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军队通过“租借法案”获得了数以十万计的军用装备,不过在这些军用装备当中,苏军士兵对其态度并不是都很满意,例如在那些“租借坦克”当中,苏军士兵的评价就是褒贬不一。
但有意思的是,尽管苏军士兵对“租借坦克”的态度很矛盾,但是对同样是通过“租借法案””来的、以“哈雷”WLA-42摩托车为代表的“租借摩托车”就是交口称赞,那么,这就是因为什么呢?
其实首先应当承认,苏军士兵对花旗国哈雷摩托车的喜爱是建立在苏联国产军用摩托车的无能基础之上的。
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本国的军事工业为苏军贡献了大约一万七千辆国产摩托车,数量看起来也不算少。
但是,在上述国产摩托车当中,并不都是M72之类技术成熟并且成功的型号,其中也包括一些不太成功的型号在里边。
由于国产摩托车不太成熟,苏军士兵不愿意再冰天雪地里维修摩托车,所以苏联早期的军用摩托车并没有在苏军士兵当中留下太好的口碑。
所以,既然苏军国产军用摩托车数量不足,技术上也不是太可靠,所以当“租借法案”送来了29000辆(其中23.5马力“哈雷”租借”WLA-42摩托车超过两万辆(具体的说是两万一千辆)以后,这种数量充足,技术也很更成熟、可靠的摩托车自然就征服了苏联士兵的心。从根源上说,“哈雷”WLA-42摩托车并不是一款全新的产品,它只是花旗国民用市场上常见的“哈雷”摩托车的军用版本,和民用版本相比,军用版本的“哈雷”摩托车有着更加完善的挡泥瓦、空气滤清器和曲轴箱通风装置,由于“哈雷”WLA摩托车有花在旗国民用市场的技术积累,所以这种摩托车虽然看起来和苏联当时的国产摩托车外观区别不大,但在技术方面却要可靠的多。
所以,由于“哈雷”WLA摩托车数量充足,技术也很更成熟、可靠,所以这种摩托车自然就征服了苏联士兵的心。
应当说,当苏联接收到“哈雷”WLA摩托车以后,苏军并没有全盘接受,而是像当时苏联接收的其他“租借法案”武器一样做了适合苏联国情的改装。
具体的说,在“哈雷”WLA摩托车改装上边,苏联军事工业从业者在它们身上安装了苏联国产M-72和AM-600摩托车的边车。
同时苏军的“哈雷”WLA摩托车还有一个巨大的车后备箱,在这个后备箱级,一般装着苏军士兵的武器(这些武器甚至包括机枪、轻型迫击炮之类的相对大件武器)、弹药和其他后勤补给物资。
所以,当我们知道苏联军队的“哈雷”WLA摩托车载搭乘三个人,满载这三个人和需要的的武器弹药可以风驰电掣的无故障在敌人的控制区一以100公里的时速狂奔100公里甚至更远的时候,就能够理解苏军士兵为何喜欢“哈雷”WLA摩托车了!
这样,完成改装的“哈雷”WLA摩托车对车组有三明乘员:一名驾驶员兼车长、一名后座乘员和一名边车乘员。
不过,苏联军队当中的摩托车部队通常并不承担作战任务,因为苏军当时主要送用他们来侦察。
或者说,在苏联军队当中,“哈雷”WLA摩托车承担的是类似花旗国军队当中M-3半履带装甲车的功能。
不过在苏联军队的摩托车部队当中,“哈雷”WLA摩托车倒也不是完全取代了装甲车,因为在苏联军队对摩托车部队当中,这两种装备经常是配合使用的,例如在苏军的摩托车团当中,就装备有214辆摩托车和13辆半履带装甲车,总之,在当时的苏联军队来说,摩托车和半履带装甲车不是睡觉取代谁的关系,而且相辅相成互相帮助、合作的关系。
当然,苏联军队当中的苏军侦察部队由于具有相对完善的装备,所以他们经常前出主力很远(有时甚至前出150-200公里)执行任务。