军队中的层级是处于都统制、副都统制、统制、同统制、副统制这些职位之下的哦。而且,有意思的是,都统领这个职位要是有升降变动的情况,并不需要经过兵部和枢密院来批准的,只要向它们报备一下就可以啦,流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呢。
熟悉《水浒》的朋友们应该都清楚,那双鞭呼延灼在去征讨梁山之前呢,担任的官职是“汝宁郡都统制”哦。当时,不光呼延灼,还有陈州团练使韩滔以及颍州团练使彭玘呢,他们手底下可都有不少都统领。不过呢,就算把他们这三支部队的兵力全都加起来,也仅仅只有一万五千马步军而已啦。从他们的官职级别来看,这呼延灼、韩滔、彭玘三人呢,大致也就是相当于少将师长或者旅长这个级别的军官啦。在他们之下的统制官呢,差不多就和上校团长是一个层级的。要是再往下看,统制下面的同统制、副统制呢,大概就相当于中校、少校这样的级别喽。那么这么推算下来,那些都统领的级别最高也就是少校营长啦,甚至,也有可能只是上尉连长的级别呢。
在受封一事上,那些被封为武奕郎、都统领的地煞副将们,其职衔级别其实并不算高哦。不过呢,这里面除了黄信和孙立之外,其余的十三个人那可应该是满心都透着欢喜劲儿呢。为啥这么说?您想啊,这些人之前可都是些啥身份,要么是小毛贼,要么就是小混混呗,平日里那都是在社会底层混着的。结果如今呢,一下子就变成了有品级的朝廷命官啦,这身份的转变可真是够大的,就好比一下子从地上蹦到了天上似的,可不就是一步登天了嘛。
地煞副将们在军队里都各自谋得了一份差事。按照常理来说呢,天罡正将们所获得的待遇应该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哦。就拿宋江来说吧,他被封了武德大夫这个官职,同时还担任楚州安抚使,并且兼任兵马都总管呢。再看卢俊义,他则是受封武功大夫,担任庐州安抚使,还兼任兵马副总管。这么一看,他们俩好像就如同是那种掌管一方的封疆大吏一般,而且宋江就像是军区司令,卢俊义则类似军区副司令呢。
不过当我们再去翻看《宋史》的时候,就会忍不住想要为他们鸣不平呢。你瞧瞧,那些乍一看显得特别高大上的官职,没想到竟然全都是临时设置的呢。
大家知道吗,宣抚使是有不同规模区分的,有大宣抚使,也有小宣抚使哦。但不管是哪种规模的宣抚使,其实都属于临时工性质呢,这可不是随便说的,是有确切依据可查的哦。据记载呢,宣抚使这个职位并非是常设的,它主要负责的事情包括宣布朝廷的威灵,对边境地区进行安抚绥靖,还有统领和护佑那些将帅,以及监督查看军旅相关的事宜。
大家要知道哦,宣抚使和节度使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呢。另外,武德大夫还有武功大夫,它们的级别其实并不算高哦。在所谓的横行十三阶里面,是排在拱卫大夫、左武大夫、右武大夫之下的。而且呢,它们和武显大夫、武节大夫、武略大夫、武经大夫、武义大夫、武翼大夫一起,被归为“旧诸司正使,八阶”呢。这也就意味着,它们仅仅是比诸郎的级别要高一些啦,从整个大夫的层级来看,它们可以说是处在最低层级的大夫啦。
宋江与卢俊义所担任的真正有点实权的官职呢,其实就是州兵马总管和副总管啦。这官职的级别,就和霹雳火秦明上梁山之前的级别差不多哦,甚至有可能还比不上秦明呢。你看啊,秦明之前的官职是“青州指挥司总管本州兵马秦统制”,从这个称呼就能瞧出来,秦明作为一个类似军分区司令这样的角色,他的军衔仅仅是统制呢,这可比呼延灼的军衔要低上一大级哦。所以呢,宋江和卢俊义他们受封的军衔,应该也不会比统制这个级别更高啦。
在崇宁四年(1105年)的时候,蔡京向宋徽宗赵佶呈递了上书。在这份上书中,明确地对总管的职权作出了规定,其内容是这样的:如果是以太中大夫及以上级别的官员来担任知州这一职务,那就需要设置副总管以及钤辖各一名,而此时担任知州的这位官员,其身份便是都总管啦。
宋江所担任的职务是总管,这可并非知州哦。就如同卢俊义担任的副总管一职一样,他们实际上都仅仅是各州厢军的副司令罢了,在军队中的职责定位也就是如此。
在宋朝啊,行政区划分成了道(路)、州(府)、县这三级呢。当时有这么几位都统制,像应天府的兵马都统制花荣、横海军沧州的都统制柴进、中山府郓州的都统制李应、保定府的都统制朱仝、兖州府的都统制戴宗,还有镇江润州的都统制。他们这些都统制啊,看上去就跟咱们现在说的军分区司令差不多呢。不过呢,这司令和司令之间差别可不小哦。有的时候啊,在一些地方,哪怕是团长级别的,也会被叫做司令呢。而有些大兵团的司令可就厉害了,他们能管辖好几个正规军呢。更厉害的野战军司令,他们甚至可以管好几个兵团司令呢。
要评判司令的大小,不能只单纯看他们所占据地盘的规模大小,以及手下所拥有兵力的多少哦。除此之外呢,还得瞧瞧朝廷授予他们的正式军衔情况。这军衔呢,是从一品的骠骑大将军开始,一直到从五品的游击将呢,而我们要搞清楚的武节将军,也得看看它到底是属于几品的军衔。
非常可惜的是,在宋朝的军职体系里面,压根就不存在武节将军这一职位哦。武节将军这个职位呢,其实是由金国开始设置的,而且它属于六品的武散官呢。
这里来说说六品这个官阶的情况,它的位置呢,是在知县之上,而在州府之下的,也可以说差不多相当于小州府的级别哦。就拿《水浒传》里的花荣、李逵他们来说吧,这些人呢,其实都是要听从知府或者知州指挥的地方军队的主要官员啦。他们所带领的兵力,那是绝对不会超过一万的哦,从这个层面来讲呢,大概也就相当于现在军队里的少将级别这样啦。
在这些人中,真正获得了实际好处的当数御营兵马指挥使双鞭呼延灼啦。这位呼延灼可是汝宁郡都统制呢,他的职位仅仅比殿前九帅低一级哦。这里得说说这相关的军职体系,在军队里呢,每军设有都指挥使、都虞候;每一个指挥呢,又设有指挥使、副指挥使;而每都呢,则设有军使、副兵马使、十将、将虞候、承勾、押官这些不同的职位呢。
这里说的“御营”,其实它就相当于“京营”里面的侍卫亲军哦。这御营是由殿前九帅来统领的呢。在殿前九帅的下面,设有指挥使这个职位哦。要知道,指挥使可是手握着实权的,手底下是管着兵的呢。而且他们的权力很大,根本就不会受到地方文官的那些管辖,也不会被地方文官压制住哦。
你所描述的内容存在与原著不符的错误信息哦,吴用并不是太监行当相关的情况,吴用是梁山好汉中的重要军师角色,凭借其智慧等为梁山诸多事务出谋划策。在梁山的十二员天罡正将里,军师吴用那可是相当重要的人物呢。他最后受封武胜军承宣使这个官职。不过这里得说明一下,承宣使这个官职呢,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情况比较特殊。就比如说在宋徽宗继位、蔡京掌权之后,承宣使的权力、话语权等都变得很小很小了,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呢。当时还有这样的规定,在政和年间,朝廷下诏明确承宣使、观察使都不再带有持节的这种权限啦。但吴用作为梁山的军师受封此官职,和所谓“太监的行当”等可没有任何关系,他是凭借自身的能力和功绩在梁山好汉中占据重要位置并获得相应封赐的呢。
有这么一种职位,名义上说是由皇帝所派出的“监军”呢。可实际上啊,这人是不持节的,这意味着什么呢?就是他根本没有替皇帝做决定的那种权力。说白了,这就是个混口饭吃的闲闲散散的职位罢了。在这儿,既没有兵权握在手里,也不存在对地方的管辖权。他就算说出些什么话来,那些地方上的军政方面的大佬们,完全可以选择听一听,也能选择压根就不理会,就好像是一个不用拿厢军俸禄的“免费参谋”一样,没什么实际的作用和影响力哦。
承宣使这个职位啊,是没有固定人数限制的,而且也没有实际负责的工作内容哦。虽说它名义上还冠着个军名呢,但实际上根本不用去赴任履行什么职责,说白了,就只是给武臣加封的一个虚头巴脑的头衔罢了。通常情况下呢,那些被封了承宣使的人,大多都留在京城,啥实事儿不干,就这么混日子领俸禄,跟白吃饭似的。而吴用呢,他也得了个承宣使的头衔,可他却没留在京城。为啥呢?就是因为他不怎么受待见。结果就被派到武胜军去了,到了那儿之后,他是啥权力都没有,整天也没啥正经事儿可干。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自到任之后,常常心中不乐。”可见他在那儿过得挺郁闷的呢。
话说吴用心里很清楚啊,自己待在武胜军这儿,那真就跟个废物似的,压根就高兴不起来。可这时候有个人那是真高兴,谁呢?就是御营指挥使双鞭呼延灼喽。他心里打着小算盘呢,想着自己只要再这么熬上几年,要是能把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当中的某一位给熬死了,哪怕只是熬死一个都虞候也行啊。为啥这么盼着呢?因为只要能在殿前九帅里占上一个位置,那他可就能够和高俅平起平坐啦,这对他来说,那诱惑可不小呢。
呼延灼得到了一个美差,这事儿不禁让我们心里犯起了嘀咕。要知道啊,他之前可是把高俅特意为他组建的三千铁甲连环马给断送掉了,而且还间接导致了“慕容国舅”丢了性命呢。按常理说,做出这样的事儿,招安之后怎么也该受到些打击报复吧,可奇怪的是,他却啥事没有。这就不由得让人猜想了,难道他是朝廷特意安插到梁山的卧底不成?另外,宋江、卢俊义、李逵等人在梁山那可都是当司令的,宋江是大司令,卢俊义、李逵等也算是小司令吧。那他们这个所谓的大司令、小司令,要是放在近现代的话,相当于啥级别呢?而且啊,他们真的能胜任这些职位吗?这也是让人挺好奇琢磨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